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零起点”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定位

2008-12-29赖利君

中国市场 2008年26期

  摘要:随着IT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中、小学的普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成为“非零起点”。本文结合当前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重新进行定位和思考。
  关键词:非零起点;高职;计算机基础;定位
  
  随着IT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的日益普及,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中、小学的普及,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原来以“零起点”为基础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个阶段大学所有新生的要求。那么,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该怎样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呢?
  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对本校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调查和了解,得出这样一个结果:近几年来,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高职新生在入学前有一部分学生基本达到了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还有一部分同学通过自学或者通过培训班等多种渠道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即这些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方面已经是“非零起点”。
  针对这样的情况,有必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重新进行定位和思考。
  
  一、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由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如网络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等理论知识以及Office办公软件等都需要掌握。但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普及,办公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部分容。因此,高效的计算机基础课不宜再以办公软件作为主要内容,教师应让学生自学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如设计一些具体的任务或练习,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或协作的方式来完成给定的“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归纳、完善和补充,而不必对所有的知识点面面俱到。
  
  二、注意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用人单位在选聘人员时,已经把计算机操作能力作为一项考核要求,尤其是指法的规范、文字录入速度、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熟练程度。如,我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进入成都颠峰集团软件有限公司进行BPO实习时,公司要求每个学生文字录入要达到70字/分钟。对于办公软件的使用,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常用的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的制作等软件。但其指法和文字录入速度往往不容乐观。
  随着近年高考时间的改革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在高考结束后,大部分学生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和网络,特别是网络聊天,使学生的文字录入速度都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其键盘指法大多不很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录入的速度。
  
  三、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将成为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生存能力。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力。
  所谓信息素养,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它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面对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大大超过资本,我们的学生要有信息第一的意识;面对信息资源的激烈竞争,要有信息抢先意识;面对世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要有信息忧患意识;面对信息时代的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的加速,要有再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信息知识。熟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常用术语和符号;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及其背景;熟知与信息获取和使用有关的法律、规范。
  (3)信息能力。信息挑选、获取与传输能力;信息加工、处理、保存与应用能力;信息免疫和批判能力;信息技术的跟踪能力;信息系统安全的防范能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4)信息品质。面对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增加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计算机安全、虚拟社会、网络游戏、计算机法规和道德等知识,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复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
  因此,在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应按照信息素养的标准和时代要求,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四、注重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培养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养成了依赖的心理和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不断进取精神、不断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计算机技术本身,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经验性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速、更新之快,知识和技术的更新过程空前加快。学生不可能用现在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去完全适应三、五年以后的工作。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授之以渔”,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当学生遇到疑问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或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收集哪类资料、如何获取有关信息等。使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迁移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五、重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教育要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事的人。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
  在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某种知识和操作,去简单应对计算机等级考试。而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式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部分,对于文字格式的设置,应尽可能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如分别使用工具栏、菜单、快捷菜单等进行操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老师在设计作业或任务时,还可以从课堂上的活动延伸至课堂之外,任务的延伸性可以体现在任务所设计的活动内容上,它将冲破原来教材的内容局限,带给学生拓展、想象和创新的空间。
  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当顺应时代要求,实时地进行定位和思考,改革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梅剑峰.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再认识[J].中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