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地区地方高职院校解决新一轮发展瓶颈的对策

2008-12-29向立志

中国市场 2008年26期

  摘要:1999--2007年中部地区地方高职院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新一轮发展面临着更大的资金困难: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后勤社会化融资等酬资方式带来了巨额的债务,新的发展困难很大。本课题认为,继续增加政府投入,实行多元化办学,继续增加生源,继续拓宽市场化酬资方式,同时开源节流,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是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中部地区;地方高职;资金;对策
  
  在三改一补政策的支持下,中部地区地方高职院校基本上实现了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学校的目标,多数学校的校园面积、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与图书数也基本符合办学需要,在近年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这些学校大多已达到合格或优良水平。但是,中部地区地方高职院校未来十年(以下称新一轮)的发展,资金仍然是一个瓶颈。
  
  一、地方高职院校新一轮发展资金极度紧缺
  
  中部地区的经济仍然比较落后。拿湖南和广东比较。2006年,湖南省生产总值为7493.1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1.31亿元,占总值的18%;第二产业增加值3123.46亿元,占总值的42%;第三产业增加值3038.4亿元,占总值的41%。同年,毗邻的广东省生产总值为25968.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1.36亿元,占总值的6.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30.62亿元,占总值的51.72%;第三产业增加值10966.57亿元,占总值的42.23%。湖南省的生产总量只是广东省的29%。由此可知,中部地区不但经济总量很小,而且农业比重过大,工业化进程较慢,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中部地区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偏少。其次,中部地区相对较低的工资待遇又使得毕业生纷纷“孔雀东南飞”,挤到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中型城市里去。于是,地方院校只得面向沿海等发达地区培养人才,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以保持稳定的生源。但这样做的结果却造成当地投资建设的高校没有为本地培养人才。
  同时,其他面向当地服务的项目如职业培训、转岗培训、农民工上岗培训和科研服务、社会服务等,也因种种原因没有大量开展起来。现在,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还是关门办学,存在着地方院校脱离当地经济社会需求办学的问题。当地政府和领导看不到地方高职教育的价值,缺乏对当地高职院校大量投入的动力。
  现在中部地区地方高职院校的经费还是1997年前后的基数,除了增加一些贷款贴息及专项经费,基本上还没有生均经费的投入。据对湖南“42所高职学院1999-2003年政府教育经费拨款情况来看,虽然各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拨款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这种经费总额的上升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数量增加所致,从高职院校生均教育拨款情况来看,除2000年较1999年增长31.35%外,2001、2002和2003年均较上年度有较大的下降,其中,2002年下降幅度最大,达46.71%。”①2006年湖南省决定2007年确定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数,但至今没有下文。而地方政府因其自身财政能力不足,对当地职院的直接投入就更少了。某高职学院的财务报告称,2005、2006、2007年当地政府对该校的投入分别为980.9万、1429.1万、9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