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周恩来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2008-12-29邓小明

中国市场 2008年26期

  摘要:通过集中探讨周恩来政治伦理思想的两个主要方面:对中国共产党道德特征的论述及实践;建设优良党风的思想及实践,目的是使人们对周恩来政治伦理思想和崇高的政治道德品质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用周恩来精神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周恩来;政治伦理;现实意义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曾总理国家大事26年,为新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以其崇高的道德品格而流芳百世。从周恩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是同他的伦理思想分不开的。周恩来伦理思想贯穿和影响着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并支配和指导着他一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笔者仅就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几个主要方面,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总结和梳理,以使人们对他的政治伦理思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周恩来关于中国共产党道德特征的论述及实践
  
  周恩来认为,由中国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具有优良作风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政治上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而且在道德上也有自己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固有的鲜明的特征。
  第一,中国共产党以热爱人民、体现人民利益和意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和道德责任。这是中国共产党道德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建立自己的政权以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自己的国家工作人员“追求升官发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进一步解释说,所谓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就是要“防止这些人变成官僚。”周恩来是人民公仆。周恩来政治伦理观的主旨就是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都是为着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改善。”李先念曾说过:“我们常讲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是全心全意?我看恩来同志就是我们的榜样。”在周恩来看来,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都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在政治上、生活上谋取私利、搞特殊化的权利。
  第二,中国共产党以集体主义为道德原则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无产阶级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道德上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与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共产主义理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集体主义原则是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辩证关系的正确体现,是共产党人理想确立和人生价值实现的指南。周恩来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楷模。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或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逆境时期,他都始终坚持把国家、人民和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地维护集体的利益,把维护集体利益看作比生命还重要,表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政治品质和宽广胸怀。他指出:“一切只顾个人不顾社会,只顾局部不顾全体,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权利不顾义务,只顾消费不顾生产的观点和行为,都是必须反对的。”他还特别指出我们党内的高级干部要加强集体生活、加强民主,才可以避免给个人主义野心家以利用和挑拨的机会。他的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第六条就是强调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周恩来指出:“共产党的领导是集体领导……起着领导作用的,主要是党的方针政策,而不是个人。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从工作上说,大家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彼此平等地交换意见,决不能个人自居于领导地位,个人离开了集体,就无从起领导作用。”这段论述正是周恩来同志一生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体现无产阶级党性的生动写照。
  
  二、周恩来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及实践
  
  党风是一个政党党性的外在表现,是党的政治理想、道德面貌、组织观念和工作精神等的总和。它属于政治道德的范畴。周恩来是党的优良作风的倡导者,也是坚持党的优良作风的楷模。他关于党风建设的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对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加强党性修养。周恩来认为,一个政党要保持优良的党风,首先是它的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做好表率。他在《我的修养要则》、《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过好“五关”》、《反对官僚主义》等文章中,都提出了要加强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其内容包括加强学习、勇于实践、集体主义、群众路线、自我反省等具体的修养方法和要求。他强调:“一个人或一个政党,如果不愿做反省功夫而骄傲自满,不承认自己有任何错误和缺点,或者不善于看出自己力量之所在害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敢正视错误和改造错误,那么这个人或这个政党就一定不免于失败。”他深刻认识到:“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时时前进。事物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我们的思想改造也就没有止境。”通过思想改造,目的就是要坚决肃清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党内的纯洁性和革命化。他指出,“要使党布尔什维克化,第一要加强无产阶级的基础,同时要继续改造党的组织,尤其要坚决地反对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周恩来认为,思想改造,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首先要改变干部的作风;改变干部的作风首先要改变领导干部的作风;改变领导干部的作风首先要从我们几个人做起。”
  第二,反对腐化堕落。建设优良的党风,除了要坚持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应该说,在毛泽东、周恩来时代,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现象并不严重,但毛泽东、周恩来却对此引起了高度重视,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其滋生蔓延。1963年5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中,列举了领导干部搞官僚主义和腐化堕落的种种表现,诸如图享受,怕艰苦;好伸手,走后门;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逞,鸡犬升天;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监守自盗,执法犯法;革命意志衰退,政治生活蜕化,等等。并且指出,上述行为如不坚决加以克服,任其发展,必将“会引起群众公愤的。”因此,周恩来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廉洁从政这条准则,过好“五关”,即过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对过不了“五关”腐化堕落情节严重者,如刘青山、张子善之流,则绝不手软,以示后人。这种思想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周恩来虽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但他从不以权谋私,为自己及家属捞半点好处,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廉洁奉公的佳话,成为举世公认的廉洁奉公的楷模。
  第三,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妥善处理党内矛盾,这不仅是保持党的团结和统一的需要,而且是加强无产阶级政党政治道德建设,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需要。周恩来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之一,自他1927年进入党中央以后直至去世,一直参与党中央核心决策,整整50年从未间断。在革命和建设的许多重大关头,他始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成为调节党内矛盾、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重心。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斗争中,更显示出了周恩来高超的斗争艺术和高尚的革命情怀。在“文革”中,为了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国家的前途和利益,周恩来忍辱负重,殚精竭虑。“他一方面必须处处维护毛泽东的威信,适时地、恰当地对毛泽东的指示做出全面解释、补充修订,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加以完善;另一方面,他又要抓住有利时机,提出正确的口号、措施和意见,见缝插针地、千方百计地加以贯彻。”同时,想方设法地保护一批老同志,并把一批久经考验的老干部安排到党和国家的重要岗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也不能不说一点违心的话,做一点违心的事,但正如邓小平所说“人民理解他”。周恩来一生为人做事一向光明磊落,遇到这种情况,他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周恩来又不得不委曲求全。这正是周恩来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和“立党为公、相忍为党”的革命情怀的集中体现。
  
  三、学习周恩来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3月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周恩来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甘当人民公仆、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求真务实、谦虚谨慎、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