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学中提高学生耐力的方法
2008-12-29赖万良
体育教学 2008年3期
几年来,本人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篮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内容,选择和运用科学的练习方法与手段,把耐力素质练习结合到篮球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结合篮球技术教学进行耐力训练
在篮球选项课教学中,学生对自己所选篮球项目的技术练习有着较强的参与热情,教师应善于利用和激发这种热情,把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内容结合到技术教学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目的。具体做法是灵活多样的:
练习一:利用篮球场地上的线条结合图形跑,跑的顺序是小长方形(半场)、大长方形(全场)、梯形,在中圈的螺旋形接反螺旋形跑、S形跑、三角形跑,练习时学生成一路纵队依次跑进,跑3~5个来回(每个来回约400米)。
练习二:5分钟跑动运球练习(不限动作技术),只要求不停地运动,可绕球场边线或按照指定的路线跑动,投篮,进行3~5次,间歇2分钟。此练习也可采用游戏的形式——看谁跑的距离长或投篮次数多来进行,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练习三:全场跑动传接球练习,篮球场上两人一组,由一端线开始,至另一端线后再传球跑回。每组往返3次,3~5组,组间歇5分钟。
练习四:抢篮球练习,在球场四周界线上等距离设三个球门,球门宽约2米,高约1.6米。学生分三队比赛,每队上场6人。开始由裁判员在中圈掷球,获得球的一队为进攻方,其余两队均为防守方。进攻方可将球向场上任何方向传递、滚动或持球跑动,以将球有效地射入对方任何一个球门得分为目的。此练习类似于三门球比赛,学生在练习中应充分地奔跑、抢球、投射、跳跃、跑拦,练习时间在20分钟左右。
二、结合篮球教学比赛进行耐力训练
在教学比赛中,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所有学生都全力投入,场面激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练习的兴趣。把耐力训练有机结合到教学比赛中,把原来单一枯燥的耐力练习变成了融乐趣、比赛、训练为一体的训练模式,这样最能体现教学效果。如篮球教学比赛中,采用全场人盯人防守战术,把篮球比赛规则稍作调整如下;上场队员增至14或16人,从发球就开始紧逼,增加学生跑动的次数,每场比赛15~20分钟,中途不允许替换和暂停,不执行罚球规则,注意保持比赛连续、流畅。
三、巧设模块测试内容,把耐力训练向课外延伸
体育课教学时数有限,仅凭体育课堂上的锻炼,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是有限的,因此,把耐力训练延伸到课外是更好地提高学生耐力的有效途径。在设置篮球模块测试内容时,我把篮球步法、运球、投篮基本功结合起来综合测试(设计动作方法时应使考核者跑动的距离达到发展耐力的效果),促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练习,并激励学生在练习中注重耐力素质的自我训练。同时,体育教师和学生干部对学生的课外耐力练习情况经常进行指导和检查,列入模块学习“课外作业或活动”项中的评价内容之一。
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耐力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勇于并善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就一定能提高学生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