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探析

2008-12-29

中外企业家 2008年8期

  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给企业带来了活力,给企业带来了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效益,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企业文化理论为指导,对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文中简称特变电工)企业文化现状进行了介绍,同时剖析了特变电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特变电工简介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新疆昌吉市特种变压器厂,是一个集体小企业,自1988年进行租赁承包,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上市公司。
  特变电工现拥有输变电、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在输变电领域,是中国变压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变压器产能已达1亿千伏安,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新材料产业即众和公司目前已是中国重要的高科技电子新材料研制基地;新能源产业即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系统集成商。
  
  二、特变电工企业文化
  
  1.核心理念。改革就是特变,改革就是创新,创新才能特变。
  2.企业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实创新。
  3.企业愿景。员工实现梦想的舞台;职业经理人的摇篮;全球化的行业先锋。
  4.世界观。诚则立、变则通、康则荣、简则明、和则兴。
  5.社会使命。特变电工始终专注于“输变电、新材料、新能源”三大领域的开拓与协同发展,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为全球的能源事业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
  6.企业理念。经营理念:以诚信立业,以创新发展,以文化经营;创新理念:观念创新为先导,制度创新为保障,技术创新为动力,文化创新为根本;服务理念:至真至诚,用心服务。
  7.核心价值观——四特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学习。
  8.经营宗旨。客户称心、员工安心、股东放心。
  9.沟通口号。⑴对外——特变电工,全球信赖;⑵对内——四海特变一家人。
  
  三、特变电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体现不足,未给予足够的投入。尽管特变电工领导人对企业文化建设都很重视,但企业文化建设相对于管理制度的建立,组织结构的设置等刚性管理因素而言,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相对于新品开发、营销服务、成本工程等而言不能带来直接的明显的经济效益,加之特变电工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发展的问题,将发展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尽管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解决发展的关键因素,但相对新产品开发、精品开发、营销服务等迫切需要解决的工作而言,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就不够突出。
  (二)从企业文化实际运作来看,执行力不高。特变电工文化建设存在执行力不高的问题,主要是特变电工内部信息流程不顺,透明化程度不高。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决定了信息传递是一个逐级多链条的过程。而信息在多级传递中很容易产生噪声和失真,特别是在特变电工这样层次较多的大企业内部,高层布置的工作很难顺利地推进下去,导致企业文化在实际运作中,上级搞得火热,而职工群众却未能真正认同和实际参与;另外企业某些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缺陷,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只是简单地用各种报表或考核制度来约束职工的行为,这种被动的方法也是导致企业执行力不高的原因。
  (三)还未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第一,对个人发展未给予充分重视。特变电工虽有一些“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未充分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忽视了人的趋利本性。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突出表现就是企业利益高于一切,导致一些员工的个人价值需求、个人成长愿望不能得以实现,这是造成部分企业员工责任心差、创新能力弱、竞争意识不强的一个主要因素。第二,缺少以人为本的机制和制度保证。企业要体现以人为本,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和制度作为保障。特变电工在实际过程中,无论是员工考核、薪酬设计,还是日常管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一套以人为本的制度,职工参与管理、民主管理的机制还很不完善。
  
  四、加强特变电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将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公司战略高度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特变电工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将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公司战略高度,进而使企业得到长久的发展。
  1.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还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长远发展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以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未来的市场竞争力。
  2.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管理层应从企业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领导不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更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表率。
  3.公司应将各子系统、部门经营管理者确立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以文化为载体,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倡导和实践企业文化,加强检查督导,经常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及时纠正问题。
  (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执行力
  1.加强有效沟通,保证信息畅通
  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对话制度,使领导和员工能够彼此真诚地、开放地谈论企业中的问题。有效的沟通能够消除一项计划在执行中产生的误解,能够化解矛盾和冲突,同时也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相反,如果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就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与误解,这将降低企业的凝聚力与组织效率,阻碍企业的发展。
  2.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的建立,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考虑被强化者的需求,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给予员工不断的强化,这样才能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理念,并以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念指导行为,进而形成行为模式稳定下来。因此,公司激励机制的内容应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使公司经营理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上下一致、共同努力,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三)全面坚持和推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
  1.确立人力资源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人力资源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公司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并努力体现员工的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公司应注重将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有机结合,营造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文化氛围,既要致力于提高员工的知识、智慧和能力,又要致力于开发和充分利用人的潜能;既致力于全体员工普遍发展和提高,又兼顾员工的个性实现;既致力于公司目标实现的要求,又加强员工个人目标的引导,使员工充分意识到企业是员工自我实现的舞台,从而使员工获得归属感,企业获得凝聚力。
  2.建立适宜的人本文化管理模式
  ⑴建立务实、灵活的聘用制度。所谓务实、灵活的聘用制度是指企业在招聘、任用员工时,既要考虑企业岗位本身对于员工素质和行为的要求,又要尽力考虑员工自身的个性、期望和合理要求,从而使二者相互统一起来。企业不能生硬地让员工被动地服从企业要求和工作要求,而要在兼顾二者利益和要求的基础上采取务实和灵活的聘用制度。人们在应聘企业岗位时,不仅会关注薪酬,还会关注企业的用人环境及自身在该企业中的发展前途,因此企业在制定聘用制度时对于员工的关切应该加以考虑,以体现人性化。
  ⑵实施科学的工作轮换制度。实行工作轮换制度,可以使员工得到多方面锻炼,可以培养员工跨专业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员工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对于管理人员,采用适合企业特点的工作轮换方式,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其他部门工作的了解,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也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管理人才。
  (四)建立学习型企业,实现“三化”目标
  一是学习制度化。“44+4”的时间保证,即每周工作44小时,学习4小时;学习结果与业绩考核挂钩,全员持证上岗;管理即培训,管理人员的考评与晋升要与下属的成长相结合;二是学习组织化。建立公司内部学习网,搭建管理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共享平台; 成立“政治思想研究会”、“企业文化研究会”、“管理研究会”等组织;三是学习活动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形式,汲取国内、国际一流企业优秀的管理理念。
  (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