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例乳腺肿物穿刺的临床细胞学与组织学对比分析
2009-01-12吴又明郭周庆黄东麦柏华
吴又明 郭周庆 黄 东 麦柏华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85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相对比。结果:385例针吸细胞学检查与组织学诊断比较,总准确率为95.5%,无假阳性报告。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病理组织学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155-02
乳腺肿块在女性患者中可谓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只凭症状和体征诊断上往往有一定困难,而正确的诊断决定着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笔者近十年来对乳腺进行穿刺一千余例,其中385例作了病理对照,笔者就这385例患者进行临床细胞学检查与病理活检对比分析,以提高对乳腺肿块特别是对乳腺癌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笔者近十年来(即1999年1月~2009年1月),对乳腺肿块所作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共1 297例,其中有组织学对照的385例,病理诊断乳腺癌有78例。本组385例中,男5例,女380例,男∶女为1∶76,年龄最小15岁,最大82岁,平均38岁;临床症状,一般首发表现为肿块,轻度疼痛或无痛,病程最长10年,最短3 d。
1.2取材与染色方法
患者坐位或仰卧于诊断床上,常规消毒皮肤,用一次性10 ml注射器配置9号针头,左手固定肿块,右手持针刺入肿块,在保持负压的情况下,改变方向来回抽吸2~4次后减压拔针, 以吸取不同部位的细胞,将抽出物加压推出至载玻片上,按抽吸多少涂片若干张,待干后用瑞吉染色5~10 min,镜检。
2 结果
2.1乳腺穿刺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对比
FNAC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01例,组织学为307例,准确率为98.0%,FNAC诊断中乳腺恶性病变67例,组织学为78例,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85.9%,良恶性总的准确率为95.5%,12例可疑恶性中6例为良性,6例为恶性。对于可疑恶性者,建议术中作冰冻切片诊断。
385例患者术后组织学诊断为癌者78例,其中导管内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57例、髓样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黏液性腺癌2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富于脂质癌1例。在组织学诊断为癌的病例中,有5例在细胞学中诊断为良性病变,其中2例为在乳腺增生的基础上出现局部癌变,穿刺中未抽到阳性细胞,1例组织学诊断为导管内癌,另1例为小叶癌,病变直径均在1 cm以内;另外3例是黏液腺癌、神经内分泌癌及富于脂质癌,因为异形性均不明显而诊断为良性病变。有6例良性病变包括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乳腺囊性增生伴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1例纤维腺瘤伴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及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为可疑恶性,建议术中作冰冻切片诊断,排除了恶性。
2.2乳腺肿块细胞学特点
2.2.1乳腺良性病变镜检时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形态大小一致,胞浆轮廓清楚,核圆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分布均匀,核仁不明显,急慢性乳腺炎在镜检时还可见到较多急慢性炎性细胞。
2.2.2乳腺癌细胞常堆积成团,细胞大小不一,胞浆界线不清,核圆、卵圆或不规则,可见裸核,核膜厚,染色质粗糙,分布不匀,核仁大和(或)多且明显,有时可见核分裂象。
3 讨论
乳腺癌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但少数青年妇女也可发生,在笔者发现的病例中,年龄最小的1例只有23岁。在临床上,根据乳腺肿块的症状及体征来诊断乳腺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远红外透照、热图、相靶照相、CT都对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但影像学检查并不能完全代表病理性质[1],FNAC则是一种快速、安全、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近年来,由于细针穿刺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乳腺冰冻切片的数量逐渐减少,在国外的很多医院不做肿瘤的冰冻切片,而要求做标本边缘和淋巴结是否受累[2]。
但FNAC也有其不足之处,是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出现,关于穿刺引起的假阴性的原因,根据文献资料及笔者的经验,认为有如下几点:①穿刺部位不够准确,有时肿块较大,但只有部分癌变,这可引起假阴性。笔者曾遇到1例患者,女性,58岁,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约5 cm×4 cm×3 cm不规则结节状肿物,第一次穿刺抽出淡粉红色液体约20 ml,离心涂片镜检见血液成分、少量泡沫样细胞及增生腺上皮细胞,未见癌细胞;但抽出液体后右乳肿物仍然存在,只是有所缩小,部分区域塌陷,留存的结节依然质硬,笔者进行了第二次穿刺,这次笔者从质硬结节处进针,从不同方向抽吸,似有沙粒样感觉,此次穿刺抽出灰白色物少许,涂片见有明显异形的癌细胞,术后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②细胞学医生阅片经验不足,对肿瘤细胞形态特征掌握不准;③细胞涂片质量及染色不佳,影响诊断;④ 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对有些类型乳腺癌效果不理想,如伴广泛纤维化的癌、导管内癌、小管癌、筛状癌及体积很小的癌[3] 。
引起假阳性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乳腺增生及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病例细胞具有一定的异形性。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细胞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已很少出现。在诊断恶性时一定要有确凿的形态学证据,不可过诊断,以免引起过治疗,在不易下结论时,应报可疑恶性,建议作术中冰冻切片诊断,此组病例未出现假阳性病例。
为了避免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出现,根据文献资料及笔者的经验认为:①穿刺应准确,尽量多个方向抽吸,以免漏掉可能的癌变组织;②穿刺物涂片最好用准片推,这样细胞较分散,减少细胞的人为变形,也易观察,再者就是要多涂片,以免遗漏掉有意义的细胞;③对复发肿块,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④努力提高细胞学诊断水平,不断积累经验,细致观察,精益求精。
关于穿针是否会引起针道局部肿瘤种植问题,有学者比较针吸活检与未针吸活检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观察15年,未发现针吸活检与对照组有明显区别。因针吸常采用的是7~9号针头,针头较小,损伤也小。大量资料证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形成种植转移的发生率大约为1/20 000,体表的发生率更低[4]。
[参考文献]
[1]江沂,王倩,江桂英,等.细针穿刺细胞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J].广州医药,2008,39(3):41.
[2]陈乐真.手术中病理诊断图鉴[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01.
[3]ROSAI AND ACKERMAN, 回允中(译).外科病理学[M].9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791.
[4]木哈拜提·玉苏甫,曲利明,包辉.132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比分析[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 25(4):30.
(收稿日期:200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