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区共建体育俱乐部切实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
2008-12-29
体育教学 2008年4期
一、积极发展新型体育组织,保障开放工作顺利进行
为深入贯彻《全民健身纲要计划》,在市区体育局的领导下,由学校和体育彩票公益金出资,2002年8月实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挂牌,实现体育馆向学校周边青少年及社区开放。并成立董事会主要负责制定俱乐部的原则、方针及体育活动计划,对俱乐部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每年召开三至四次俱乐部管理委员会会议。俱乐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有关俱乐部的工作,制定开展活动的计划和培训计划的实施方案。俱乐部的岗位职责、活动计划、培训计划、宣传计划、入会须知及会员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等,一律张榜公示,并落实到人,从而保证了俱乐部的工作有序开展。
二、坚持公益,发挥优势,公众开放
多年来学校始终利用每一个寒暑假免费开展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和培训活动举办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健身操、跆拳道等体育项目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各项活动近60万人次参加,举办大型赛事和活动150余场次,受到市体育局等部门的多次表彰。学校先后聘请16名有经验的教练员和体育指导员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先后组建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健美操等培训班120多期,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冬令营9期,吸收青少年会员3000多名,组织会员观摩了NBA球员来我校的篮球表演赛。
三、以俱乐部为平台,开展社区共建工作,履行社会职能
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我们体育俱乐部还积极开展与社区共建活动,成为马场地区体育活动基地,多次义务为马场地区举办青少年体育舞蹈比赛、健身操比赛、社区运动会、离退休老干部运动会、军民联欢活动等30多场次。有力地支持社区文明建设,受到社区的好评。
为使社区居民和广大青少年认识和认同体育健身的益处和积极参与俱乐部的活动,我们利用通讯、报刊、电视等媒体对俱乐部的有关活动内容进行大力宣传报道,利用科普长廊宣传和介绍体育健身科普知识,将更多的人们引上科学健身的轨道。
我们充分联合企事业单位和体育指导员,科学指导居民群众健身活动。俱乐部与社区还共建立了一支2000余人的社区志愿者队伍,由我们义务管理健身场所、器材,积极维护健身卫生环境、活动秩序。在统一指导下,目前学校开放工作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会员加入到科学健身轨道上来。
为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对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的要求,真正实现学校体育运动场馆的“亲民、便民、利民”的目的。俱乐部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运营管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规划布局上,通过内外体育场地的有机结合,做到体育设施亲民、便民,在时间上,方便居民参与运动健身;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俱乐部还采取优惠办法和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引导居民正确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通过与部分学校、社区、体育俱乐部联合举办培训班、夏令营、冬令营等体育活动,丰富了青少年学生假期业余生活;开展健美操、羽毛球、跆拳道、乒乓球、网球、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的培训班及竞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