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岳麓版与原人教版教材的比较及运用

2009-01-07谷志峰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岳麓鸦片战争条约

谷志峰

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开始。因此,岳麓版和原人教版教材都设置了《鸦片战争》一课。但同样是这一课,两种版本的教材确有着诸多的不同点,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作者试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两个版本的区别,以领悟新课程的魅力,这对于教师把握新课程体现出来的新范式、新史观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

一、两种版本教材的区别

1.两种教材的体例不同

原人教版教材《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影响》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体例上设置三节课,岳麓版教材则设置一节课,也就是说将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融合为一课。按照《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指导意见》和《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授课时间为1课时。这就意味着岳麓版教材在这一课要大量压缩内容,否则就是原人教版教材的重复,也实现不了编者的最初目标。诚然,这样做有它的合理性,因为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原因、性质、甚至影响都几乎相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没有必要设置3节课的内容。从这一区别来看,我们可以认识到新课程并不是要完完整整地叙述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新课程的编写者认为这一过程是初中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而高中阶段则侧重于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结果和它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因而淡化了对两次鸦片战争过程的叙述。

2.两种教材的子目设置不同

原人教版教材用了三节内容,共10个子目,分别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经过”、“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英法发动侵略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而岳麓版教材则用了3个子目即“虎门销烟”、“《南京条约》以及战后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三个子目就将原人教版的10个子目替代,这不能不说明新课程所倡导的观念和以前大不一样。原人教版教材是按照通史的体例来编写,它强调时序性、全面性,每一个问题都要面面俱到,强调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而新教材的《鸦片战争》是放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这一大环境中,强调清政府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所作出的反映,其中不乏争论、抗争最后到妥协。同时也强调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发生的变化即影响。新教材弱化了对鸦片战争过程、具体内容的讲述。以上说明,新教材《鸦片战争》一课构建的是文明史观,而非原来的通史观。它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到来时中国政府的应变,而不是具体讲述客观历史事实。这就要求教师要构建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或知识线索,突出重点、难点与主干知识。教学内容要有所取舍、详略得当,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岳麓版教材删除或弱化了一些问题

原人教版教材强调鸦片战争的影响,并用了一节课的内容来讲述,而岳麓版教材则进行了整合,将原有的《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全部收录,但没有具体展开分析其内容。而对鸦片战争的影响仅寥寥几笔,并没有用大量的篇幅来叙述。而是把鸦片战争的经济影响放在了必修2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当中,文化影响放在了必修3第20课《西学东渐》当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情况。用了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大量洋货涌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侧重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来讲述的。这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专题为主线的观念,不是以前旧教材的简单重复,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这一观点。另外,原人教版的“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这一子目在岳麓版教材中完全不见踪影。这是因为新教材是以文明史观作为基础而编写的,近代沙皇俄国的侵略同英法等工业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是不同的。英法等国是在工业革命开展或完成的过程中需要海外市场及原料产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过程中进行的扩张行动。它是以侵占通商口岸、夺取贸易权利为特点。而沙皇俄国在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浪潮还没有兴起,工商业的发展还没有使它必须进行海外扩张以夺取广阔的市场,它对中国侵略的特点仅仅是封建式的对领土的大量蚕食,也就是说俄国对我国的侵略并不是工业文明对我国的冲击,因而不是文明史观的范畴,所以新教材将其删除。笔者认为,岳麓版教材《鸦片战争》一课将以前烦琐的内容变得简洁明了,重点难点突出,主干和枝叶搭配合理,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不能按老套路讲解,切忌经验主义,需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同时也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教师在运用新教材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新教材教学的侧重点

笔者认为首先从教材编排意图就是不一样的,原来的人教版教材从鸦片战争前夕东西方对比,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影响,侧重于中国近代的屈辱感,但对于东西方文明的碰撞感不是很强。而岳麓版第一次鸦片战争:《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本课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而是在材料的选择、问题的设计中以引导分析为目的,侧重理性的思考,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其中第1目“虎门销烟”讲战争的起因;第2目“《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略讲经过,主要谈结果和影响;第3目“第二次鸦片战争”概述了起因、经过和结果,从中可以看出重点放在对战争的起因和结果影响的分析认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由于教材以“政治文明”为主题,所以本课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注重认识西方侵略对我国整体的外部冲击性特别是战败对中国近代政局的影响。在落实三维目标时,不妨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确定为:进行国情教育即认识到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是鸦片战争前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形成世界认识即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鸦片战争反映了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对华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的侵略特征。

2.努力开发、整合相关课程资源

因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吸取其合理内容来优化教学内容,从而完善《鸦片战争》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尤其要注意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必修2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必修3第20课《西学东渐》都是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分解介绍,在讲到任何一本必修教材时都要注意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他们熟悉的问题,诸如虎门销烟、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等。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境等方法形象生动地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适时点拨和及时矫正。

3.合理运用各种教具

在《鸦片战争》这一课教学中强调要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使历史课堂丰富多彩。使用各种教具如投影、历史挂图、实物、幻灯、录音机、VCD等等。在信息时代,这些材料日新月异,也日渐丰富,但不要认为材料越多越好。出现了课堂上仅仅是一些历史资料的堆砌。没有体系,没有系统,只是一盘散沙,甚至于教师忽略自己点拨、指导者的身份,仅仅将大量的事实、材料、图片加以罗列。使用图片、视频等材料要用得适宜,比如说明鸦片的危害时,用罂粟花的图片和《炮子谣》就可以解决问题,不要再增加同类的素材,否则就会画蛇添足。与此同时,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及自己的一些理性认识,至于正确与否却不得而知了。而教师忽略讲解的同时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自身认知的误区,对已形成的错误看法没有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就无法正确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又将从何谈起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因此,如何选取典型的材料,如何把握住材料与论点之间的链条,如何挖掘材料内在的灵魂等都成为更高层次教师的必备条件。简单的理念讲解只会空泛,而简单的罗列材料只会使学生变得具体而缺乏深度。所以二者如何结合,比例如何,选取的时机等都成为值得教师研究探讨的问题。最佳的组合、最经典的讲解、最有效的方式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4.大胆开放课堂,师生共同参与教学

教师应该努力开放课堂,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那么,教师如何为学生营造探究的环境。首先,要留出空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如课前可下发《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这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中国被动进入近代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继续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160多年前这场战争的意义。总之,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所压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的建构等过程。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会获得充分释放。

5.密切关注课程改革,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与以往的课程相比,《鸦片战争》给我们历史教师以更高的教学要求。面对专题学习,学生头脑中缺乏起码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作大量的知识铺垫,另有一些以往教材中没有出现或没有重点强调过的内容(如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变局论”、总理衙门的设立、总税务司的设立等),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充电来丰富学科知识及相关知识以提高自身素质;设计理念的变化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应逐步打破学科“本位”的观念,把教学研究的立足点真正放到“学”上面来,研究学生的历史学习该学些什么,学生想学些什么,从现有的教学资源来看要实现真正转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摸索过程。任重道远,我们的历史教师须不断努力。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岳麓鸦片战争条约
泡泡里的童年
“朱子”
俄宣布退出《开放天空条约》
美不续签俄美仅存军控条约?
世界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以岳麓版教材《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为例
THE DRUG WAR
《马关条约》原件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