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的调查与思考
2009-01-14黄翠玲
黄翠玲
摘要: 当前,各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已于2004年10月29日放开,进一步提高各银行对贷款利率定价的研究水平和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提高银行经营发展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历经五年,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还未放开,在市场化的条件下,这无疑限制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和发展,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本文对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存在问题及提出积极建议。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40—02
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通知》(银发[2004]251号)文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除外)贷款利率不再设定上限。即商业银行贷款和政策性银行按商业化管理的贷款,其利率不再实行上限管理,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大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此文件已执行五年有余,我们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的时机已成熟,应该及时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公平竞争,促使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更上一层楼,并进一步全面推进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一、辖内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管理的基本情况
海口中心支行辖区共有农村信用联社19家,截至2009年10月末,各项存款为199.81亿元,比年初增加41.24亿,各项贷款为98.69亿元,比年初增加22.7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78.62亿元,比年增加18.74亿元,中期贷款20.06亿元,比年初净增3.98亿元。
自利率市场化以来,辖内各农村信用联社均参照人民银行下发的模板制定了相应的贷款定价管理方法,从调查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农村信用社浮动利率管理办法执行情况较好,一是在内容上较为全面,易于操作。可根据地区差异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贷款定价方法,主要是根据国家政策、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客户与信用社商业合作程度、客户信用等级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制定。二是审批有序,辖内农村信用社在省农村信用联社的统一领导下,定价流程较为统一和规范,形成了目前的多级审批制,有利于利率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对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与增加支农资金供应情况的认识
(一)放开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有利于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步伐
1.放开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内容。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农口部门和农村信用联社有关负责人认为放开贷款利率上限能增加支农资金供应,提高农信社支农服务积极性。他们均意识到放开贷款利率上限,有助于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更好地运用利率杠杆优化配置农村地区有限的信贷资金资源,提高各行业、企业的信贷资金使用效率。
2.放开贷款利率上限,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有利于积累贷款定价经验,提高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分析和控制能力,有利于现阶段全面实施农村金融利率市场化。从2005—2009年海南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分布的监测情况看,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高度集中在基准利率的[1.5,2.0]之间。因此,进一步放开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从而刺激农信社用足利率政策,全面实施贷款定价办法,积累贷款定价经验。
3.现阶段,海南省农村地区并未呈现农信社信贷资金垄断经营致使贷款利率偏高的情况,有利于农村地区利率市场化的形成。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农信联社均表示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后不会出现贷款利率“一浮到顶”的情况,同时还认为现有农户贷款利率水平适中,因此将保持现有农户贷款利率水平不变。由此可见,尽管海南省农村地区金融主体少,但是并未形成农信社垄断当地信贷资金经营导致贷款利率偏高的局面,因此有利于农村地区利率市场化的形成。
(二)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可增加支农资金供应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口部门和农信社有关人员通过进一步的实地调查研究后一致认为,放开利率上限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支持三农具有积极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放开利率上限可以为部分高风险项目获得贷款支持。二是增大信用社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三是信用社可根据风险状况为不同贷款灵活定价,这就发挥优胜劣汰市场化自然选择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四是可压缩高利贷的生存空间。
(三)放开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时机已成熟
1.即使放开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其原执行的贷款利率定价制度不会发生较大改变。自从2004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农信社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至基准利率的2.3倍,拥有贷款利率定价权的农信社并未用足这一利率政策,其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一直集中在基准利率的2倍以下。因此,当前贷款利率在2.3倍以上的资金占比较少,现行的贷款利率政策在满足当地农村、农业、农户经济的资金需求量方面较为适度、合理,即使放开其贷款利率上限也不会影响其原执行的贷款利率定价制度。
2.放开其贷款利率上限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在人行各县市支行的指导和协助下,海南省农信社联社已再次完善制定了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但此次调查显示,包括各县市联社在内的法人机构社还无法灵活执行定价管理办法。然而只要农信社能够结合实际进行贷款定价,加强利率定价管理,严格贷款手续和程序,强化风险评估,提高利率风险控制能力,那么放开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的条件便已具备。
3.在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完全取消的环境下,央行可通过“窗口指导”等政策手段引导农信社继续加强贷款利率定价管理,调节不同类别借款人的贷款利率。
三、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1.可能加重农民的利息负担。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农信社对三农贷款的利率将出现走高,少数地方可能会出现一浮到顶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2.受贷款定价自主性的影响,信贷风险有可能进一步加大。一是贷款利率上浮过高会出现“利率虚高”问题,导致农户还款付息难度加大;二是基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监控机制不健全,利率定价行为可能潜在暗箱操作或“人情定价”,利率寻租现象可能扩大,加大道德风险。
3.社农关系受到影响。农村信用社“立社”于农村,服务于三农,如果贷款利率上浮过多,可能挤出部分低风险的借款人,从长远考虑,可能影响信用社发展后劲。另外,利率上浮过多,也可能导致一些农户产生“畏贷”心理,甚至对信用社的服务宗旨产生疑虑,进而影响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密切关系。
四、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步骤
1.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消除社会各界疑虑。取消农村信用社贷款利息上限,本是利率市场化的组成部分,但可能被一些人解读为变相提高三农贷款利率。因此,应该注意政策出台前期的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该政策出台的氛围,降低各界对该政策的疑虑和抵触情绪。
2.全力支持和科学督导,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对农信社的“窗口指导”作用。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对辖区农村信用社应全面加强利率政策宣传与培训工作,指导辖区农村信用社确立起以经营效益为核心和以利率风险管理为重心的现代金融理念,帮助和指导辖区农村信用社切实加强成本管理和经营效益分析工作,完善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使资金成本管理对金融产品定价发挥出积极作用。
3.建立利率内部协调机制 。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必然造成利率的频繁变动,利率风险加大,对农村信用社健全内部利率管理机制,有效防范和规避市场利率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放开的贷款利率上限,需要有一套严密、科学、权威性的组织体系和决策机制。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应在县联社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管部门。由该部门制定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及操作规程,划分利率授权权限和责任;对贷款利率水平和利差最低水平做出限制,制定既有利于市场竞争,又有利于收益最大化的合理的利率水平;负责利率风险评估和防范,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各种利率风险方面的信息,便于做出合理决策。同时要加紧会计制度、信息采集方式等方面的建设,通过收集各种信息,对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分析可能带来的风险,通过市场风险规避交易手段减低风险程度。
4.策略地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贷款定价要考虑五个因素:一是资金和服务成本;二是拟获取利润;三是企业形象,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形象的体现,较高的定价往往要有明显优于同业的服务水准为后盾;四是根据对客户群体的细分,较高的定价将会使优质客户无法接受;五是贷款利率须与资金和劳动力的相对价格相适应,利率应低于投资一般收益率。总之,要综合考虑客户的信用风险、综合收益,筹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分摊,建立综合的测算体系,以灵活定出合理价位。具体方式以采用基础利率加点模式为佳,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作为基础利率,每笔贷款根据其违约风险和期限风险的大小,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或乘以一个系数来确定。
参考文献:
[1]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对运城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能力的调查[J].华北金融2007,(4).
[2]安徽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研究[R],2007.
[3]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的难点及对策[J].西部金融,2007,(7).
[4]欠发达县域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的理性思考[J].华北金融,2007,(7).
[5]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模式探索[J].财贸研究,2006,(6).
[6]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5,(5).
[7]关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调查与思考[J].黑河学刊,2005,(4).
[8]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问题研究综述[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6.
[9]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问题研究——张家界个案[J].武汉金融,2009,(4).(责任编辑/ 李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