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意外重大伤害的现场紧急救治(上)
2008-12-29魏勇冼建宏
体育教学 2008年4期
学校体育课上所发生的损伤一般都不严重,除了上期中所介绍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外,多为皮肤擦伤、水泡等。这种伤害多为在运动时与运动器具发生碰撞摩擦或是和地面等外物发生擦撞所致,其症状为破皮、出血、渗出组织液等,可以在清洗过伤口之后对患处加以消毒,必要时施以冰敷以求止血消肿即可。当运动时发生擦伤或是撞击所致挫伤等软组织损伤时,都应注意有无骨折的发生,以避免伤势恶化或贻误病情。如果因为鞋袜不合适或是运动前贴扎导致皮肤表面发红的现象发生,再加上皮肤受到突然而有力的外物多次摩擦之后导致组织液渗出,贮积于皮下而形成水疱,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冰敷患处,待其自动消去。

除此以外,不论是在学校运动训练或比赛中,还是在一般的体育课堂上,有时也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或突发的较严重伤病,往往会对学生造成较严重的伤害,若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现场急救处理,就会贻误病情,引起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针对此,身处事发现场的体育教师必须遵循一定的现场急救原则,实施紧急救治。其基本原则为:要以抢救生命为第一,有些严重的损伤如骨折、关节脱位、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合并内脏损伤等会由于出血、剧烈疼痛而引起休克,发生溺水、昏迷的伤员可能会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等。对这些情况如不及时抢救就会威胁生命。因此,在现场急救时应首先注意有无这些情况,做到救命在先。其次,进行急救要有时间概念,即要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做到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判断病情,迅速进行现场处理,及时转送医院。第三,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正确熟练的急救技术、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组织能力和亲切和蔼的态度,这样在进行急救时才能井井有条、全面周到、争取时间。切忌急躁粗暴、惊慌失措、顾此失彼,这样不仅延误抢救时间、削弱急救效果,还会对伤员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事发现场其他学生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学校体育伤害的现场急救是指对运动现场的意外或突发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的处理。迅速而正确的急救,不仅能抢救伤员的生命、减轻痛苦和预防并发症,而且可为下一步治疗创造良好条件。下面就体育教学中可能会发生的意外事故简要介绍常用的现场急救技术,包括包扎、止血、骨折和脱位的临时固定、搬运、心肺复苏术等内容。
一、心肺复苏
1、适用条件:心跳和呼吸停止
2、操作要领:以下操作要领适用于8岁以上人群。(表1)
3、基本程序:具体流程见图1。
流程的各环节具体如下:

(1)观察现场环境,移入安全环境救治。
(2)检查伤者是否清醒(耳边叫喊)(见图2)。
(3)打电话(120)求救,并请周边人帮忙。
(4)通畅气道。 (见图3)
(5)检查呼吸是否存在(3-5秒)。
(6)吹气2次(每次约1.5-2秒),如有效应该出现胸部起伏(见图4)。
(7)检查脉搏是否跳动(5-10秒)。
(8)实施体外心脏按压15次(9-11秒) (见图5)。
(9)再吹气2次。
(10)重复上述8和9操作三次。
(11)一分钟后再检查呼吸和脉搏(3-5秒)。
(12)若无,则继续进行8和9操作(每隔数分钟要检查脉搏和呼吸),直到伤者呼吸和心跳恢复或者医护人员到场。
4、注意事项:
(1)施救时伤患要仰卧平躺于硬地面上。
(2)抢救前须松开伤者颈部衣物,如领口领带。
(3)通畅气道时,还要注意尽量去除伤者口腔和咽喉内的异物。
(4)吹气时要捏紧患者鼻子,防止漏气。

二、受伤流血止血法

1、直接加压法:对伤口直接施压,压扁伤口附近的血管,减缓血流。(图6)
适用于:体表可压迫部位。

2、抬高患肢法,抬高受伤部位(抬高到心脏水平以上),并设法支撑住,以减低局部血压。(图7)
适用于:四肢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血。
3、加压包扎法:有伤口的先用干净敷料盖上后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图8)

适用于: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血。
4、加垫屈肢法:将棉垫或绷带卷放在肘或膝关节窝上,屈曲小腿或前臂,再用绷带做“8”字型缠好。 适用于:前臂、手、小腿、足出血(图9)。

5、止血带(布条)止血法:现场可以用布条替代止血带。
适用于:只有当严重到危急生命安全的大量出血,却无法用其它方法止住时,才能使用止血带。
操作方法(图10):

1)用止血带系绕肢体两圈,打一单结。
2)用一根坚固短木棒放在单结上,再打二单结。
3)旋转木棒,扎紧止血带至血流停止为止。
4)以止血带两端或其它可绑之物固定木棒。
5)在止血带上附上标明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及地点的标志。
6)每隔15-30分钟,松放1分钟。
6、间接指压法(止血点止血法):这种方法只能用于控制动脉出血,止血点止血将动脉压到骨骼上,使动脉管径扁平,从而阻断血流(图11)。
适用于:身体浅部可触摸到的动脉出血
具体方法见表2。
<img src="https://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tyjx/tyjx200804/tyjx20080454-10-l.jpg?auth_key=1735092977-626866299-0-eb6cd462f939aabe54efb64ace2387fb" hspace="15" vspace="5" 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