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全内部控制来防止货币资金舞弊
2009-01-06夏建杭
夏建杭
摘要: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基础的货币资金,它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如何有效管理货币资金将是企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先对货币资金舞弊行为进行分类剖析,然后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来阐述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的措施,确保货币资金合法、真实、安全、完整,防止货币资金舞弊发生。
关键词:货币资金舞弊;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设计
一、货币资金舞弊行为的表现
(一)库存现金中的舞弊行为
1、凭证金额的舞弊
在对凭证金额舞弊里面最典型的做法有:(1)直接涂改凭证金额。会计人员在核查企业凭证的时候,对发票、收据等凭证上的金额进行修改,通常做法是把原始凭证上现金收入的金额改小,或者将原始凭证上现金支出的金额改大。(2)故意错记凭证金额。企业会计人员在记录现金日记账的明细科目时,就故意错记各明细科目的交易金额,或者故意将明细科目的合计数加错,这样来实现企业或个人舞弊的特殊目的。
2、凭证单据的舞弊
对凭证单据舞弊最为常见的手法有:(1)撕毁凭证单据。通常企业会计人员都是专门一人在负责核实票据,这样就创造了舞弊条件,其利用职务之便,在核实收入现金的票据时,乘机撕毁票据。(2)少开或不开收入凭证单据。出纳人员对收入现金不开发票、收据,或者用盗取的发票、收据向客户开票,造成收多报少的情况,进而达到隐匿现金的目的。(3)虚开费用凭证单据。企业出纳员或会计人员与企业外部人员串通,夸大费用支出的额度,在开具凭证时采取瞒报的手段来冒领现金,将多余部分据为己有。当然,上面所列的手法是针对企业想要隐匿利润或个人舞弊的目的,对于想要谎报利润的企业则反其道而行之。
3、费用报销中舞弊
会计人员或其他人员在购置私人物品时,往往利用其职务之便,将购置私人物品的费用单据通过企业公款渠道进行报销,窃取企业的资金;或者在购买企业公用物品时,通过与卖方人员进行合谋串通,在开具的原始凭证单据上添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经济业务内容及其金额,从而形成加码报销。
4、现金使用中舞弊
在企业现金使用中出现的舞弊手法有:(1)改变专用资金的用途。企业的财务人员受企业高层领导的指使,将既定用途的资金改用于其他用途。比如将原定于用做产品研发的专项资金用来投资股票,就明显违背了专款专用的要求,属于现金舞弊。(2)私自挪用现金。企业的会计人员在没有得到企业领导授权的情况下,将企业收付实现的现金私自挪作他用,尤其是用于个人的某种支出或其他用途。(3)小额现金不入账。企业会计人员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边角余料、废旧物品,残次品的销售收入不入账,虽然每一项数额较小,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大数目。
(二)银行存款管理中的舞弊行为
1、借助银行账户舞弊
在银行方面,由于银行存款收支业务不入账,导致一些针对银行账户的舞弊在账务上一时无法发现其问题的存在。在银行账户上的常见舞弊手法有:(1)公款私存。企业会计人员利用自己保管货币资金收支工作的便利,把企业账户上资金划入其个人的银行账户上,从而来套取该笔金额在存款期间所获利息的目的。(2)出借企业账户。会计人员有时会非法地允许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本企业开设的银行账户办理收付、转账业务,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收取第三方的好处费。(3)为企业多头开户。由于银行之间竞争加剧,常常会出现互相抢夺客户,从而降低对客户资料真实性核查的情况。会计人员利用这一点,私自盗取企业印章或委托书在其他行以企业名义开设存款账户,然后对付款方以本单位更换开户行为由,要求其将货款收人转至私设的户头上,从而实现截留企业公款的目的。
2、借助银行票据舞弊
除了银行账户外,在银行票据方面也会发生舞弊。在企业实务中常见的手法有:(1)伪造银行对账单。会计人员在骗取企业银行货币资金后,必定会在银行发来的对账单上留下蛛丝马迹,为了使银行对账单上的余额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上余额平衡,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来掩盖银行存款已少的事实。(2)私自进行背书转让。企业会计人员对收到的如商业汇票、银行本票等票据时,在没有经过本企业主管领导批准的情况下,私自进行背书,暂时转让给其他企业,这样来侵占有企业的货币资金款。(3)“初”取“末”存。由于大多数的舞弊手段都会有明显的漏洞,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加安全的占用企业货币资金,会通过私盖企业印章的手法,在会计月初时从银行账户上提取大量现金,而在接近月末时再将所欠款额转回,利用货币资金的时间差为个人谋利。此过程中,在获利的同时,又能使银行月末发来的对账单上的期末余额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期末余额相符,掩人耳目,让人难以发现舞弊的存在。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设计
(一)制定适宜的货币资金内控制度
企业要在参考《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规定基础之上,制定出切实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鉴于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货币资金规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制定对应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一方面便于平时工作中进行查证,按照制度规定办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混乱;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出企业的前瞻性,这样能够做到企业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从制度建设上防止舞弊行为的出现。
(二)完善公司治理明确责任
从企业产权角度来看,货币资金管理中出现的舞弊行为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密切相关的。在公司有效运作前提下,各方利益不能很好的兼顾,债权人和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决策权甚至合理收益被弱化,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公司沦为部分强势群体的牟利工具,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被任意的调整或者忽视。要改变这种危险的情况,企业必须在提升企业价值的同时,合理运用筹资工具优化资产结构,明确产权归属,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对于现有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归于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缺乏严格的惩罚措施,以致出现问题处理不公或处罚过重、过轻。要将制度严格执行,必须把具体控制责任落实到货币资金管理的每个人,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在制度设计、人员配备、相关财务决策、事前控制及事后责任追究方面的责任落实,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划分到具体财务决策执行人员。
(三)岗位分工互相牵制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明确规定“单位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不相容职务的岗位分离,能够促使有关人员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监督制约的制衡机制,可以防止超越权限、串通舞弊。具体说来就是,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要的全部印章,
专设登记簿对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进行记录。
(四)实行岗位定期轮岗安排
要实行岗位轮岗。虽然长时间从事同一岗位可以使经办人员熟悉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容易产生职务间相互依赖,监督监管力度弱化。轮岗制是防范舞弊现象的有效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关系网的形成。通过轮岗交接可以及时的发现经办人员任职期间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形成一种潜在监督,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纳人员挪用公款、白条抵库等现象的发生。
(五)保持财务部门的独立性
公司财务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原因在于无论是投资者在对公司业绩的评价,还是公司所有者对管理者的业绩评价都十分依赖财务指标的衡量比较。但是这种关注大都局限于财务指标的表现,财务部门人员常常没有独立性,成为领导意志的单纯执行者,会为了达到某种指标要求而绞尽脑汁,对外报告完全成为数字游戏。为了改变这种财务游离于企业管理之外的情况,必须在体制设置中体现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当中的主导作用,让财务人员有必要的讲话的权利,保持必要的独立性,而不仅仅是领导意志的体现。
(六)建立合理的内部监督机制
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核查制度。企业应当对会计业务发生之前、经济业务发生和入账的过程中、经济业务入账之后,进行稽查、核实,这样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同时,稽核必须强化权限,扩大业务核对的范围,务必保证每笔涉及货币的业务都准确无误,货币资金才会真实可靠。其次是应当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要求。
(七)完善评价机制定期考核。
采用将会计评价与审计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大部分公司制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都会进行年度报表审计,而审计必将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因此企业应当重视外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并利用内审人员就外部审计所揭示的问题进行调查,提交企业高层管理部门进行具体决策处理。同时,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定期将货币资金内控制度执行的结果予以公布,将其作为企业领导考评、任免、职工提拔以及奖惩的依据,最终使货币资金的运转处在一种严格科学的监控之下。
三、总结
为了保证货币资金的完整性、安全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货币资金的管理一直是企业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对货币资金舞弊行为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然后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规避货币资金舞弊行为的发生,希望提出的这些建议性措施能为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的实践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