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探索

2008-12-29杨多平陈云汉

体育教学 2008年2期

  所谓“校本培训”,按照欧洲教师教育协会1989年的界定:“是指源于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与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校内培训活动。” 也就是“以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培训。主要目标是解决学校各科教学的实际需求,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我们根据校本培训具有实践性、灵活性、经济性和长期连续性的特点,总结出六种有利于教师自我培训和自我提高;有利于教师队伍和教学秩序稳定;有利于教学资源节约的“体育教师校本培训模式”。
  
  一、培训制度保障式
  
  要使校本培训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系列化,就必须建立与完善培训体系和构建有效的培训机制。根据本校特点,我们制定出了保证各层次教师都得到培训的制度。如“新教师上岗培训制度”:凡是刚参加工作或新任教高中的教师,首先必须拜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为师,并签订《拜师协议书》。培训过程中,新教师的教案必经师傅签字才能进课堂,师傅要随堂听课、当堂评课。教研组每星期听、评课一次。学期末经专家组验收,不合格者下学期继续培训。如还建立了旨在不断更新观念与知识的“中青年教师培训制度”;激励教师成名成家的“骨干教师培养制度”等。
  为了确保制度的落实,我们还建立起了对指导教师、培训对象的过程监控、结果考核的奖惩方案。体育组结合学校相关制度,根据新课程改革背景和体育教师已具备的基本素质,拟定出了包括培训目标、措施、对象、内容、时间、形式和方法等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有效地保证了校本培训从经验的、意志的管理,走向科学的、制度的管理。
  
  二、资源筛选共享式
  
  我校虽处农村,但由于办校条件的改善,培训资源已丰富多元,但对信息必须有一个分析与加工的过程。我们通过网络链接及搜索引擎,组织体育教师定期、有选择性地搜集体育教学信息、案例、先进理念、教学反思等方面的资料,从而建立起了体育教学备课系统、教学资源库,极大地丰富了培训材料,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还不定期地将教师的心得体会、教学案例、论文、课题阶段性总结等资料,在网上和兄弟学校间进行交流,这种经常性的交往,让教师及时掌握最新体育信息、知识与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知识视野的大拓展。
  
  三、校本资源发掘式
  
  除了积极开发与教学实践相关的学习内容外,还把视角延伸到怎样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怎样营造教师成才环境,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和学生?怎样提高教师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
  依据学校的统筹安排,根据本地传统体育项目、本校特点,体育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程内容开发、传统体育资源挖掘、教材补充和教材拓展。先后共开发出《学校体育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体育欣赏与道德》、《土家族传统体育》、《拓展游戏》等六种校本教材。
  
  四、科研兴教促进式
  
  通过树科研典型,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将科研成果与能力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等措施,致力于浓厚学术氛围的营造,激励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人才方向发展。其次,根据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体育组积极申报上级立项课题。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并从立项申请、实施方案、阶段小结、资料整理等研究环节上认真指导、严格要求,每学期都必须撰写一篇论文等,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教师科研意识与能力的不断增强。
  
  五、骨干教师引领式
  
  有效发挥好骨干教师这一优势资源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十分注重的问题。两校体育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呈多层次、多元化状态,并享有体育特级教师及校、县、市级学科带头人的优势人才资源。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领头羊作用,我们一是采用“一帮一”、“能带新”、“签拜师协议”等优势互补的活动形式。二是在骨干教师主持下的热(难)点问题研讨、示范课、现身说法等方法,使骨干教师的辐射、帮带、示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引领着体育教师创造性地探索出多种个性化的、颇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如1998年就总结出来的“选修制教学模式”;逐步深化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四导自主探究式教学”等。
  
  六、教学问题呈现式
  
  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碰到不同的问题,我们把培训内容的重点,放在对具有代表性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上。在培训方式上,一是定期邀请知名教授、特级教师,对某一相关专题进行讲座;经常组织本校、兄弟学校教师间的专题经验交流。二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典型问题,或教学中的感受与困惑,我们主要是借鉴一些能展现新的课程理念的优质课经典案例,以课例为载体,深入分析、自我比较、总结优点、找出差距。而在这一过程中,又主要采用先由教师提出解决方案,再共同探讨与分析的互动方式。如怎样将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整合的问题,通过多个案例分析,教学经验总结,所有教师都能较熟练地将其转换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了。三是组织了“专题研究周”、“创新研究月”等活动。通过集中时间大家一起甄别、比较、借鉴,共同在教学问题情境中观察、反思、临摹、探究,再由教师将其泛化、拓展。
  当然,校本培训虽然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和自身的特点,但还必须多管齐下,与集中培训、自主钻研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