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教案结构合理性与内容科学性的分析

2008-12-29邓志林

体育教学 2008年3期

  一、体育课教案结构的合理性
  
  所谓体育课教案的结构,是指体育课教案的构成部分。一般来说,体育课教案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课的名称、课的目标、器材安排、课的部分(如传统的“三段式”、“四段式”)、课的内容(教学内容:活动组织的开展)、运动负荷的预设、时间的安排、课后小结等基本要素。体育课教案结构的合理性是指构成教案的几个基本要素的形式要合理。或者说,教师在编写体育实践课教案设计时,要结合学校体育教学情况、学生运动能力、一份教案的多次重复使用等因素,合理设计以上几个基本要素,不应将鲜活、生动、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案削足适履地硬塞进一个刻板的教案结构之中,教案基本要素的组成要符合教学实际,要具操作性,教学媒体的选用要人性化,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立体动态的思维结构,避免求全、求大以及形式化倾向。以下将就体育实践课教案结构的一个最主要要素——“课的部分”进行分析,阐述体育实践课教案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形式化倾向。
  “课的部分”有传统的“三段式”:1)准备部分主要内容是组织教学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常用的准备活动可只写动作名称、图示。2)基本部分是课的主要部分。教材内容和教法组织一栏,应将教材的动作名称、要领、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易犯错误等一一写清楚。各项教材的练习组织形式和为下一个教材安排的专门性准备活动等,都应用文字和图示详细说明。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顺序和练习方法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及保护与帮助等,要求用文字表示清楚,要把教学、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3)结束部分结合采用的教材写出名称、方法和要求。放松活动采用一般柔韧性放松练习或舞蹈等。只写出动作名称和图示就可以了。教案的设计,不管采用哪种格式,都必须遵照课的目标来认真完整地编写教案和设计好教学程序。但体育课教案编写要反映教学实践的客观规律,既要追求教学活动的定量化和最优化,又要具有弹性和选择性,给教与学留有适当的发展空间。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避免那种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学习内容,只按计划安排上课的机械做法,去完成各个预设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备课的全部劳动成果和利于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课的部分”除了传统的“三段式”,还有以后发展起来的“四段式”和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有情景式、主题式的结构、有心理活动的结构、有游戏活动的结构。有的结构设计缺乏逻辑性,存在偏多倾向,有的用其他词语代替“四段式”结构等等。例如2006年12月湖南省第九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评优活动中,高中(14节)、初中(14节)、小学(14节)共42节体育实践课,各种形式都存在着。按传统的“三段式”、“四段式”结构的课共20节,还有5节课,虽然没有用传统结构,但“课的部分”的划分,基本上是按这种思路来确定,只是用一些另外的词语代替传统结构的表述。另外17节课,采用了其他形式。这42位参赛教师对体育课教案“课的部分”的结构的采用,基本上反映了他们对体育课程理论、体育教学理论、体育课课程性质和目标的根本看法和理解度,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新课标》实施过程中, “课的部分”的形式化倾向。套用一句话:“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育课教案“课的部分”结构有一定的区别于其他智育学科的结构,有体育的本色,但没有统一、固定的结构模式。从体育课教案结构合理性的角度理解为:只要教案“课的部分”结构的形式有利于辅助运动技术教学、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多种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课堂教学实践的衔接,符合教案结构的逻辑顺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可变性(一份教案多次重复使用)、可操作性(不同的难易程度)都可采用。例如:用“情景式教案”的结构形式,来充分激起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兴趣;用“过程式教案”的结构形式,对一些基础项目和技术要求简单、学生易于自我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段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性学习”;用“富有个性的”课的结构形式,来展示经验丰富或资深厚重的老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影响等等。
  因此从以上对体育实践课教案结构的一个最主要要素——“课的部分”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体育课教案结构的合理性要求广大体育教师深入理解体育课程的本质,明确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确定身体锻炼与运动技能教学在整个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在具体编写体育课教案的结构中,要结合各地、各学校、各班学生的基础和特点,考虑到体育教师实际的工作量,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案结构。避免形式化倾向,寻求一种合理的教案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体育课教案内容的科学性
  
  所谓体育课教案内容的科学性是指体育教师在编写体育课教案的内容过程中,对课时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活动组织的开展、运动负荷的预设等主要方面都必须依据体育学科本质属性,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体育课固有的规律。在此科学性的基础上,要求在具体编写内容的过程中删繁就简,讲求实效,避免复杂化倾向。
  课时目标是体育课程最下位的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观察,便于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和目标的达成。切忌泛化和面面俱到。在教案的具体表述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字斟句酌。关于课时目标的确定,毛振明教授在(《好的体育课必须有好的教学目标》一文中已说得很清楚,这里不再重复。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突出重点、难点,要清楚,讲究“精炼”。有些教案的教学内容,从准备活动到一般练习,动作要领,从文到图详细备致,占教学内容的大量篇幅,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体育教师头脑中起码的知识,很多教材教师都教了十几遍、几十遍,都是很熟悉的内容了。再说,写得再“细”,也没有书本上的“细”。有些东西应该省略的,就不要写上去,但是,这里所提到的教案中的教学内容的“精炼”,要求用词表述时,一定要用动作术语、体育专有名词,要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切忌盲目追求简化。
  活动组织的开展。活动组织包括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师在教案编写过程中的“主导性”,这部分内容的编写,要以学生活动为基础,一般分为组织与教法。组织中包括集体练习、分组和个别形式等。尽量用简图表示,上课时队列队形及调动完全是根据当时课堂的情况和需要,或聚或散,或方或圆,灵活机动,随机自然的事,大可不必在教案中大书特书。但这里所强调的不在教案中具体显现出来,并不是说教师编写教案之前不用考虑,相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学生人数、运动基础、不同教学阶段以及场地器材等进行选择的运用,严密的组织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教法,这是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体现在教案的内容上,可用专业术语简要描述,如:讲解、示范、指导、点评、评价、领跑、领操、互动、纠错等。学生的活动是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内容一定要有可变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在教案的编写中要留有较大的空间,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力。关注学生的具体表现,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从如何达成目标角度去拓展、创造,要具有延伸性。例如:学习目标设定在发展投掷能力上,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形式来达成发展投掷能力这一目标,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中发展投掷能力,也可以自己选择练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在教案中具体用词体现为:观察、模仿、互评、互助、创编、拓展等。
  运动负荷的预设要科学、明确,要有一定的弹性范围。负荷量的预设是体育课区别于智育课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保证。并且,根据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情况。一份教案需要在不同班、不同学生中被多次的重复使用,运动负荷的预设要考虑到学生性别比例、运动基础等。在科学明确的基础上,要体现弹性范围。具体在编写教案时,每个动作练习预设的负荷量(时间和次数)可用“1—3次”、“2分钟左右”、“大、中、小”等“模糊概念法”的形式表示出来。但有些活动如听讲、自主创编的练习、小组游戏等,只能用时间预设。
  从以上几个部分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体育课教案内容的编写,要讲究科学性,避免复杂化,要服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组的学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能以一份过细、过死的教案去求不同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