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奥林匹克教育根植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沃土

2008-12-29

体育教学 2008年3期

  [编者按]: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是北京知名的百年老校,曾在建国初期就被定为北京市重点小学,2006年被命名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以北京市特级教师、首届“十佳教师”王岚校长为核心的团结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创造性地开始他们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实践行动。他们将奥林匹克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校教育中的真抓实干精神得到教育部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廖文科副司长的高度赞扬;他们极富创新的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的学校奥林匹克运动会,得到北京市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宣传处处长杨志成的高度肯定。
  
  2006年7月时逢迎奥运,学校被教育部及北京市奥组委批准授予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体育工作与奥林匹克教育及学校文化建设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应该如何高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就成为学校必须面对的管理课题。我们的做法是:
  
  一、在整合中提高执行力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问题,寻找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奥林匹克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品格高尚、勇于挑战、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的宗旨与目前学校文化建设的育人目标是完全同一的。因此,奥林匹克教育并不是额外附加在学校正常教育工作之外的负担,而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宝贵的动力能源。
  体育工作虽然不是奥林匹克教育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但它所独有的基础性与外显性育人功能,却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无法实现的。以体育工作为突破口,拉动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整体的工作开展,应该成为我们正确处理体育、奥林匹克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三者之间关系的操作点与切入点。
  如何通过体育工作使奥林匹克教育有机地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沃土之中?这是对每一个学校管理者管理智慧的考验。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上看大政方针,借专家外脑明方向,下找存在问题,聚教师才智想办法,中(管理者)找事物联系,做整合,出点子,搭平台,在实干、巧干中提高执行力。
  首先,我们请体育专家召开专题论证会,在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与发展趋势的同时,找出目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亟待研究解决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分析,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及工作重点:
  1、创新一个真正属于儿童的、属于全体儿童的、全面育人的运动会,
  2、将体育课、大课间、课间操、运动会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有了明确的研究目标,学校对此又做了全面、详细的统筹安排见表1。
  
  决定:在2007年上半年学校奥林匹克教育工作中,借学校春季运动会重点解决第一个研究目标的问题,同时将整个活动放在四月份,并将四月定为学校体育节,以后每年如此,它将作为学校一种管理机制固定下来,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决定:在2007年下半年的学校奥林匹克教育工作中,借学校秋季运动会重点研究第二个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将整个活动放在十月份,利用学校现有运动场地资源,分年级、分时段举行,以后每年如此,也将它作为学校一种管理机制及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借奥林匹克教育从根本上促进人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每一个人面对挑战,勇于创新,学会联系地思考,智慧地做事,在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同时,践行学校文化价值观“追寻教育智慧,分享智慧人生”。
  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干扰正常的学校工作,给学校和教师增加负担,而且在整合中很好地解决了预期要研究的问题,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在整个研究活动中,教师之间意识到合作的重要与快乐,激活了创造激情,想出了很多新点子,这恰是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所在。
  
  二、在合作中激发创造力
  
  体育专家关槐秀、刘永祥老师与学校体育教师合作,创造出适合不同年龄学生参与的课间游戏活动,游戏的设计在于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在游戏中强健身体、学会合作、学会思考。而这些游戏活动又很自然地成为春季创新儿童运动会的运动项目,改变以往运动会大多数学生当观众,少数学生跑跳投的成人化局面,让运动会真正成为全体儿童参与的、充满童趣的欢乐盛会。
  学校原定的秋季运动会重点在于:围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让每一个学生深度参与进行项目设置的年级运动会,让班与班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展开竞赛,评比达标先进班集体,以推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达标工作。
  由于有了春季运动会的尝试与成功,五年级组长张立英与体育教研组长商凤西商量:用五年级合作试验,将秋季运动会进一步创新,定名为《五年级秋季亲子运动会》,在预定的活动目标中融入了家长参与的亲子运动项目,引导家长走进学校、参与体育、理解教育,在与孩子的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情感与理解。
  在其后的家长座谈会上,家长们激动地争相发表各自的感慨。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是一个性格十分内向的孩子,平时很少说话,在班上也不是积极发言的。但是我们参加完运动会后,她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进门就主动地把运动会的情况说给爷爷、奶奶听。接着又打长途电话给南京的姥姥、姥爷,这次的作文写的就是亲子运动会的感受,也没人管她,自己写了一大篇,让我们家长感到非常吃惊,我们作为家长从心里感谢学校,能这么用心,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和孩子成长的机会!非常感谢学校!感谢老师!”
  还有的家长说:“虽然在这次亲子活动比赛中我们家庭摔倒了,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我依然有很多收获,我从会场的气氛中能感受到孩子的快乐,理解老师的辛苦,也从其他家长那里学到了教子的方法,我希望多举行这样的活动,下次再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一定参加。”
  也有的家长说: “我和孩子的爸爸在和孩子准备运动项目的时候,开始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后来知道这个游戏就是让我们自己动脑子想办法,看怎样能又好又快到达目标,我们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真好,没想到我的孩子能想出很多我们大人都想不到的方法。在准备亲子运动会的日子中,是我们家里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同时,在这次家长会上,很多家长建议: “还应该再开几次专题研讨会,让家长们交流一下各自教子心得,特别是交流如何带孩子锻炼身体的方法。”
  在教师、专家、家长、学生的真诚合作中,老师们不仅以他们创造性的工作,圆满地解决了秋季运动会预期要解决的问题,并且以自我挑战,智慧地做事的行动传递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有限的时空内,实现了运动会、亲子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多丰收。
  会后,体育教研组长商凤西若有所思地说:“什么时候校长能让我们体育老师跟语文、数学老师一样,给家长上一节公开课,就说明校长更重视我们体育了。”
  可喜的是,就是这样的一句话引发了学校2008年的工作创新点!
  
  三、在机制中保持恒动力
  
  继2007年的工作基础我们在想:“如果2008年奥运会结束了,作为奥林匹克教育应该留给我们自己一些什么?”
  通过分析,我们结合学生家长需求、奥运年的特点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认为:以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将学校文化建设诸元素在时间与空间中整合,创造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班级(家庭进入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引领家长理解奥林匹克教育的实质,引导大家在感受运动快乐的同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将这个形式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品牌保存下来,这对于树立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将会产生久远而深刻的影响。通过这种机制的创新产生恒动力,既是送给世界的,也是留给我们自己的。
  因此,明确了2008年的两个工作重点见表2。
  
  第一个重点:将2008年4月学校体育节的运动会主题定为《同一片蓝天,同一个课堂——迎奥运结同心班级亲子运动会》,运动会将以班级为单位召开,请家长走进学校,与孩子同上一节体育课,这节体育课以班级运动会的形式进行,由体育教师与各学科教师共同组织,整个过程由 “同做、同想、同乐”三部分内容组成。“同做”——身体素质训练;“同想”——提高身体素质的计划和方法;“同乐”——在共同参与的游戏化活动中分享运动的快乐。
  第二个重点:创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档案管理框架,将所有工作记录下来。作为今后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我们深知:优质来自规范,品质来自细节,恒久来自机制。我们将以此管理理念为指导,扎实展开2008年学校奥林匹克教育工作。让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深深地根植于灯市口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沃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