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教师怎样听课
2009-01-08霍江锋
霍江锋
毕业从教已有四五年的光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成长起来,业务水平也在同事中间得到了肯定。回想这段日子,能有这样的成绩,除了自己钻研,更重要的是听同学科教师的课,尤其是同年级教师的课。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一位教师的课都有精彩之处,把这些精彩之处为我所用,不失为教师成长的一个好方法。但怎样听课才能收到实效,帮助自己尽快成长呢?回想起我的听课经历,大致有三个阶段,现简单叙述,以求对广大年轻教师有所启发。
第一阶段,大杂烩式。 刚进学校的时候,学校给我的教学任务较轻,闲暇时间较多。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三年成才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同时也响应学校号召,我每天不是在备课室收集、整理教案,就是在教室听课。这个时候听课的目的很简单,也很纯粹,就是记下上课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讲什么,我就记什么,典型的不假思索、全盘接受。备课时将听课记录稍加修改就当成了自己的东西,去给学生上课。同学科教师的课都听,虽然每位教师讲的内容一样,但讲法却大相径庭,我在整理备课的时候,常常是将几个教师的讲法综合一下,就这样,听也不加选择,用也不加选择,就像大杂烩,自己准备的东西非常少,讲起课来也非常吃力。
第二阶段,山寨式。 听课时间长了,内容听多了,每个教师的风格就听出来了。谁会怎么讲,课程大致怎么设计安排,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时候,我就把听课对象选为和自己风格相近的教师,这样转化他的方法和内容也就容易得多,也不觉得吃力了。于是只要有他的课,我几乎每个课时都不落下,听完回来仔细研究,分析处理一下,自己的课就算备好了。这时自己课堂的知识内容和结构设计大部分还是别人的,自己创新思考的地方很少,属于典型的“山寨式”。
第三阶段,借鉴加自主创新式。 后来我带高三了,学校返聘了几位退休的优秀教师,不是每科都有,但其中恰好有一位和我是同一学科,于是只要我有课,我就拉着这位权威老教师来听我讲课,下课后又让他给我点评。我现在还清晰记得他第一次听完我的课后说的话:“你的课就是大杂烩,不伦不类。”当时我心中一惊,心想,权威就是权威,一下子就看透了我讲课的路子。我立刻请他分析,他说:“听课要会听,不能拼凑别人的东西。不是别人优秀的东西就都能拿来用,这样你上课也不舒服,学生也不买账,如果这样,还不如不听。你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从自己的性格入手,从你的学生入手去听课、备课。听课的目的是让自己会教学生,教会学生,而不是听了别人的内容,拿来简单改改就了事的。听课的最大作用在于你可以在听的同时和讲课教师同时分析处理课本,这样你心中就明白怎样上课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了,相互比较的效率比你一个人备课的效率更高,知识更全面。”这番话,使我明白了为什么要听课,怎样做才能发挥听课的作用。得到这番高屋建瓴的指点后,我开始自己研究上课内容,从自己学生的学情入手,下功夫备课。这时再去听课,就不再记录上课教师所讲的内容了,而是总结上课教师的精彩之处,研究他们的教法,看他们是如何处理同样的知识的,然后思索出自己的处理办法,记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并体现在自己的备课本上。这时我的听课就变成了“借鉴加自主创新式”。这一转变使我受益匪浅,我的业务水平逐渐得到同事们的肯定。
教师讲课就是为了把复杂的道理拆解成简单的内容,教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这一点,老教师做到了。学校让年轻教师听课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少走弯路,学习优秀的方法,但我们在听课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听课是学习别人的长处,但并不是否定自己,也不是让我们偷懒;听课要在反思别人的课堂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从而提高自己。
作者单位 山西省襄汾县襄汾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