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内容重组的设计思路

2008-12-29付明萍樊江波

体育教学 2008年4期

  一、重组体育教学内容释义
  
  体育教学内容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的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作为教学要素的体育知识与体育实践的内容,如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微观的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在构成体育教材(教科书)的各个单个项目组成的教学内容,如篮球的传球、排球的扣球等。本文谈的体育教学内容是指构成体育教材(教科书)的内容。
  重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指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在吃透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体育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整合、创造。重组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现代化必然要求,它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依据,整合体育课程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优化课程资源,重组或创编体育教学内容,从而使体育教学达到最优效果和最佳效益。
  
  二、重组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
  
  从丰富多彩的众多体育活动中挑选出某些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内容,这一过程是复杂的,必须像选择体育教材(内容)一样依据一定的原则。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是直接为体育教学服务的,最终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重组,更多地还集中在身体锻炼内容、游戏内容、新兴运动项目和民族运动项目上。要想构建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就要求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同时必须依据以下最基本的因素:
  
  1、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服务的。体育教学目标因学段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不能只考虑年级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也不是单一的,为服务于不同目标,内容的选择也应有所变化。
  
  2、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教材内容要顾及到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以适应他们不同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相对稳定的特征决定了教材内容要考虑具有共性的、学生普遍喜爱的知识、方法、体育活动,不同体质发展水平也会对教材内容选择提出不同的要求。
  
  3、客观教学条件
  客观条件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地域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文化、宗教、民族、习俗的差异等,教材内容要顾及诸多方面,更要有广泛的适应性。
  
  4、实效性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某一活动是否简便易行,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为生活服务,使教材内容同客观教学建立联系,搭起教学内容生活化桥梁。若某项技术对学生要求太高,学习有较大的难度,和生活联系又不紧密,就不具备较高的实效性。
  
  三、重组教学内容的思路
  
  1、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组教学内容
  “健康第一”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说明了体育教学不能只局限在对学生进行现阶段的生物学改造和运动技术学习的应试教育的局面,而应着眼于提高体育素质,传播体育文化,向着保健、娱乐、竞技、个性等多维价值取向发展。重新组合以运动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不仅仅只是针对运动项目重新组合,同时还包括对教材资源开发。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是给出了思路,那么如何重组教材内容呢?
  1)运动项目教材重组。体育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学生的基础和教学环境,对教学内容进行符合教学实际的重组。如田径项目,做为各个运动项目的基础,怎样使田径项目在新课程背景下发挥其积极作用,受到学生的欢迎呢?我们认为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对这类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使之变得新奇有趣,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进动作的结构,辅以游戏、比赛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地练习,不受各种枯燥的技术练习和动作结构的要求限制。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运动,又能让不擅长运动的学生也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2)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宏观)的特点,结合自然地理对教材内容体系作相应的调整和补充,打破教科书的章节,将其融合到一起,按照教学内容体系重新编排设计。
  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地况地貌千姿百态,季节气候气象万千,具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结合各个地域的特点重新组合教材内容,为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例如:在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教学中,不同的地域可以在春季选择登山、远足,夏季课余选择游泳、沙滩排球,秋季可以选择越野跑,冬季可以选择滑冰、滑雪等自然地理教材内容。
  
  2、以学生为本,重组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学生为本,重组教学内容就成了体育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学生来说,趣味化的教材内容是比较受欢迎的。大多数的教材内容经过设计、加工都可以使之趣味化,但需要教师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学生年龄、性别、体育素材、教学目标等。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简化和变通,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如器械体操教学,因其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有害怕的心理,形成教学效果不理想。但又不能将其删除,我们只能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重组,将各种器械进行变通,将正规化动作变形或采用带有游戏性的形式进行练习。因为游戏的趣味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重组体育教学内容应考虑的方面
  
  1、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组
  传统的单元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偏重于单个运动技术的传授,对多维学习目标的实现关注不够,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出现单一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单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地组合教学内容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单元教材内容重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体育与健康》教材是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载体,是通用的、共性的,具有简约化的特点。由于篇幅的限制,教材中有的内容没有提供详尽的材料,也没有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也就很难反映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材不是完美无缺的,有些内容呈现的只是静态的结论性知识,没有体现出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体育教师应反复研究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适当调整和修改教学内容,使之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满足教学的需要。
  2)深入了解学生,重组的教学内容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成效如何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教学内容的重组必须围绕教学目标。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锻炼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一般来讲,年级越高,课堂教学也应该越开放。先试后讲、先练习再纠错、先独立练习再集体交流等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技能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篮球教学,可以让他们先展示以前所学技术动作,然后再进行教学。
  3)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体育与健康》新教材对教学顺序没有具体安排,也没有现成的教学顺序,这就要求教师要考虑哪种顺序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哪种顺序更节省教学时间,哪种顺序教学效果更好。教学时,还需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细致的安排。例如,乒乓球教学时是把正手攻球作为第一单元练习,还是让正手弧圈球作为第一单元练习。教师了解学生,自己定教学计划,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了攻球与拉球概念及各自的动作特点。
  
  2、课时教学内容的重组
  就课时教学内容重组而言,在课堂上组织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自于教科书上的内容。但是现在学校使用的教科书都是统一教材,由于各个学校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不同,使一些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的要求。这种情况下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就成为了必然,课时教学内容重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顺序的安排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在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上,教材编者具有一定的主旨。但在体育教学实际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修改,重组教材。
  2)教学的素材不应该局限于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具有“拿来主义”。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信息、内容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3)及时把握课堂上生成的内容。体育教学课堂空间的广阔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运动性和运动技能学习的复杂性等因素,使得体育教学过程具有非线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这就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非预设性、非线性、开放性等方面,要求教师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方式的非预设性,教学路径的非直线性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等。课堂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生成了动态的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性资源对于教学的作用在于形成使教学活动开展和进行的生长点,使教学能够在这个生长点的基础上不断地动态生成,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得到不断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