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资关系理论研究

2009-01-14韩爱国申丹虹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劳资关系失业

韩爱国 申丹虹

摘要: 西方经济学者关于劳资关系理论是以分析劳资关系行为主体、环境、规则以及冲突的解决的方式,由于局限于劳资关系的表面,因此有关劳资关系的形成的本质被完全掩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资关系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揭示劳资关系的本质,并分析资本主义具体生产组织内各个因素对劳资关系的影响。同时从资本主义技术动态角度看,资本技术构成提高趋势造成内生性失业,工资视增长日益落后于利润增长的现实趋势,造成了积累与消费的对抗性矛盾,导致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失衡。

关键词: 劳资关系;生产组织;工资与利润;失业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61—02

西方经济学者关于劳资关系理论模型的分析局限于现象层面,将劳资关系定位为雇工与雇主共同协商并雇工同意在一定时间内向雇主提供劳动,同时遵守雇主要求其实现劳动效益的指令与规则,以换取一定量的货币工资。这是一种劳动与货币的平等的交换,由此,隐藏在平等的交换行为背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性被掩盖了,资本主义中的劳资关系所特有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的本质规律也被排斥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资关系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观点。第一,雇员的劳动与雇主的资本交换更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因此,劳资关系只有在资本主义特定的生产方式及相应生产关系的框架才能理解。第二,马克思经济学的劳资关系不仅现在生产过程中的雇主与雇员的矛盾,而且体现在生产组织内的技术与分工、结构层面以及制度。第三,马克思经济学的劳资关系不仅仅涉及到劳动市场均衡实现的微观的问题,它更与资本主义宏观经济波动存在着紧密的内在的关联,劳资关系的内在规定的工资与利润将会对经济中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劳资关系内的雇主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不仅是一个微观的、局部的经济现象,更是一个宏观的、整体性的经济现象。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资关系的本质

按照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逻辑,关于劳资关系本质理解,只能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分析的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规定性是资本雇佣劳动。这意味着: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在资产阶级的手中,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却对劳动力具有所用权的自由人。 “一方面工人的收入在资本迅速增加的情况下也有所增加,可是另一方面横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社会鸿沟也同时扩大,而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劳动对资本的依赖程度也随着增大。”资产阶级得到了社会生产活动的主导控制权,而雇佣劳动者处于被动从属地位[1]。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和生产资料结合创造出商品,并在生产过程价值不断实现增值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大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从而剩余价值就生产出来了,活劳动的被动从属地位就意味着必须不断被资本家改正和调整,以便满足在外部的技术进步与该生产组织内部的分工的动态过程中资本不断获取剩余价值。第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处于主导的、统治的地位,雇佣劳动处于从属的、被统治的地位。在历史的演进与发展中洞悉劳资关系的本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与活劳动的结合形式的不断变化,这种历史演进与生产力的发展为劳资关系的本质提供了基础。

二、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是劳资关系的载体

马克思经济学关于生产组织阐述为:资本主义生产组织为一个通过劳动力买卖组成的并通过复杂的分工和协调来从事为交换而协作生产的社会实体,资本主义生产组包括:(1)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是通过劳动力的买卖形成的,反映了内部的雇佣劳动关系。(2)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内部存在着复杂的劳动分工和建立其基础上的管理活动分工以及劳动过程中的劳资双方冲突与合作的制度安排。因而,劳资关系是生产组织的基本关系,具体的生产组织为分析劳资关系的本质提供基础,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是劳资关系的载体。

第一,技术的进步与生产组织内的分工是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的决定因素。技术的进步为社会生产组织内的分工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生产组织内分工越细,劳动越有规则性和机械性,越具有被机器替代的可能性,分工的发展促进机器的进一步发展,此时生产组织内的分工以特殊的比例人数为规则从事工作,并以“资本家对人的绝对权威为前提,人变成了属于资本家的一个机构的单纯肢体。”[2](1)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形成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结构,马克思说:“不仅使集体劳动者的质上不同的器官简单化和多样化,而且也为规定这些器官的量,即为从事每种专门职能的工人的相对人数或工作小组的相对大小,创立了数学上的固定的比例。”[3] 此生产组织内结构层面决定资本雇佣劳动的过渡阶段。(2)在资本主义市场的不断扩大的条件下,由于生产组织内的结构的狭隘与市场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随着技术进步突破劳动对资本的限制并改变其生产组织内的结构,形成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科层制。该结构与直接劳动过程中工人适应机器的分工和专门化相适。工厂初步形成了以雇主为顶点,以不同的部门负责并有少数技术人员辅助来控制劳动过程的科层组织。该结构是雇主行使权力的载体,此阶段雇佣工人在科层结构中成为机器的附属物,此生产组织内科层结构决定资本雇佣劳动。第三,资本主义的制度影响劳资关系。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确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实际上,制度是个人与资本存量,物品与劳动产出及收入分配之间的过滤器[4]。(1)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产生是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私有制度的竞争和排他性转化为资本的竞争的外在压力和生产组织内追求剩余价值动力,资本家作为资本的人格化执行资本的职能,这样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不再直接结合,而是通过资本雇佣劳动方式结合。(2)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分配制度决定了工资与利润的对立性,工资的增减取决于利润的增减。雇主对劳动成果有了直接支配权,这就实现了成本与受益的内部化,同时这也是激励雇主行为的基本动因。此生产组织内的分配制度也反映了资本雇佣劳动的方式。(3)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变迁,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组织内雇主和雇工对市场和社会的变化进行适应的选择,但在现有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重新建立劳动者与组织之间的新契约,在多数雇主反复选择和决策中最终形成了以劳资集体谈判制度为核心的劳资关系新形式。就产生了产业内的合作,合作式的劳资关系不是利益冲突的消失,把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期间,缓和劳资之间的冲突,当雇佣工人仍然是雇佣工人的时候, 他的命运是取决于资本的[5]。谈判制度仍然没有改变生产组织内资本雇佣劳动的模式。

三、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影响宏观经济的失衡

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失衡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资之间分配为基础。伴随劳资之间分配而产生内生性失业与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失调的现象。第一,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在资本积累过程中,技术的进步过程具有特别的社会形式,即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一般趋势,意味着技术进步呈现出替代活劳动的特性,大规模失业现象成为资本主义经济过程的固有的常态。决定失业的变动,不是工人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动,而是工人阶级分为现役军和后备军的比例的变动,是过剩人时而被吸收,时而又被游离的程度[6]。由于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资总额增长日益落后于利润总额的增长,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和积累形成了对抗性矛盾的关系模式,而这矛盾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在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生产力越发展,它就越和消费关系的狭隘基础发生冲突[7]。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可以理解为一个传导机制:收入分配差距—最终消费品需求不足—社会再生产比例失调—全社会普遍生产过剩[8]。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资关系中的分配制度决定着宏观经济的失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2.

[2][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中译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349-359.

[4]North.D. Structure and ChangeinEconomicHistoryYaleuniversi-

tyPress,1983:2.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99.

[6]Kalecki M 1971 “Selected Essag on the Dynamics of the CapitalistEconom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79.

[7]杨天宇.收入分配与有效需求[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47.

A Research on Marxism Economic Labor Management Relation Theory

HAN Ai-guo,SHEN Dan-ho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rth University, Taiyuan 030051, China)

Abstract: As the western economist susually analyses the labor management relation Theory by soluting the realation of main boy,environment,rules and the conflicts,Whiche is limit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labor management relation,So the essence of the labor management relation formation is completely covered. The Marxism economic labor management relation theory is to promulgate the essence of the essence of the labor management relation under the capitalistic production and anaylyze how the factors of concrete capitalistic product organization influences the labor management relation.Meanwhile,from the point of static capitalistic technology.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constitute the endogenetie unemployment.And the growth of wages is far awayfrom the growth of profits ,Which create the antagonistie contradiction of accunulation and consumption and make the capitalistic macro-economy lose its balance.

Key words: wage-labor relation;wage-labor capital;product organization; wages and profits; unemployment

(责任编辑/ 吴凤华)

猜你喜欢

劳资关系失业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失业预警
劳动合同中止制度探析
“全面二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应对
维护和谐共赢劳资关系要守住哪些底线
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轴心及相互作用
五问失业保险
基于非对称博弈模型的劳资关系研究
我国职业体育劳资关系政府规制:逻辑与路径
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