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对图书馆读者的服务创新

2009-01-05

科技传播 2009年21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读者服务图书馆

王 莉

摘要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体现着图书馆的存在价值。本文针对读者服务的现状,分析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并对读者服务创新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服务创新;图书馆;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09)07-0030-02

创新是知识时代的主旋律,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图书馆来说,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最关键的就是要服务创新。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了解读者需求,充分运用各种服务方式和技术手段,向读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服务,靠主动化、个性化的读者服务来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

1 创新与图书馆创新

“创新”一词是1912年美籍奥地利学者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 中首次提出的,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的组合”,这种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实现新工作组织。

图书馆的创新应是全方位的,它包括服务观念的创新、规章制度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人才的创新和信息服务功能的创新。服务观念的创新是图书馆创新的源泉,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是图书馆创新的政策保证,技术、人才的创新是图书馆创新的技术和智力支持,信息服务功能的创新是图书馆创新的落脚点和关键。

2 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1 图书馆面临的竞争与挑战

在以印刷型文献为主要信息载体的时代,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图书情报服务的专业技能优势,在社会的文献服务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信息服务日益社会化、网络化、个性化,在社会信息服务的大系统中,图书馆的主导地位日益削弱,正面临着挑战。

2.1.1 业务规程亟待改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产品日益增多,印刷型文献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图书馆馆藏载体和业务工作对象的多样化,原有传统的业务流程、服务模式和有关规章制度已不能适应其变化,尤其是文献信息的搜集、组织、加工、整理、发布、使用等业务环节的工作规程有待研究改进。

2.1.2 人员素质的提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服务的手段,从手工方式向计算机为主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读者可利用的资源除了本地物理馆藏外,还有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异地的馆藏。图书馆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优的信息服务。但受图书馆员自身素质和服务技能的制约,图书馆数字化、深层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尚未全面展开,服务效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与现实的信息环境和现代化的设施极不相称。管理机制和水平也严重滞后。

2.1.3 信息服务社会化的挑战

信息服务社会化的挑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和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信息社会化需求增多,新增的信息服务行业及机构也日益增多;第二,图书馆的读者(用户) 群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网络用户成为图书馆读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需求变化

2.2.1 读者(用户) 自身素质发生了变化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得到较大的提高。信息素养教育也被纳入大专院校的教育大纲中。目前,我们所面对的读者(用户) ,大多是有文化知识背景,专业学术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信息素养。他们中的某些人早就开始利用新技术来获取信息、处理数据。

2.2.2 读者(用户) 工作、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上网已不仅仅是一种时髦,而是一种需要。网络及各种搜索引擎的出现,给人们检索获取信息提供更多的方便。越来越多的用户上网获取电子资源,而研究图书馆的预算有16%以上被用来购买电子资源。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2005年对2 500 名用户的调查显示,其使用资源的第一场所是工作所在地,其次是家里,只有100余人表示有时在图书馆使用。

3 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服务理念是图书馆价值观的凝结与提炼,它确立了图书馆的行为目标和发展方向,目前,许多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并没有真正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服务中。以读者新需求和新变化为导向,树立开放服务和竞争意识,运用新思维和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从细微事做起,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图书馆要在读者服务的各个方面,时时处处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引导读者积极向上,始终把维护和关爱读者的服务渗透到每一个细微之处,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到图书馆学习是一种享受。做到用图书馆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读者,满足读者,留住读者。

3.2 加强服务深度,开展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员工的创造性潜能,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开发一些智慧型服务系统,以提高参考咨询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就现行图书馆咨询服务来看,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解答式服务;二是课题式服务。目前,部分图书馆已经构建了个性化服务平台,主要方式有个性化最新信息推送、个性化知识挖掘服务、个性化信息导航服务、架构个性化网页服务等。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是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发展的,以读者为中心的具有个性融会贯通的服务,将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这样的服务系统,能充分地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服务,也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关键。

3.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服务创新

现代图书馆愈来愈重视对新技术的应用,图书馆要在重视传统服务的基础上,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变我们的服务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地为所有读者提供服务。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快速、便捷地为读者提供信息导航和专业化服务,帮助读者排除信息获取障碍,节约读者时间是服务创新的关键。先进技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先进技术应用要考虑以人为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新的文献载体的使用,要方便和支持图书馆业务和令读者获益,让更多的读者觉得离不开图书馆,使每个读者都能享受到图书馆技术创新带来的优越和便利。

4 结论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是以创新为基础的时代,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把握这个时代精神,自觉树立创新意识,不断破除旧的观念的束缚,与时俱进大力提倡全员创新,着力营造创新氛围,把图书馆创新变成每一个人的自主意识和自觉行动,使创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持久的活力。通过改革创新,使图书馆服务工作和人员素质都发生质的变化。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这对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2]程亚男.图书馆服务新论[J].图书馆,2000(3):5-7.

[3]黄俊贵.图书馆服务理念琐谈[J].图书馆,2001(2):7-10.

浙江东阳农函大中专班开学 本年度中专招生全国第一

浙江省中专教学工作一直位于全国前列,2009年度浙江省东阳市农函大分校成为本年度中专招生的全国第一,受到了省、市农办等单位近百万元农民培训经费的支持。10月27日,浙江省东阳市科协、东阳市农函大分校举行农函大中专学历班开学典礼,并召开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推进会。

会上,浙江省科协领导向中国农函大浙江省东阳市分校中专教学站授牌;中国农函大向2009年度中专教学先进分校授锦旗、颁发荣誉证书;东阳中专教学站代表、横店镇农函大辅导站代表、农函大学员代表进行了典型发言。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推进会围绕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创新和完善农民培训方式等内容展开交流,旨在通过开展农函大学历教育培训及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中国科协农技中心主任、中国农函大校长翟晓斌,浙江省农办副主任余振波、省科协副主席虞龙宝,东阳市委副书记吴国平、东阳市政府副市长朱志杰等领导出席会议。

吴国平总结了过去5年东阳市农民培训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同时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浙江省农办副主任余振波介绍了浙江省“农村千万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分析了当前农民培训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并就如何解决问题指出了浙江省今后农民培训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

翟晓斌代表中国科协农技中心、中国农函大首先感谢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浙江省各级农办以及各乡镇政府长期以来对科协和农函大工作的大力支持。他指出,浙江省科协、农函大培训工作从当地农村生产发展的实际、从党政制定的经济发展规划、从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等方面出发,取得了突出成绩。浙江省各农函大分校在中专办学的指导思想、工作机制、大联合大协作方面所取得的先进经验及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值得全国农函大各分校推广、学习和借鉴。

来自浙江省金华市农办及科协领导、东阳市、临海市、上虞市科协、农函大领导以及东阳市各镇乡街道分管领导、联络员,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农函大东阳市分校校务委员会成员,中专学历班学员共500余人参加会议。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科协和农函大分校不断加强农函大组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搭建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平台,与农委、组织部等党政有关部门、涉农单位加强合作,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在农民培训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十一五期间“新农村百万乡土科普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和种养殖大户。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读者服务图书馆
图书馆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图书馆如何注重服务细节 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探讨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