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2009-01-07杨荣华
杨荣华
摘要:作为基础的语文教育,要通过各种语文实践,打学生“全面发表”和“终身发表”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观”是语文教育最核心的教育理念,是《标准》的精髓之所在,更是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真实体现。为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体现代社会精神理念和健康人格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努力落实《标准》,把“三性”原则贯彻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三性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022-01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知识层面不断开拓、不断更新的社会。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所面对的竞争、困境都是多样化、复杂化、支态化的,是瞬息万变和无法预料的。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 ,就需要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素质。语文教学同样需要灌输这样的理念,努力落实《标准》,积极贯彻三性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上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语文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需要的能力。”语文教学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各种语文资源,运用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的开放提供最佳的渠道,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一)目标的开放: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求,要人人参与,个个谋划。
(二) 内容的开放:这是一个拓展教材内容,开发生活资源的可操作性层面。不同层次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感受。
(三)过程的开放:综合性学习,是动态变化的,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个性化的。
(四)师生关系的开放:师生相互尊重,活动主题民主产生,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倡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五) 时空的开放:学习的时间不能也不再限于课堂内,已延伸到了课外。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可以走进图书室、网络世界、大自然等。
(六)结果的开放:学习结果多样化,有调查报告、实物说明、手抄报、演唱、朗诵、书法、绘画、写作等。
二、综合性原则
《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表。”语文教学就要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听觉、视觉、动觉等形象语言互相转换,把语文与音乐、美术、动画、科学、数学等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发挥各学科的综合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教师应着力达到:
(一)学习目标的综合:既有积累、写作及口语交际的目标综合,又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
(二)学习内容的综合:既着眼于语文学科知识,又注意美术、音乐等学科的学习。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要会学习,会生活。
(三)学习方式的综合:所有学生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将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相结合,将课内与课外结合,将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如峰之酿蜜,撷众之长,采大家之博。
三、实践性原则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学生超越自我、自主发展的必要过程。实践是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和渠道。《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并在“阶段目标”中提出来了非常具体的教学目标。比如“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能自主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从书籍、报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和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如搜集材料、组织讨论、优秀诗文诵读等,提高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水平。
综合性学习融知识、趣味、表演性于一体,在活动中感受、领悟、发现和挖掘。这种活动,既适合学生年龄,易于动手操作,更切合学校实际,整个活动充分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探究、讨论、交流、展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