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教授答疑

2008-12-29

体育教学 2008年2期

  1. 陕西户县刘老师:王教授您好!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这就是体育教师要不要写论文?体育教师到底应该如何进行科学研究?请您一定抽暇给予回答。谢谢!
  王教授:困扰你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我记得《中国教育报》在2001年曾就《教师该不该写论文》进行过一次大讨论,而且在2002年1月19日第3版的“编后”中总结道,“很抱歉,我们无法在这里给出一个放之五湖四海而皆准的结论,给这场讨论做个评判。”“你可以说这是个没有结论的讨论。但你不能说这是个没有价值的讨论。”因为“5个月来,……大家就‘教师该不该写论文’、‘评职称一定要有论文吗’的问题,见仁见智,热烈讨论”。
  所谓见仁见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应该写论文,因为“论文,是经验的总结,是实践的足音,是改革的思考,是前行的探索。教师通过写论文,可以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得失,并将之上升为理论。”而一种观点则认为“教育教学水平高不高,不在有没有论文。有不少教师教学水平很高,但不见得有论文发表……写论文要牵扯精力,花在写论文和发表论文上的时间多了,势必花在教书育人上的时间就少了,有‘不务正业’之嫌。何况在当前社会风气不正、价值观比较混乱的情况下,花钱买版面、请人代写论文等现象层出不穷,评职称要求有论文无形中助长了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等等。
  对于教师要不要进行科学研究、写论文,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和想法,仅供参考。
  我以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都应该进行科学研究,不管他(她)在学校是专任教师还是管理者,都要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方法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或管理工作。因为:
  第一,科学研究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环节,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教”与“研”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
  第二,没有“研”的“教”应该说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不负责任的。我这里之所说“不存在”,是因为就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工作而言,有哪一门课的教师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认真的思考?如果说区别也大概只有思考的深与不深之别;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什么就得想什么”就是这个意思。我说的“不负责任”,是指那些把心思根本不放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上、上课时就“照本宣科”的教师。
  第三,没有“教”的“研”是空洞的或无价值的。在学校工作中,对于专任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其第一要务,离开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对于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多大意义呢!
  第四,对于“写论文要牵扯精力,花在写论文和发表论文上的时间多了,势必花在教书育人上的时间就少了,有‘不务正业’之嫌”的说法我则不能苟同。因为科学研究的选题总是围绕着自己的学科、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的,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至于找人写论文之类的做法,那能叫自己的科学研究吗?
  
  2. 湖南岳阳杨老师:过去学校的体育比赛很多,有学校运动会、年级和班级组织的小型比赛等。但是,现在学生人数多、场地小,组织一次比赛困难很多、难度很大。我想问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体育竞赛工作还要不要?应该怎么做?
  王教授:体育竞赛工作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应该加强并尽力做好才对。至于你说的“现在学生人数多、场地小,组织一次比赛困难很多、难度很大”的确是现实情况,但是体育教师要适时地组织起各种体育比赛的职责却没有变。
  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学校体育竞赛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做?在此我想把耿申同志的“感受德国学校的体育与美育”一文推介给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和体育教师,或许对于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第一,关于学校体育教育理念。耿申同志在其文章中介绍了一所德国学校(Johann Henrich Buttner Schule)校长的体育理念是:学生的体育不需要更高、更快、更强,而需要“更多”,即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每个人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对于这名校长所坚守的体育理念的第一句话我们暂且不加讨论,但是第二句的“更多”则是值得赞赏的。同时,我还联想到在2001年雅克.罗格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在《奥林匹克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卷首语,其中说到“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当然我们将继续保留这个格言,但是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或许对体育来讲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
  第二,关于学校体育竞赛。文章中还介绍了“人人参与的班级足球赛”:在法兰克福市中心的一个小广场上,一所九年制学校的学生进行的小场地足球比赛。学校用高约3米的绳网围成了3个长约十五六米左右、宽约七八米的“足球场”,每队4个人,由男女生混合组成。周围上百名学生在观赛、加油,许多准备上场的球队也在观赛的人群旁边练习着传球。一部分同学在周围支起了四五个地摊,出售饮料和分发物品。每个孩子,包括那些女生,脚法都很像回事,射门的力量也够大。比赛规则似乎也进行了许多修订,裁判老师不时吹哨叫停。场外的欢呼声不断。虽因路过而未及采访,但出于对学校教育的熟悉,上述活动,应是一所学校在进行班级足球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条件,但并不是唯一的条件。学校领导的体育教育理念和体育教师的责任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3. 甘肃天水张老师:尊敬的王教授,“坐位体前屈”是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项目之一,您能否介绍一些练习体前屈的方法?
  王教授: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前屈的练习方法很多,在此我主要介绍以下两大类练习:
  第一,我们可以称之为“单纯的体前屈练习”类。
  ——站姿体前屈练习:1)分腿站立,体前屈,上体下振;2)并腿站立,体前屈,两臂紧抱双腿(静止不动);3)分腿站立,体前屈,上体在两腿之间连续甩动;4)学生背对肋木(大约20-30厘米)分腿站立,体前屈,两手从两腿中间穿过握住肋木练习;5)原地扶把杆练习前(侧)踢腿或行进间前(侧)踢腿;6)把杆压腿练习等等。
  ——坐姿体前屈练习:1)学生分腿坐在垫子上,体前屈练习;2)学生坐在垫子上,双腿伸直、双脚放在高垫子上,教师(同伴)扶住其背部下压练习;3)学生坐在垫子上,两腿分开放在30-40厘米高的长凳上,做体前屈,上体往板凳下钻,或教师(同伴)两手扶学生的后背下压练习;4)坐姿前踢腿练习等等。
  第二,我们可以称之为“动作练习”类,即在练习各种动作过程中,促进“体前屈”进步。
  这类练习的内容极其丰富,例如立卧撑直腿起、“大象走”、各种分腿跳和并腿跳、分腿站立的胯下八字绕球,以及各种球类练习和田径练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