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小学语言文字教学探究

2009-01-12

科教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黄 娟

摘要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当前部分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字教学 授课类型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课业负担重、课堂效率低等现象,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也感到语文教学非常有难度,越来越难教。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认为当前部分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将语文教学单纯变为阅读训练或作品分析。有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片面地将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当作教学课文的主要目标,实际上小学生学习课文的目标除了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习任务,就是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习文章的语言,并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内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由于目前教学中用于语言学习上的时间普遍不足,过于强调阅读训练,注重中心思想分析,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艺术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二是混淆学习语言和学习语言知识的异同点。有的教师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教会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将教材上的知识学明白了,也就自然掌握了教材中的语言,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学生能够掌握语言除了对语言完成理解以外,还要进行有效记忆,遗忘的语言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小学生处于发展语言能力的黄金时期,他们由于脑中词汇积累较少,对句式的了解也不多,对他们而言,增加词汇容量,了解各种常用的句式,开展语言文字的积累,是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

三是语文教学中重视理解,忽略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是学生在学习语言中的两个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语言文字教学通常只进行到理解的层次上,注重教会学生理解学过的词语,将学过的句子含义正确理解了,就算是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很少会在教学中主动设计拓展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以,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的词汇数量还是可观的,了解过的句式也较多,但是真正掌握运用的不多,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语言和语言知识的拓展训练必不可少。

四是学生语文阅读量普遍不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每周平均学习的文章2篇左右,这样的阅读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处在语言发展黄金期的小学生学习需求,阅读量的不足甚至还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博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语文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针对这种情况,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强化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究。

1 围绕学习语言目标,进一步改革语文授课类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将语文课设置为三种:阅读表达课、扩大阅读课和作文课,各自承担不同的教学目标。阅读表达课注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开展思想教育,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开展知识教学与阅读能力的训练,对教材中的语言进行积累,重点运用教材中现有的优美词句以及句群开展练习,并通过口头与书面形式的运用,将教材的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扩大阅读课注重扩大学生阅读量,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以阅读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并自觉地运用阅读表达课上学到的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课安排学生积累部分词句,原则上不开展运用语言的训练。作文课注重开展练习来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取消了习作例文单独的类型,一般在阅读表达课上开展,因为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手法,只要符合学生认知能力与发展实际的,都要有计划分步骤教给学生,将教学写作方法有机渗透在具体课文的教学当中。

2 围绕语言训练要求,进一步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要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必须对教学方法开展改进。在教学中,要先安排学生开展自学,扫清生字新词障碍,运用教学中掌握的方法阅读理解文章内容。自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自学情况开展检查。接下来讲读课文,要通过朗读与默读等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的深度,把教学的重点放到朗读指导上,注重学习课文怎样开展人物描写,并对学生开展语言和语言知识的训练。比如在读中增加语言接触,促进对语言的深刻记忆。此外,还要结合课文讲读,开展语言知识与阅读能力训练。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上,教师要多运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读懂,避免单纯的内容分析,适当控制教师的讲解。例如教学《爱之链》时,六年级学生开展自学,基本上能够感受到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学生在理解上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与深度,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基本达到了要求,教师在对这方面内容教学中完全可以减少教学时间。所以,下面讲读文章时可以将重点转移到朗读指导上,注重学习文章怎样将人物描写生动具体的方法的研究上,最后开展表达练习,表达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口头训练,有书面训练,有词语、句子、句群的表达练习,也有语言知识运用练习。比如在教学《最后的姿势》时,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两个小练习,首先布置学生运用描写地震时谭老师具体表现的三个动词介绍在危急时刻,谭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同学们的安危,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的高尚行为;再补充课文中描写当时环境的内容,把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场景,尤其是谭老师在短暂的时刻那种以生命来换取学生生存的行为介绍得详细些。为确保表达练习有效开展,每篇课文表达练习的时间至少一课时,可以分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最后集中开展。

3 围绕课内外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学生阅读容量

为增加学生阅读量,专门设立了扩大阅读课,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指导。课内阅读运用一课带两课的教学模式,教学1篇阅读表达课文带2篇阅读课文。课内阅读课要求不变,阅读课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运用阅读表达课上培养的能力来开展新课文阅读。一般先是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字词,读懂内容。接下来检查自学成效,最后安排学生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积累。原则上1篇课文只要求积累十几个词语,三五句话。课内阅读课文来源于教材中的课文和课外阅读材料,每学期课内阅读量达到50篇以上。学生开展语文学习,在课内学到方法,拓展运用于课外,但要学好语文,仅靠有限的几十篇课文还不够,要指导学生积极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摘录优美词语句子。为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还要定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或开展学习交流等。

4 围绕阅读写作结合,进一步提高作文教学成效

学生学习作文既要开展表达方法练习,又要开展语言运用能力练习。增加语言积累、内化课文词句的作文练习要在阅读课中开展,教师要结合课文的特点,科学设计作文练习,使学生在作文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基本模仿课文的语言开展写话。此类练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通过练习活动,将教材中的优美语言及时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二是创设恰当情境,让学生运用教材语言开展说话练习。这种语言练习具有创造性价值,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兴趣浓厚,教学成效明显;三是模仿教材写作方法进行写话训练。要求学生认真揣摩范文的写作方法,开展类似内容的写作,运用相关的手法。

活动开展以来,教学成效非常明显:一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了。有许多学生以往在语文课或作文课上无话可说,或者老是干巴巴的几句话,通过这样的训练,不少学生甚至练就了滔滔不绝的表达才能,和以前不可相提并论;二是学生词汇量积累与句式运用越来越丰富了。经过一段时期的强化训练,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学习、阅读中积累了不少词语,并能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会运用学过的句式开展运用,有效提高了作文内容的丰富性与遣词造句的规范性,促进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三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显著提高了。学生通过开展语言文字能力训练,丰富了积累,掌握了技巧,在学习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在他们的眼里,语文学习不再是一项艰难的工程,而变为一项充满乐趣的活动,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大增;四是学生的记忆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也学到了如何开展有效记忆的技巧,大部分学生学会了科学记忆、高效记忆,对于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帮助很大。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