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野中的中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探析
2009-01-08王生
王 生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一理念准确地阐述了中学教育培养具有优秀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做到科学与人文并重,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中的核心理念。当前,如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就中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涵及其融合的价值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涵
科学教育就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知识与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三大要素。科学教育以客观事物为中心,关注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整个物质世界的关系,求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特征。
人文教育就是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人。通过文史哲的学习,通过对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精神成果的吸纳和认同,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杰出的创造力、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修养和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责任感。
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价值
首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即人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而这种素质的提高必须凭借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素质教育是以全部人类文化为基础的教育,它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统一为基本特征。华中师范大学胡仁东博士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精神的“完人”,而不是造就只有科学技能而缺乏人文素质或只有人文知识而不懂科学技术的“半人”。他强调,要改变“半人”教育的现状,实施“完人”教育,就必须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以“完人”教育统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其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很显然,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人的自身发展与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倡导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一体化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渗透、融合。
二、当前中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
中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已引起教育理论界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根据国内有关中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当前中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学科教学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首先,在人文学科教学中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中学人文学科包括语言、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知识传授、实践锻炼和环境熏陶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情感、品格品位。然而,任何一门人文学科都具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如语言离不开语法、修辞、逻辑,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章结构;思想政治离不开唯物论、辩证法,离不开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等;历史离不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及规律等。这些知识本身都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所以,人文学科在发挥自身育人优势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人文学科的科学教育。
其次,在科学学科教学中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中学科学学科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学科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直觉能力、科学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科学学科同样担负着人文教育的任务,因为人文精神也渗透在自然科学与技术之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截然分开。因此,科学学科的教学在突出对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培养学生一颗善良的心,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人格。
另外,在艺体学科教学中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中学艺体学科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艺体学科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因此,在进行审美教育过程中要有机渗透科学教育,如音乐学科中的乐理知识、美术学科中的绘画原理、体育学科中的运动规律等。
2.课堂教学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第一,在课堂教学目标上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课堂教学目标应充分体现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要努力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达到有机合成与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第二,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科学知识体系的规范灌输和人文知识的刻板传播。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要以合作的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完整自由的空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以及对科学知识的人文体验和感受;要关注学生的生命,营造一种平等、愉悦、宽松、温馨的课堂教学氛围,彰显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要有意识地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两个维度,按照美的规律和原则,把教学艺术内在美和外在美有机统一起来,体现教学的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
第三,在课堂教学评价上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在评价目标上要突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状况的评价,以利于全面提高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科教学质量;在评价内容上,要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以利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科教学要求全面落实。评价过程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人文精神。
3.提高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没有一支具备较高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也就无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目标。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支拥有一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师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就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学会读书学习。凡是具有较好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师,都十分重视读书学习。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读书学习当作自己的必修课,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拓展视野,形成丰富的知识储备。一方面要反复研读教育部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深入理解自然、科学、技术、人类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经过知识的研讨及技能的培养,进而形成科学与人文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要大量阅读人文与科学方面的书籍,打通文理界限。
二是积极参加有关活动。如学校组织的各种专业培训活动、教育沙龙活动、考察学习活动等。通过参加各种以提高教师科学与人文素养为目的的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开阔自己的视野,汲取新信息,积累新经验,促进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