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间沉默层”学生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2008-12-29

体育教学 2008年3期

  在体育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看似身在课堂之内,实则游离于体育活动之外。他们在学习成绩上介于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体育成绩和身体素质一般,课堂纪律方面基本能自律,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性格上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不善于或不愿意表达自己对动作技能的理解;在体育活动、游戏和竞赛中不想冒尖,从不争先恐后、积极表现;他们一整节下来或许都不会有一次精彩的亮相。这些学生,我们称之为“中间沉默层”学生。
  这些“中间沉默层”学生有着怎样的思想认识?他们为什么不能够或者不喜欢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他们游离在整个教学节奏之外的时候是怎么思考的?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日常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表现沉默的50个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3)没有兴趣,(4)没有机会。
  这一结果,验证了问题一和问题二的结果。学生“中间沉默层”现象的产生与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的关系密切。他们不参与活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别人比我优秀”和“怕做得不好被笑话”,也就是说,学生沉默在活动之外的根本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体育成绩的差距而导致了自信心的不足,他们并不是对活动没有兴趣,也不是缺少活动表现的机会,而是在主动逃避活动。
  4.你对那些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的态度是什么?
  这是一个为今后教学提供思路的设问。结果显示,大部分(82%)的学生在内心里愿意与“略差一些的”的同学一起活动。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在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相近的同学中,这些“沉默”的学生才学得没有负担,才能够让自己不那么自信的信心得以展现。在今后的教学中,或许应该考虑将学习能力和成绩相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同质小组,提高这些“中间沉默层”学生的教学实效性。
  
  (二)对“中间沉默层”学生心理问题的综述
  综合上述在调查中得到的信息,我们从“中间沉默层”学生认识特点和情绪特征分析,发现这些“沉默”的学生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一些典型的心理问题。
  1.显性的自卑心理。“中间沉默层”的学生对自身没有自信,在体育课堂活动中,学生对自己的体育知识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感到怀疑,并做出了过低评价。这些评价具有自我否定和消极评价自我的意识,这种意识就是自卑的心理——一种与正常人的自尊心相对立的一种病态心理。
  2.隐性的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现代社会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人,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别人倾诉。 “中间沉默层”学生虽然没有明显的抑郁心理,但是他们在学习上经常精力不集中,对待体育游戏和体育比赛的兴趣不高、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容易产生逃避的情绪,常常因技术动作学习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从而在课堂生产生了一种郁郁寡欢的情绪,对任何体育活动和比赛缺少了热情。
  3.渐显的闭锁心理。闭锁心理主要是指人内在的心理活动不轻易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在“中间沉默层”学生中表现比较明显。他们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他们很少与同学交谈关于体育比赛或者游戏的心得与感受,也不怎么愿意和老师接近,对于在课堂中教师组织的小型教学竞赛和自组的游戏,也往往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中间沉默层”学生除了上面三种比较典型的心理问题外,当然也还存在着孤僻、冷漠等心理问题,个别的学生甚至也有着逆反和厌恶体育学习的苗头,这些都需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对学生的“中间沉默层”现象的成因分析
  
  “中间沉默层”学生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生理、智能、性格缺陷等方面的内因,也有来自家庭、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外因。
  (一)成因之一:中等的成绩。他们就是所谓的中等生,相对于后进生,他们有更大的学业和精神压力,有更高的自我期望,更多的劳动付出,相对于优生,他们又智力平平,学习基础、运动能力等又逊色不少。因此,他们在体育运动和小型竞赛中更容易产生失败感。产生自我无能感,经常陷入自轻自贱的抑郁情绪中。
  (二)成因之二:自卑的心理。身体素质的一般、学习成绩的不如意,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与竞赛中,长期处于一种弱势,经常充当游戏与活动的“配角”。久而久之,这些中等学习成绩的学生就产生了一种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在无人疏导的情况下,由自卑不敢参与走向了“沉默”。
  (三)成因之三:内向的性格。这些学生在生活中一般都比较内向,他们只喜欢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喜怒哀乐向日记倾诉,品尝孤独。这种内向的性格让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愿展露自身的体育能力,不愿和同学与老师表露心声。让自己在沉默中形成了习惯,在默然中造成了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
  (四)成因之四:教师的漠视。“中间沉默层”的学生由于长期在“中等地位”的感受中保持一贯的沉默,被体育教师错误地认为他们是课堂活动和教学比赛中的乖乖儿,他们无须引导和激励。其实,他们长期被老师忽视着,没有了老师应有的关心、爱护、教育和培养,在一次又一次被冷落的感受中。觉得自己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一员。在日积月累的心理体验中,变得“沉默”。
  
  三、对“中间沉默层”学生疏导的对策研究
  
  (一)重视:从教师观念的改变开始
  1.要重视“中间沉默层”学生与现象。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基本体育技能发展的现状,切实重视“中间沉默层”现象和有着这一倾向的和已经“沉默”的学生,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整体学生的发展。要重视学生在五个领域的共同发展,将学生的心理成长与体质健康的增进放在同一层面加以重视。
  2.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素养。体育教师要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中的失败与成功。尤其是要重视中等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观察、发现和排解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
  3.要真爱每一位“中间沉默层”学生。如果班级中已经有学生成为了体育课堂中的“中间沉默层”学生,教师更要关注这些学生,把爱和关心也撤向每一个“中间沉默层”学生,将以往只花在优生和后进生上的心思也倾注到他们身上,表面那些表现良好的学生被无意中冷落,使他们的精神欲求得到满足,也沐浴在老师爱的阳光下。
  
  (二)疏导:将关爱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深化赏识教育
  “中间沉默层”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中,以自卑心理为主,它往往是导致或者加剧其它心理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要有效地克服“中间沉默层”学生的自卑心理,重树他们的自信。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也应该深化赏识教育,要对学生有热切的期望、热情的鼓励,帮助学生形成奋勇向上的积极情绪。
  (1)营造赏识环境。为学习营造一个和谐民主,鼓励上进的课堂氛围,充分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激发后进生的同时培养“中间沉默层”学生的自信,让他们对自己的运动能力找回信心,使其逐步走出沉默自卑的阴影。
  (2)及时发现亮点。在动作讲示和教学比赛的演示中,经常有意识地请“中间沉默层”的学生来做示范,给“中间沉默层”学生一个表现“我能行”的机会。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亮色”,对教学过程中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及时表扬。在教师赞许的目光和表扬声中,学生心中自信的种子逐渐被激活了。
  2.提供表现舞台
  努力给“中间沉默层”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在快乐的体验中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1)鼓励学生管理。激发“中间沉默层”学生的热情,给他们以责任感来参与课堂的管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中间沉默层”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去管理学习小组。比如建立小组长轮换制度,也可以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动作展示,大胆表现,使他们从胆怯紧张和漠然中走出来。
  (2)限制优生权限。一些学习成绩优良又善于表现的学生,在体育比赛和游戏中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让别人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中间沉默层”学生只能做观众、当陪衬,失去了锻炼和展示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和优生私下达成“共识”,把更多的机会主动让给中下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也使“中间沉默层”学生的惰性无处可逃,促动他们去主动地锻炼身体。
  3.建立“偏向”机制
  虽然现在的体育课堂中,追求生生平等和机会均一,但为了让“中间沉默层”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课堂的重心偏向于“中间沉默层”。
  (1)组建同质小组。异质小组合作活动时,经常会出现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默默无语参与的现象,诃查中也反映出“中间沉默层”学生喜欢和相同成绩的学生一起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视活动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形成同质小组学习。这样的同质小组可以让“中间沉默层”的学生因组内伙伴水平相近,心理没有压力而敢于展示自我,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
  (2)设立岗位职责。在体育活动中,我给每位“中间沉默层”学生都确定岗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将小组学习的任务与责任进行明确的分配。这样,习惯于旁观的“中间沉默层”学生就不得不主动参与学习之中。这些“中间沉默层”的学生获得了同伴的信任,心中也就充满了自豪感和使命感,进而在自我肯定中不再沉默。
  (3)建立激励机制。对于“中间沉默层”学生,我在体育活动中,建立了一些激励机制,比如展示5次就可以为自己的学期考核增加2个学分。这些被加强了的正面评价,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多出列练习和示范,让他们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及时捕捉其“闪光点”,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大力表扬,帮助这些沉默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4.推进成功体育
  在教学中,引入并推进“成功体育”的教学理念,或改变运动的规则,或改变器材的规格,或减低运动的难度,或提高评价的等级,让“中间沉默层”学生多层次地体会到完成动作的“成功快乐”,让更多的“中间沉默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有更多的机会感悟成功。让学生在点滴的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克服自卑情绪。
  
  (三)发展在激励性评价中不断进步
  要真正养成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必趣与习惯,还需要建立必要的评价制度,用一些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去肯定和鼓励学生,让“中间沉默层”学生在正面的褒扬中得到被尊重和受重视的心理满足。
  每一个学期,在“中间沉默层”学生中进行受表扬情况统计,及时表扬那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让学生在正面的表扬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表1)
  
  对于在小组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小组,给与“表现之星”和“优秀合作小组”的称号,鼓励学生积极练习、科学锻炼。同时对学生进行评比,评出“最佳评价”“最佳组织”“最佳模仿”,让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在激励中快速得到提高,让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和兴趣在激励中得以保持高昂的发展势头。
  总之,占学生大多数的“中间沉默层”并不沉默,他们可塑性很大,蕴藏的能量也很强。只要稳定他们,并通过关心教育,促使他们向优等生转化,扩大优生层的人数,进而影响差生层向好的方面转化,就能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从而实现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