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腹泻
2009-01-12曹向东曹向兵佟泳玫
曹向东 曹向兵 佟泳玫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轮状病毒;小儿腹泻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166-01
轮状病毒主要于每年的11月至下一年5月,侵袭5岁以内的儿童,是秋冬季引起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几乎所有儿童在5岁以前都感染过轮状病毒。卫生条件及营养状况的改善,不能减少轮状病毒所致腹泻的发病率。由于目前尚无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腹泻的特效药物,因此,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显得极为重要。
1 轮状病毒腹泻临床症状
轮状病毒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儿童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热、呕吐和腹痛,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严重者可因脱水及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
1.1 轻型腹泻
每日大便次数多在10次以下,少数病例可达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皂块)和泡沫,可混有少量黏液。一般无发热或发热不高,伴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尚好,无脱水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1.2 重型腹泻
腹泻频繁,10~30次/d以上,水分多而粪质少,或多混有黏液的稀水便,同时可伴有腹胀和呕吐。脱水:脱水程度分轻、中、重三度。脱水性质:分等渗、低渗、高渗性三种。
2 轮状病毒腹泻产生的原因
2.1 西医学理论
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同时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造成水和电解质的进一步丧失。
2.2中医学理论
轮状病毒肠炎属中医“泄泻” 的“湿热泄泻”范畴,其病因为感受湿热之邪,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干,下注大肠,传化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而致挟热下注,水泻不止。重者亡津失水而致气阴两伤,甚至液竭气脱发生危重变症。其治疗关键在于清热利湿,安肠止泻[1]。
3 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
3.1 西医治疗
静脉点滴利巴韦林,口服或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调整饮食,口服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剂及微生态制剂丽珠肠乐、促菌生、妈咪爱等。
3.1.1轻度腹泻
以调节饮食为主,无需禁食,每天喂乳时间可适当缩短,人工喂养者可稀释牛奶,或给米汤,由少量开始,慢慢恢复正常食量。停食不易消化和易伤肠胃的食物,治疗肠道外感染病灶。可用助消化及收敛药物,如胃蛋白酶,鞣酸蛋白,乳酶生等。口服补液: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口服补液盐(ORS)配方,少量多次饮服。配方如下:葡萄糖粉(含结晶水)22 g,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开水至1 000 ml(临床上宜将上述配方的半量开成5 00 ml溶液以免造成浪费)。
3.1.2重型腹泻
如呕吐,腹泻明显者,应禁食6 h待脱水纠正后,才逐渐恢复原来饮食。控制感染:细菌感染者,痢恃灵5~10 mg/(kg·d),分4次口服;氯霉素25~50 mg/(kg·d),早产儿、新生儿不超过25 mg/(kg·d),分4次口服。百炎净(即复方新诺明,50 mg/(kg·d),分2次口服。庆大霉素10 000单位/(kg·d),肌内注射。病毒感染者可根据辨证论治方法,采用中药治疗。轻度失水:减轻体重5%,第1天补液量100~200 ml/(kg·d),静脉滴注。中度失水:减轻体重10%,第1天补液量为120~150 ml/(kg·d),静脉滴注。重度失水:减轻体重10%以上,第1天补液是为150~200 ml/(kg·d),静脉滴注。补钾:有尿者或输液后见尿则补钾,可选用10%氯化钾,每100毫升补液中,不能超3 ml。滴速宜慢,切忌未稀释直接静脉推入[2-3]。能口服者,尽量口服,能进食者即停钾。
3.2 中医治疗
3.2.1 中药疗法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方药:葛根15 g,黄芩10 g,黄连6 g,甘草6 g,木香6 g(后下),车前子12 g,神曲10 g。热重于湿者加金银花10 g,蒲公英5 g;湿重于热者加薏苡仁12 g,茯苓12 g;腹胀满者加厚朴6 g;呕吐者加竹茹8 g,藿香6 g。水服,每日1剂。
3.2.2穴位疗法
神厥穴和双侧天枢穴。双侧天枢穴采用拇指指腹按揉,速度为每分钟50~60次,每侧2~3 min。神厥穴用艾条雀啄灸,每次15 min左右,以局部红润为度。有发热的患儿神厥穴则采用按揉法,方法同按揉天枢穴。
双侧足三里穴。对于轻型腹泻,用拇指尖端按揉足三里穴,速度为每分钟100次左右,每侧5~6 min;对于重型腹泻,采用硫酸庆大霉素2万单位分等量于患儿双侧足三里穴注射[4]。
长强穴按揉。所有患儿均采取按揉长强穴,食指或中指按揉,约5~6 min,速度为每分钟50~60次,以局部红润为度。上述穴位疗法均为每日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
[参考文献]
[1]苗香莲.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J].中原医刊,2006,48(5):33-34.
[2]奕利娟,村建明,何立忠.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2,28(3):56-57.
[3]陈旺青.思密达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2):83-84.
[4]曾间宽,何文芳.止泻解痉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学刊,2006,3(8):32-33.
(收稿日期: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