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009-01-07俞津婷李瑞娟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水龙头事物意识

俞津婷 李瑞娟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其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探究中的第一环节,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盖房时打下的地基,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现代科学教育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究者。他们的学习过程是在系列探究活动中发挥个体能动作用与外界环境交互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习什么,怎么学,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激疑和质疑,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有机地展开教学过程。

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经研究发现,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至少具有两个特征,即这个问题必须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所解释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有这样一节课——《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教师在课上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许多年前,在西南部的山里有很多鹿,它们的数量一直变化不大。山里还有狼。从城镇里来的某些人目睹狼群咬到了鹿群里的两只小鹿,人们非常震惊,结果发动了一场灭狼运动。使人们惊奇的是,在灭狼以后的几年里,鹿的数量反而明显地减少了。既然狼是鹿的天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很显然,教师设计的这一问题情境及从中提出的探究问题,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与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专心探究,在同伴的共同努力下,从实际出发,就现有的实验材料和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做各种实验、推测,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要知道,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玩”得开心,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并且用不同的方式复述,可以澄清他们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是如何思维和学习的。师生在这一过程中共同参与探究,获得一些各自心照不宣的理解:是学生在其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所感、所思的具体行动,是可能发展出的一种普遍的方法,可以用于其他学科。这一活动过程不应该是“有计划的”和“有意图的”,而是“互动的”。整个活动体现着的是不受约束的、平等的对话,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及想象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高度的问题敏感性

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很快就能注意到某一情境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能够在貌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中觉察到一些奇特、不同寻常的事物或从不同的角度看平常的事物。然而,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造成了许多学生习惯了接受课本上的及教师讲的知识,而忘记了问为什么,也根本不会意识到还可以用什么新的方法、技术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便对问题失去了敏感性。

如:在讲关于水能和风能这一节课,当讲到节约用水时,老师说:“我们从关紧水龙头做起。”马上有同学提出:“关紧水龙头,真能节约很多水吗?”就此问题,老师当场布置学生课后马上去研究:“假设学校的20个水龙头全关不紧,流一个月会造成多大的浪费?”学生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一个水龙头关不紧后,每秒钟流2滴水,每滴水约0.05毫升,每一水龙头一个月会造成水流失259.2千克,20个水龙头也就造成水白白流走了5184千克。研究得出的这个庞大的数字是令学生意想不到的。这次探究活动后,学生会以新奇的眼光看待周围的平常事物。

在教学中,我们设计探究活动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创新意识,让其能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新奇的事物或从新的角度看待平常事物。

三、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发展,是学生求知欲望、好奇心的流露,促进问题意识的健康发展,不仅要求教师提倡教学民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质疑问难,还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轻易地作出简单的回答,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提出问题的权利。“问者无错”,在“问”中才能学到知识,发展个性,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

在当前的探究学习活动中,我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但不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有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武断地确定探究的问题。例如,有这样一堂科学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现象发生的条件时有下面的一组活动:

师:你们现在想弄清有关燃烧的什么问题?

生: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燃烧现象?

生: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生:什么物体可以燃烧?

生:物体燃烧后会怎样?

师:你们认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像上面教师这样简单处理和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无疑是对学生心理的一种伤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和改变提问题的兴趣和习惯。其实,学生提出的以上问题都属于同一类,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稍加分析整理就会发现。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实际是在肯定和鼓励学生乐于提问的行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要相信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争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好奇心。

四、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也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他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和自信。学生失去了质疑的自信,就会人云亦云,缺乏主见,迷信权威而迷失自我,经常出现的就是“没有问题,没有发现”,真有了发现也不敢讲出来。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提出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有些答案可能需要学生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这样,虽然在课堂上没有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通过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让学生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就会保护和激励学生所有的创造欲望。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自然会产生许多疑问,产生提出问题的欲望。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水龙头事物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推理:左扭扭,右扭扭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单独中的洞见
空中的水龙头
消防意识
声控水龙头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