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重建对武术的喜爱

2008-12-29

体育教学 2008年2期

  镜头一:2004年全国人大代表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读了一封美国小学生给他的来信,里面有一个问题是:温总理,您会练武术吗?显然,在外国人眼里,可能我们中国人应该都是会武术的,武术也确确实实是我国的国粹。
  镜头二:在中国,随便问任何一小孩喜欢学武术吗?答案可能都是肯定的,但是,目前在高校、在健身场所,选学中国武术的寥寥无几,纷纷转学国外武技项目。
  几个镜头无奈的显现了中国武术的现状与悲哀,其自身价值与实际地位的巨大落差着实让人感到担忧。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得知学生的印象中,武术是可以飞檐走壁、隔空击人的,原来他们对我国武术的认识都是从媒体得来以讹传讹的见解。
  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体悟学习与分析后,我从太极拳入手,试图通过这个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拳种,来使学生得到一些对我国武术的正确认识,使他们能够真正通过传统武术的学习与传承,能够在健身与自卫方面得到终身的收益。
  于是,在我的课堂中,出现了以下的画面:
  A:“老师,太极拳不是年纪大的人才练习的吗?”“不是,太极拳是我们中国古老的拳术,知道张三丰吗?知道杨露蝉吗?你们在电视里不是都知道了他们是一代宗师吗!”“是的,是的”“那你们想学吗?”“可以,不过就是不要太难记了!”“好的,我来精简一下,就学8式好吗?”“太好了,不难学,还又是个厉害的拳术!”虽然说是8式,其实,它还是左右对称的,学了一边,让学生自己揣摩另一方位动作,既培养了能力,又不使学生感觉单调。
  B:“老师,这个太极拳怎么慢腾腾的啊,有防身作用吗!”“谁说不可以防身啊,它慢练,可以培养劲力,快练可以培养发力,在你动作熟悉后,可以快速练习的啊!或者快慢结合,随你的心意啊!”“哦,原来如此,还可以按我的要求来打啊,真好,我来控制它,……”太极拳并非如学生所认识的那样,只是慢慢的,适合老年人练习的,陈式太极历来就是以发力著称的,广为流传的杨式太极其实也有很多的发力动作,单式动作的练习也都是由慢到快来体现的,而且,每个动作真正用起来的时候,都是很迅速的,即所谓的“慢练快打”,所以,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这种体会。
  C:“咦,老师,就这些手、腿划圆就是武术吗?”“当然啊,你想想看,我们学习的太极拳它的动作路线大多是什么形状啊?”“是一个个圆弧!”“就是啊,所以,我们把一个个的圆拿出来进行单独的多次重复练习,就能够更好的体会太极拳的棚、捋、挤、按、採、挒等各种劲力啊!”“噢!”“其实,不管大小、幅度的话,就是三种圆:平圆、立圆、斜圆。如平圆可以变化为勾拳、摆肘、小臂上下格挡……”“噢,真好,简单又实用,我喜欢!”
  D:“老师,你说太极拳的动作能防身,我怎么就感觉不到呢?”“好,老师来让你感受下,来,你把老师的手臂别到后面,要扣紧、压好。”我让学生用擒拿的手法把我的手臂别住,然后运用太极拳“借势化力”的技巧,一下子就摆脱了他的控制,进而使他失去了平衡,其他一些“大力士”跃跃欲试后,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他们的表情由将信将疑,变为深信不疑,学练更为投入了。
  终于,在我的学生中,以为武术可以隔空击人、飞檐走壁的没有了,课上学生学的有兴趣,课后练的有成就,我觉得学生对武术的喜爱又回来了!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 226500)
  
  点评:国粹的武术目前在教学中有逐步淡化的倾向,而武术就应该从娃娃抓起。从艺术夸张回到实质本源,体会武术博大的内涵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愿老师们采用更多有益的方法,使学生喜爱和进一步认识中华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