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意义重大

2008-12-29陈小娅

体育教学 2008年4期
同志们:
  今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又是“奥运”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关键之年。在这样的形势下,推动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有着特殊的意义。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对加强青少年体育,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点,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就教育部门而言,首先要做好向社区内广大青少年开放。青少年健康是国民健康的基础,青少年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点,也是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2007年1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做出了“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关心、支持”的重要批示。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近一年来,教育部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和其他有关部委高度重视中央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条件、环境和氛围都得到了改善。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不仅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搞好,还要重视为青少年的校外体育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点,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要在当地政府统筹下,做好向社区的人民群众开放。我想,这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满足了社区人民群众对体育锻炼和健身的需要,促进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体育场馆和设施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的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体育场馆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影响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开放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使用率,是当前解决体育场地不足的行之有效方法之一。第二,有利于更好地加强青少年的校外体育锻炼。倡导社区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积极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锻炼,这是开展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非常好的形式,也是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因此,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发展好社区的群众体育事业,也会有效的推进青少年体育锻炼。第三,做好学校场馆开放,有利于构建学校和社区的和谐关系。学校的安全、稳定、和谐和学校周边环境的改善,与社区的关系最为紧密;学校的建设、发展,对社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对于紧密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成为相互支持、和谐发展的共同体,对于提高全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全社会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心,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认真做好体育场馆开放的试点工作
  
  第一,体育场馆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单靠一个部门是做不好的,需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体育、教育、社区、保险、税务、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各负其责。特别是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更需要政府统一协调,由社区统筹安排,与有关学校具体协调,做出相应安排。这样做既能保证学校体育场馆能够有效向社会开放,又能保证开放工作的有序进行,持续发展。
  第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首先应向周边学校和社区内青少年学生开放,要把青少年作为体育场馆开放的重点人群予以优先保护。特别是对体育场馆条件不足的学校,一方面要努力争取改善学校体育设施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社区内学校体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充分提高具备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解决学校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学校体育场馆在周末和节假日向周边的青少年学生开放。
  第三,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要坚持因校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有条件的学校与场馆要积极向社会公众开放,尽可能地为学校当地社区的居民提供参加体育锻炼的条件,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过程中,为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应尽可能地将教学区与运动区分离,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场馆设施现状,因校制宜,形式灵活,对于社区、单位有组织的集体锻炼。学校要予以优先安排。
  第四,加强管理。保证学校正常秩序,确保安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要在当地政府积极配合下制定相应制度,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确保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并把安全管理放在突出位置,长抓不懈。如果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干扰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甚至造成伤害事故,就会影响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甚至会给学校造成负面影响。我们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这件好事做好做实,既要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和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锻炼条件,又要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他们的安全。
  各试点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专门管理制度,学校领导要有专人分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在体育场馆开放期间,要加强校园管理,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对锻炼人员出入学校时间、场地器材安排、器材使用须知、锻炼注意事项等都要做出明确规定,防患于未然,确保工作万无一失。要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教师的作用,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进行辅导。
  第五,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中的有关政策和管理问题。要认真总结第一批试点学校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并切实加强对第二批试点学校的指导。对试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或突发事件;体育场馆的物耗、维修以及加班人员的补助费用;制定收费标准、规范收费等,都要结合开放实践进行认真的研究。
  第六,更要重视加强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既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也是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的前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执行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力争在“十一五”期间配齐体育设施与器材。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对新的体育场馆的建设实行统筹兼顾,尽可能地布局建设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形成加强体育场馆场地建设和学校体育场地综合利用的良性循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