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原动力

2009-01-14刘亚军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增强活力以人为本

刘亚军

摘要: 本文围绕“以人为本”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原动力这样一个论点,展开层层论述。首先强调了“以人为本”是增强工会活力的新理念,工会工作要着眼于人,着眼于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上,体现在工会为职工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上。实现职工愿望,满足职工需要,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是工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对思想观念落后、体制机制僵化、法律法规不完善、工会干部作风不实、理论研究滞后等方面,制约工会活力的因素做了详细的剖析。再是提出了围绕“以人为本”增强工会活力的对策。

关键词: 以人为本;增强;活力

中图分类号:D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54—02

增强工会尤其是基层工会的活力,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工会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以人为本是我党的执政理念,也是工会开展工作的理念,更是工会的活力之源。

一、以人为本是增强工会活力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要在社会关系中把握人的本质并在社会关系的变化中实现人的发展。人在发展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不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以人为主体来进行的。离开人的发展来谈发展,这样的发展不但毫无意义也根本无法实现。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为了调动人的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为了解放人、发展人,包括对人的生活的关心和人格、权益等的尊重。

以人为本,是增强工会活力的新理念。它要求工会在工作中坚决克服只见物不见人的错误思想和做法,要着眼于人,着眼于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以人为本,也要求工会把人的全面发展理念运用到不断提高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人的素质上,这是发展快慢、大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以人为本,还要求把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在工会为职工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发展的本质要义;以人为本,更要求工会协政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安全卫生等民生问题和维护职工各项权益纳入考核评价各级工会和工会干部的指标体系中去。

二、制约工会活力的因素分析

制约工会活力的根本因素,在于没有以人为本。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观念落后。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使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更加复杂,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内部结构、劳动方式、分配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会工作对象和范围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给工会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转轨变型及新旧体制并存时期,人们对工会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计划体制层面上,无视工会的地位和作用,甚至认为工会的存在影响投资环境,阻碍经济发展;同时,广大劳动者,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限于自身文化水平和法律素质的薄弱,更在于自身保护意识的淡化及整个社会对工会性质、作用宣传的不力,导致对工会的信任和依存度不高,加入工会的热情和主动性很低,这些客观情况极大制约了工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体制机制僵化。体制机制也应当以人为本。工会工作的体制机制虽较计划体制下有所变化发展和创新,然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决定我们必须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在工会领域也同样表现出难于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和变化速度,使工会这样一个社会团体的体制机制处于夹缝之中:一方面要服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改革和大量非公有制经济的兴起,像一股洪流在逼迫和推动工会必须改革僵化体制机制。工会进入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这一矛盾不能破解,工会干部实质上的任命制、组织上的行政化倾向以及诸多弊端难于改变。三是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经济即法制经济。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更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主体意识增强,价值取向更为明确。工会作为集体劳权的代表,必须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目标。而通过运用法律来实现,成本最低效益最高。但目前,《劳动法》、《工会法》及配套法规还满足不了工会开展工作的需要,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工会和劳动者的期望。四是工会干部作风不实。工会干部代表着工会组织的形象。工会干部是工会组织机构的运行者、法律规范的操作者、工作内容的实践者、职工权益的维护者。但在长期计划体制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一直根深蒂固于许多工会干部头脑中,工作就是开会,布置就是发文,检查就是宴会,不深入调查研究,不知职工冷暖,不敢大胆代表和维护会员利益,把自己摆在当官做老爷的位置上,最后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为群众不信赖。五是理论研究滞后。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会理论无法作出科学解释和给予指导。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实践。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工会理论,同样不会有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会实践。目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的研究不深,对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研究不够,对影响工会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环境研究不力,对涉及劳动者人权和劳权的研究不透,对工会组织系统的构建创新研究不实,凡此种种,都直接影响到工会活力的迸发。

三、以人为本,增强工会活力的对策

工会的活力,即指工会所具有的旺盛动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工会参与调整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更加繁重,工会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因此,工会要顺势而上,以人为本,以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增强工会活力,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做出更大贡献。

1.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立会为公、执会为民的理念。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技术在创新,管理在创新,制度在创新,观念在创新。而思想观念的创新,更带有根本性和基础性。工会要增强活力,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错误地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人为本,就要把职工群众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作为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起点和归宿。工会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会、执会的最高目的。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决定工会的盛衰和存亡。要把立会为公、执会为民落实到工会参与国家立法、政策制定中去,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立法和一切决策;坚持用党的群众路线、工人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为指导,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使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不断让职工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立会为公、执会为民,落实到各级工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切实关心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各级工会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心里要装着职工群众,一切要为了职工群众,围绕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深入职工群众,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到最困难的职工群众中、到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

2.以人为本,构建维权大系统。针对制约工会活力凸显的因素,不难看出工会活力还没有充分迸发,作用远没有充分发挥,这就要求随着国家整体改革的推进,不断摒弃制约或束缚工会活力的陈旧法律规范和不合理制度条款等,形成绩效最大的维权运行体系。

首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体现人本理念。法律法规是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的统一,代表和体现人民性应是立法的根本宗旨。但由于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计划经济又长期一统天下,现代意义上的法制建设起步较晚,故在立法中人本理念不强,注重对物的规范多,对人性考虑少,没有形成完整意义上保护人权的法律体系。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也是如此。广大劳动者相对用人单位而言,处于弱势地位,更何况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利益冲突更为明显,迫切要求国家从法律层面上加以规范,使工会工作和职工权益维护更有刚性。其次,工会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要体现人本理念。工会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设定都是手段,是为实现工会目标任务服务的,必须以创新的精神重构工会体制和运行机制。然而,现行的工会体制和运行机制,大量和根本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所表现的是管理型工会而非服务型工会,是行政性工会而非群众性工会。这样,导致工会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管运行是否优劣,职工群众是否满意和拥护,“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状况不根本改变,工会的危机,即来自职工群众的信赖危机必然产生。因此,要以职工群众满意为第一信号,以职工群众利益为第一动力,适时调整工会体制和运行机制。再次,工会理论和调查研究要体现人本理念。理论来自实践,高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工会理论的创新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知识化程度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职工群众的需求也在变化发展,工会维权内容的广度、深度要求更高。要代表和维护到位,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转换视角,剖析现实矛盾,寻找策略,上升为理论,并运用这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指导工会工作。目前,劳动者与产权关系理论、劳动力资本理论、劳工标准与社会责任标准理论、工会活动环境理论、工会角色定位理论、工会维权理论、工会结构和组织发展理论、工会法治理论等等,或没有涉猎或研究得不深不透,导致认识的偏差,工作的无所适从。(责任编辑/ 李璐瑶)

猜你喜欢

增强活力以人为本
活力
发展增强海洋经济的策略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学生参与课堂的措施探讨
共产党员要增强信仰定力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