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孩和女孩的情结

2008-12-15

广州文艺 2008年12期
关键词:漂亮女孩沙砾情结

曹 潇

曹潇浙江传媒学院06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曾在《安徽文学》、《淮河早报》、《少年之友报》等报刊上发表过小说、散文。

一、左脸情结

雾真是有趣的东西,远望去白茫茫一片,走近时才发现除了脸上感到一点水气,什么都没有。再看,雾依然在同样的远处,缥缈如轻纱,神秘而美丽,永远可望而不可及。男孩站在巷口已经很长时间了,他似乎在等什么。男孩眼中掠过一丝忧郁,他闭上眼睛,仰起头呼吸着湿润的空气,紧皱的眉头渐渐松开——他知道她来了。

女孩每次出现都是这样,静静的,只有她身上的香水味慢慢在雾气中散开。那是一种清新淡雅的香味,带着女孩子特有的甜美。香味渐渐聚在一起,越来越浓,女孩窈窕的身影也穿过白雾,慢慢显现出来。

男孩记不清女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小巷的,因为起先他并没有注意到女孩,在他眼中,她太普通了,是雾让女孩的形象在男孩心中变得清晰。那也是一个有雾的早晨,男孩像往常一样坐在巷口发呆。这时,女孩出现了。男孩第一次认真地打量女孩,他发现她穿着白色轻薄质地的衣服,留着直长发,斜刘海细碎浓密,遮住了左脸。她面色苍白而清秀,在黑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纯净脱俗。女孩慢慢走过去,渐渐与雾融合,消失在男孩的视野当中。从那天晚上开始,女孩走进了男孩的梦。

时间一天天过去,女孩总是准时地出现,男孩也总是坐在巷口。女孩走到男孩身边时,总会稍稍放慢脚步,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男孩则点点头,用眼睛的余光追随女孩,直到她消失在深巷中,然后一边捕捉残留在雾气中的香水味,一边回味女孩刚才的笑容。

久了,男孩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他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女孩,却从未看到过她的左脸。虽然女孩垂在脸颊上的头发并不影响她的美丽,反而衬得她更加楚楚动人,但还是使男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他很想看看她的左脸,可又害怕看到她的左脸,因为他不知道女孩的左脸是否像女孩的右脸一样完美无暇。后来有一天,风很大,男孩早早来到巷口,他期望风会让他看到女孩的左脸。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一秒钟都显得十分漫长,这种等待让男孩很痛苦,他几次想离开,但还是留下了。终于女孩像往常一样出现了,依然带着恬静的笑容,男孩的心里却一片冰凉,因为女孩戴了一顶帽子,他仍然没有看到女孩的左脸。

从那以后,男孩经常做梦,梦都是一个内容:女孩的左脸。男孩的梦总是在看到女孩左脸的刹那结束,女孩的左脸要么是一片空白,要么有各种缺陷。男孩每次惊醒,枕头都会被泪水打湿。男孩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脆弱,久了,他也就相信了梦,相信了梦的内容,相信了女孩左脸的不完美。

男孩已经很长时间没到巷口了,他再次来时,感觉一切都没变化,连雾的湿润的程度也那么熟悉。雾气在男孩的鼻尖凝成细小的雾珠,他嗅着淡淡的香水味,看着女孩渐渐走过来,眼神异常坚定。许是很久没看到男孩了,女孩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了笑容。男孩紧紧抓着一个小小的瓶子,里面是硫酸。既然这种美是带有缺憾的美,不如将它毁于己手,在心里重新筑起另一份完美。男孩下了很大决心。就在女孩走到他面前时,男孩慢慢举起了瓶子,女孩继续向前走着,脸上仍挂着笑容,她并没有注意到男孩今天有什么特别之处。男孩拼命克制着自己,他可以感觉到心跳不断加速,他知道自己的眼神里一定充满了黑暗的色彩。

接下来的画面永远地定格在了男孩的脑海里:女孩与他擦肩而过的瞬间,一阵微风吹开了女孩垂下的头发,她轻轻理了理头发,慢慢走了过去,只留下男孩呆呆站在巷口。怎么会是这样?男孩想,女孩的左脸也是完美无瑕的,然而正是太过于完美,使男孩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他疑心刚才发生的事只不过是一个梦。

故事中的男孩面对美的时候产生了种种复杂的情绪,他似乎太过于神经质,其实这是因为他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左脸情结。有左脸情结的人要么把完美的事物想得不完美,要么把不完美的事物想得完美。他们都是美的崇拜者,内心渴望完美,但又不相信世上真的有完美的事物,从这点来看,有左脸情结的人并不是地道的完美主义者,他们只不过是分不清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在他们看来,像赫本那样的女子是天上的精灵,并不属于凡间,她的美太模糊,只有感觉,缺乏立体。他们喜欢的美女是费雯丽那样的,相貌并不完美却令人过目难忘,尤其让他们迷恋的是费雯丽的两道不对称的娥眉,正是这种不对称,让她的美有了真实的效果。费雯丽有一种拒人千里的冷,她的美却让人有一种亲切感。

有左脸情结的人活在痛苦中,他们的内心是矛盾的,他们的梦与现实也是矛盾的。他们的梦要么过于完美,要么会留下种种遗憾。在梦里,他们的爱人就像雅歌里描写的那样:“他的头像至精的金子,他的头发厚密累垂,黑如乌鸦。他的眼如溪水旁的鸽子眼,用奶洗净,安得合适……”然而一觉醒来,才发现其实眼前的爱人脸上布满了点点雀斑。

有左脸情结的人就是这样,他们觉得上天对他们太不公平,想象与现实差距太大,但依然热爱幻想。他们还擅长用其他的优点去弥补现实中的不足。就像梅里美笔下的那位卡尔曼 姑娘,她的每一种缺陷总是配合了一种优点,而这一优点却因这一对照更显得鲜明。如此说来,似乎艺术家都有一点左脸情结。比如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他深知要找完美的女人太难了,于是干脆只找那些丰乳肥臀的女人,再用光和影像把她们拍得极美。好像很难在艺术的领域找到一个没有任何美感的作品,即使是像卡西莫多那样丑到极点,也因内心的善良获得了读者的同情和喜爱。

其实对于有左脸情结的人来说,左脸情结实际上还是一种触碰的禁忌,触碰左脸就是在触碰心中的隐痛。内心的隐痛很难被忘记,即使是短暂的忽视,也会因为一次次的触碰而重新感到它的存在。就像小时候换牙时,忍不住去用舌尖触碰伤口,在那一瞬间的疼痛中获得一种莫名的快感,而这恰恰是长辈所不允许的,这就是禁忌。除了触碰禁忌,有左脸情结的人还经常发现不完美,比如在鸡蛋里挑骨头,用放大镜在华服上找疵点,面对精美的食物评论不休。在做这些的时候,人总会感到一种破坏带来的快乐。就像《金阁寺》里的哑和尚,当他毁去被日本奉为国宝的金阁寺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感。

有左脸情结的人就像在刀尖上跳舞,痛苦而又快乐。他们始终小心翼翼,因为只要往旁边多跨一步,就是悬崖。

二、座位情结

黑暗的空间宛如人隐秘的内心,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黑暗可以将秘密隐藏起来,同时也给人窥视秘密提供了方便。人们到放映室是为了看屏幕上的故事,然而他们忽视了,屏幕下的故事也许会更精彩。

女孩每次来总坐在第一排的靠墙的座位。因为屏幕很高,在那看电影必须仰着头。时间久了,脖子就僵了。所以几乎没有人愿意坐第一排。但女孩已经习惯了,因为在这个角落,不会有人注意到她和她的秘密。女孩的秘密其实很简单,就是微微侧过身子,这样可以很方便地看到男孩,她知道他一定坐在第一排靠过道的位置上。

女孩第一次来看电影,就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第一场电影放完,要换碟放第二场,坐在第一排的一个高个子男孩走了上去,开始调试机器。黑暗中只有机器发出一点微弱的光, 照亮了男孩的脸,他的五官变得异常清晰:浓浓的眉毛,明亮的眼睛,挺直的鼻子,瘦削的下巴……女孩一直注视着他,而他一直看着机器的屏幕,神情十分认真专注。这是一个很有味道的男孩,女孩想。她是一个相信感觉的人,她知道她对这个帅气的男孩并不仅仅只是喜欢。

从那以后,女孩每次放映都会来,不管放什么电影,不管电影有多闷,她总会坚持到散场。一个原因是她确实爱看电影,另一个原因是能够看到他。无论电影多么精彩,女孩总会不时地看看男孩:微微侧过身子,再用眼睛的余光飞快地一掠。记得网络上有个台湾人说过,男生看美女可以光明正大地看,这是他们的权利,而女生要想看帅男,就只能偷偷地看。女孩感觉自己就是这样,心里有点淡淡的苦涩,却又有一种莫名的快乐。女孩发现男孩的侧影非常好看,屏幕上的光赋予他的脸一种大理石一般的雕塑的质感。女孩很放心地看着男孩,她知道他不会知道她在偷看他,因为他一直看着屏幕,很认真很认真地看。其实女孩并不了解他,只知道他比她高一届,是放映活动的负责人。这就够了,了解得太多就没了感觉。女孩总是这样想。

后来男孩的身边多了两个女孩,女孩已经可以认出经常来看电影的人,她们不在其中,是新来的。她们是男孩的同学,看电影的过程中,三个人会不时交流几句。女孩发现,放到中途,坐在中间的女孩子总会借故离开,剩下男孩和另一个女孩,他们中间隔着一个空空的座位。女孩不明白中间的那个女孩到底是来做什么的,她肯定不是来看电影的,也不像是为了接近男孩。不过剩下的女孩很漂亮,虽然他们隔了一个座位,还是让女孩心里有点酸酸的感觉,因为她和他隔了整整五个座位。

又过了一段时间,坐两人中间的那个女孩再也不来了,男孩和漂亮女孩的距离还是一个座位,但关系更进了一步。原来只要中间的女孩离开,交谈就会结束,现在男孩开始和漂亮女孩交流,不时发出轻轻的笑声。中间的那一个座位已经不再是他们之间的距离。漂亮女孩成了女孩视线的一道屏障,她不仅挡住了男孩,还给女孩带来了一点心理上的压力。女孩处在矛盾当中,她当然不希望漂亮女孩发现她的秘密,但又做不到不去看男孩。每次她越过漂亮女孩看到男孩,总有一种来之不易的感觉。

再后来,漂亮女孩终于大大方方地和男孩坐在了一起,每次散场后他们总会一起回去,她成了他的女朋友。这时女孩才明白,中间的女孩只是漂亮女孩接近男孩的一个借口,或者说她在帮助漂亮女孩接近男孩,不管怎么样,他们最终是在一起了。女孩说不清自己的感受,她只觉得像那样的男孩是不会轻易看上一个女孩的,也许是自己把他想得太完美了吧。不过,看电影的时候,女孩依然会看男孩,但只能看到一点点他的侧影。他和漂亮女孩之间彻底没有了距离,而她和他的距离还是整整五个座位的距离,从来没有改变过。

屏幕上经常演绎着动人的爱情,电影里的爱情充满了甜言蜜语,海誓山盟。现实中的爱情并没有那么浪漫,而且脆弱得不堪一击。漂亮女孩似乎和男孩吵架了,她虽然坐在男孩身边,但脸色十分难看。漂亮女孩几次想和男孩说话,男孩总是先指指屏幕,然后把食指放在嘴唇上,做出希望安静的动作。第一场电影结束了,男孩上去换碟,回来时,漂亮女孩赌气坐在一边,他们的距离又变成了一个座位,这次是实实在在的距离。女孩坐在一旁,虽然只扫了几眼,心中却已明白发生了什么。女孩知道他们只是短暂的分开,很快又会坐在一起。

果然,下次放映的时候,漂亮女孩又和男孩和好了,两人坐在一起,更加亲密。女孩看到男孩紧紧抓着漂亮女孩的手,心里却异常平静。这以后,两个人又分分合合了好几次,渐渐地漂亮女孩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来了也只是坐在最后一排,看看就走。再后来,漂亮女孩彻底不来了,一段恋情就这么结束了。男孩依然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承担放映的任务,女孩依旧来看电影,每次来还是坐在靠墙的角落。一切和以前一样,黑暗抹去了曾经发生的事。

女孩还是会偷偷地看男孩,但她明白这只是一种习惯性的关注,与感觉无关了。也许再过段时间,又会有一个女孩坐到男孩身边,和他开始一段新的恋情,这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事。女孩只知道她和他的距离永远是整整五个座位的距离,这是不会改变的。

故事里的女孩其实并不知道,她有着强烈的座位情结。有座位情结的人的唯一动作就是偷窥。偷窥听起来不是什么好词,其实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源于人类原始的好奇心。偷窥似乎天生就和黑暗、隐私、秘密这样的词挂钩,于是乎偷窥也就变得神秘了。偷窥一旦公开化,后果不堪设想。在电影《后窗》中,那个摔断了一条腿的记者杰克,整天躺在床上,只能靠看窗外来打发时间,他从观察对面楼上人们的生活中获得了乐趣,甚至还洞察出一起谋杀案。应该说杰克的偷窥合情合理,即便如此,他还是受到了惩罚:摔断了另一条腿。当偷窥上升为一种情结,就有了更多的内涵。

有座位情结的人都在骨头里透出一种自卑,其实他们并不低人一等,但自卑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他们内心,时时刻刻折磨着他们。内心的自卑反映在表面是极其强烈的自尊,他们都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正是这种巨大的内外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偷窥的欲望,也就是说在这一行为中好奇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动力。有座位情结的人对他们所选择的偷窥对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混合着喜欢,崇拜,畏惧,依赖等等不同的心理。这些被偷窥的对象在有座位情结的人心中有着非凡的魅力,使他们欲罢不能,他们表面的自尊使他们不可能去接近被偷窥的对象,而他们内心的自卑更是一道深深的障碍。既然不可接近,那么就换一种方式,用偷窥去获得他们的秘密,这是一种变相的占有。有座位情结的人都是有占有欲望的人,只是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罢了。

座位情结在戈达尔的电影中有详细的描述。《女鹿》中美丽的女孩WHY就是有座位情结者,从她被有钱的贵妇领进家门的那一刻起,座位情结就开始发挥作用。高傲的WHY对贵妇有一种深深的依恋,在贵妇面前,她极其自卑,任凭她随意地剥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爱情。深夜,WHY穿着单薄的衣衫坐在贵妇卧室的门口,偷窥贵妇和自己喜欢的男人幽会。在偷窥的过程中,WHY脸上始终带着奇怪的微笑,她终于用这种方式占有了贵妇的爱情。后来,WHY杀死贵妇,企图取而代之,只不过是矛盾的极端升级,是剧情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有座位情结的人并不那么极端和危险,他们更多的是自我折磨。因为在偷窥的过程中,他们其实是在走进被偷窥的对象的内心,这比单纯的接近更为深入。一旦有座位情结的人发现他们偷窥的对象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最初的感觉随之消失,他们将会陷入极度的失望当中。而当一个新的有吸引力的对象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又会不顾一切地投入新一轮的偷窥当中。

有座位情结的人为自己创造着虚幻的偶像的同时,又在不断地毁去自己亲手建立起的完美。有座位情结的人就是这样一群活在矛盾中的人,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矛盾的。

三、沙砾情结

男孩经常做一个梦,梦比现实要美好,男孩真想一直沉浸在梦里不要醒来。男孩的梦里有一片白色的沙滩,沙砾晶莹剔透,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美丽极了。沙滩很长很长,没有尽头。男孩一直在奔跑,沙子很松软,一脚踩下去,沙砾就纷纷从脚边滑过去,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男孩能清晰地感觉到沙砾的灼热和圆润光滑。

男孩是插班生,就是高考失利以后花钱复读的学生。他来的那天阳光灿烂,但和他一起来的十几个学生都灰头灰脑的,毕竟复读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更何况要和比自己低一级的学生一起上课,心里自然有压力。那天,这帮复读生站在讲台上全低着头,但一对比,底下的学生发现男孩无疑是“灰”得最彻底的一个。别人虽说有点不好意思,但眼睛还是亮的,带点好奇,带点希望,而男孩连眼睛都是黯然无光。

一个星期后,大家混熟了。复读生个个重现往日神采,班里比以前热闹了许多,一时间大家全沉浸在找到新朋友的快乐当中。男孩依旧灰头灰脑,每天抱着一摞书在教室和办公室之间穿梭。高三的时候,一下课,每个老师的周围都被学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要想从外面挤到老师面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男孩凭借又瘦又小的身材很轻易地就能从人缝里钻进去。每次问完要问的问题,男孩回教室时总是一副淡定的表情。

在其他人眼里,男孩是个十足的另类。他的头发乱得很没个性,其他男生的头发是乱而有形,他的乱是里面的头发翻到了外面,但盖不住少年白发,结果弄得灰蓬蓬;他的长相也很有特点,淡淡的五官挤在不大的脸盘上,眼睛很小,眼珠棕黄浑浊;嘴巴小而且尖,唇上留有一撮胡须,也是黑白兼有。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穿着。男孩的衣服永远是灰的,白的因为沾了汗污,变成了灰色;黑的因为蹭了灰尘,也变成了灰色。他虽然也换衣服,但在别人眼中,穿的始终是同一件。

男孩穿着长相是全班的笑柄。对他,同情与鄙视者兼有,但后者的数量远远压倒了前者。男孩知道大家对他的看法,他心里其实是很自卑的。男孩经历过四次高考,每一次离本科线都只差几分。上天好像存心和他过不去一样,无论他多么用心地学,结果总是一样。不过男孩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他知道自己长得不好,家庭也不富裕,学习是他唯一的出路。学校的住宿条件很差,夏天极热冬天极冷;食堂的伙食也很差,烧的饭菜都是黑乎乎的,看了就没有胃口。男孩每日在学校宿舍和食堂奔走,却从未抱怨过。男孩的手背上伤痕累累,常常是新伤叠着旧伤,那是他自己用刀划的。深夜困意来临时,他就划上一刀,红色的血伴着疼痛一起涌出来。男孩喜欢这样的感觉,疼痛给他带来莫名的快乐,他觉得自己就像梦里的沙砾一样,需要磨砺,在磨砺中会生出无穷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月考中,谁都没有想到,男孩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名,彻底扬眉吐气了一回,在高三,谁学习好谁在班上就有地位,大家看男孩的目光马上从鄙视换成了仰视。男孩还是和以前一样淡定,他明白真正的微笑要留给高考的成功。不过男孩心里还是很高兴,因为全班最漂亮的女孩成了他的同桌,当然,女孩是冲着他的成绩来的。

男生总是喜欢漂亮女孩的,男孩也不例外。自从女孩成了他的同桌之后,他的心就乱了,上课有意无意地总想看看女孩,听到她的声音,心里就特别舒服,看到她的笑容,心里就很温暖。不过,女孩总是冷冷地,只有在问他问题时才会露出一点笑容。每到这时,男孩总是尽力表现自己,可惜越想说好,反而越有点结巴。他一结巴,女孩就不禁皱皱眉,看到女孩皱眉,他结巴得越厉害。后来女孩不再皱眉头了,也放下了冷冷的架子,开始和男孩交谈并让他做各种事情:倒开水,交作业,做笔记,买东西。男孩做这些事的时候总是很积极,也很高兴。有时男孩做得不好,女孩就很生气地训斥他,男孩也不反驳,只是好声好气地道歉。男孩觉得自己真的很低下,但在女孩面前不由得就会这样,甚至他心里还很喜欢女孩训斥他,就像他用刀划伤自己带来的快感一样。

男孩又做了一个梦,依然是那片白色的海滩,他站在海滩上,海面吹来一阵阵清凉的风。后来,风越来越大,很多沙砾被吹落到海中。男孩感觉自己就像沙砾一样,被风吹来吹去。耳畔呼啸的风声中混合着女孩轻轻的笑声。

六月,男孩第五次参加高考。进考场的时候他信心十足,但成绩下来后,男孩再次落榜了。每次月考男孩都是全班第一,却依然过不了高考这一关。知道分数的那天晚上,男孩异常痛苦,用刀子在手背上狠狠地划了一道深深的伤口,伤口很痛,但他的心更痛。男孩在心里盘算过好多遍,他知道女孩梦想的大学在上海,他想和女孩考到一个学校。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想能够远远地看到她的身影,现在连这个小小的愿望都破灭了。男孩哭了很久,他从来没有这么脆弱过。哭累了的男孩迷迷糊糊睡着了,他又做了一个梦,依然是那片白色的沙滩,他在不停地奔跑。跑着跑着,男孩感到脚下的沙砾慢慢凝聚在一起,变得结实起来,好像从沙砾中涌升出一种力量,支撑住了他的双脚。男孩好像在地上奔跑一样,但又分明能够感到沙砾的灼热和圆润光滑中带着的一种坚硬。

男孩觉得自己就像沙砾一样,倍受生活的捉弄,在命运的反复中,坚强地支撑起信念。一个月后,男孩再次走进了高三的教室。有时他会想起在上海读书的女孩,但只是想想而已,她并不在他所拥有的现实中,她只是留在他手上的一道伤疤。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挫折,有些人回首往事,觉得自己还是很顺利的;有些人一路走来却是磕磕绊绊,障碍重重,总觉得上天不公平或是自己命不好。而故事中那个五次高考失利的男孩的遭遇似乎更令人同情。幸好他足够坚强,没有被命运击垮,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因为他是有沙砾情结的人。

巨大的岩层经过风雨侵蚀和外力的作用,慢慢分离出细小的沙砾。形成后的沙砾继续经受着风雨的磨砺,它们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一生漂泊,历尽折磨。沙砾聚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十分细腻柔软,实际上,单颗沙砾质地是很坚硬的。有沙砾情结的人也是如此,外表看似平凡柔弱,内心却极坚强。组成沙砾的成分很复杂,很难想象它们以前是什么样子。有沙砾情结的人比沙砾还要沉默,他们双唇紧闭,神情坦然,从不将内心世界展现在脸上。

有沙砾情结的人其实是有很深的自卑感,命运的坎坷波折并不能带来任何荣耀。他们没有方向,没有未来,没有归宿,他们是孤独的一群。有沙砾情结的人一生都在奋斗,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不退缩。他们伤痕累累,因为他们有严重的自虐倾向。不仅是对身体进行摧残,他们的内心也是饱受痛苦。有沙砾情结的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已经麻木了,他们需要不断找寻新的刺激,使自己保持拼搏的动力。

有沙砾情结的人的内心是封闭的,很难被打动。他们看似无情,一旦打开了坚硬的壳,就能触到最深处的柔软。这是他们最珍贵的东西,从不轻易付出,但只要付出就是不计回报。就像沙砾在阳光下闪烁微弱的光芒,那是它在对太阳微笑。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在《春琴抄》里就塑造了这样一个典型的形象。在左助眼里,春琴是遥远的梦,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仆人,能够每天伺候她,看到她,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春琴用残酷责打的方式教左助弹琴,他从未有过怨言,依然觉得幸福。在别人眼里,左助是个沉默冷酷的人,而在春琴面前,他却细心体贴。后来,春琴被人毁容,左助刺瞎双目,只为在心里永远地留下春琴的美丽。有沙砾情结的人就是这样,在自虐和受虐中实现自己的梦。

凡高也是有沙砾情结的人,他就像沙砾一样孤独漂泊,经常忍饥挨饿,身体受到很大摧残,而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也让他的精神近乎崩溃。除了他的弟弟,没有人理解他,他只能在画板上描绘他在梦里看到的世界,所以他的画异常美丽,带着一双想象的翅膀。外表倔强冷漠的凡高,内心有着婴儿一般的温柔。阿尔的一个天真的小妓女触动了他的心,凡高表现出了少有的温情,甚至因为她的一句玩笑,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割下,送给了她。凡高注定在他那个时代不被承认,因为他和他的画还要经过时间的磨砺。

其实现实也许并不像有沙砾情结的人想的那么糟糕,他们人生的不完美有很大部分是他们的性格造成的,他们要想获得幸福,需要付出很多,甚至也许永远也得不到,但他们的梦是美丽的,在梦里他们是健全的。

四、蜡烛情结

现在很少有人用蜡烛了,即使是停电,人们也会坐在黑暗中等着电来。有意无意间蜡烛渐渐被遗忘了。其实蜡烛是很美的,那一点明亮的火焰虽然很小,柔柔的光芒却包含着浓浓的暖意,能驱走漫长的寒夜带来的孤独和恐惧。

女孩的抽屉里有很多蜡烛,五颜六色,长短不一。每天晚上她都会点上一支,然后静静坐在窗前,把冰凉的手靠近烛光,感觉温暖渐渐通过手心沁入全身。女孩嗅着淡淡的蜡香,内心充满了期待。过了一会儿,窗前的风铃响了,女孩知道是男孩回来了。他每次都是这样,不让女孩听到他的脚步声,想给她一个惊喜。男孩走后,女孩就会换上一支长蜡烛,烛光一直亮到很晚很晚。

又过了一会,远处传来一重一轻的脚步声,伴着“咚咚”的拐棍敲击地面的声音。女孩知道是住在小巷最顶头的老爷爷回家了。老爷爷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个人,老人在巷口开了个杂货店维持生计。晚上是老爷爷在店里守着,总是要忙到很晚才能回去。那时家家户户都已经关了窗,拉了窗帘,只有女孩的窗前还闪着烛光。巷子里没有路灯,即使是有月亮的夜晚,也是很暗很暗。老爷爷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打着手电,身上还背着一个大包袱——稍微贵一点的货,老人都要带回家,第二天早上再带到店里——蹒跚而又艰难地在黑暗的巷子里走着,直到看到微微的亮光,老爷爷才能松口气,收起手电——快到家了!小小的烛光在黑暗中照亮了老人疲惫的心。女孩知道老爷爷腿脚不好,虽然一点烛光照不了多少路,却是对他最好的慰藉,看到烛光就能感到家的温馨。听到老爷爷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女孩总是露出开心的笑容,她知道忙碌了一天的老人终于能好好休息了。

女孩今年才十七岁,善良纯洁如花一样。但这是一朵得不到阳光眷顾的花,那扇可以看到美丽世界的窗户已经永远地关上了。更令人心痛的是女孩并不是先天失明,她是看到过的。天空是蓝色的,草木是绿色的,鲜花是五彩缤纷的,她都知道,可惜这一切被七岁时的一次高烧带走了,只留下一片漆黑。不过女孩心里的窗户一直敞开着,她学会了用感觉调动头脑中残留的记忆。春天的时候,女孩喜欢触摸小草新长出的叶子,那种柔嫩让她想到了曾看过的绿色,非常干净,上面还带着露水的清凉。春末夏初的时候,女孩喜欢置身花丛中,闻各种花香:月季的香味很优雅,蔷薇的香味有泥土的气息,桃花的香味淡而甜美,让人想到桃子的甘脆。女孩最喜欢玫瑰,花香浓郁而浪漫,宛如梦幻一般,带着阳光的温暖。秋天,女孩经常能感到脚下有点松软,带着细微的断裂的声音,那是落叶的哭泣。每每这时,女孩心里总会泛起淡淡忧伤:又是一年快过去了。

女孩最深刻的记忆是过七岁生日的那天,爸爸妈妈给她买了一个大蛋糕,蛋糕上插着七支不同颜色的小蜡烛。妈妈告诉她,这七支小蜡烛是天爷爷派来的希望精灵,对着它们许愿,就一定能实现。虽然女孩早已过了听童话的年龄,但她相信,蜡烛就是希望的象征。在别人眼里,这个失去了父母的女孩太可怜了,她自己可不这么想,因为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所以女孩学会了在摸索中点燃蜡烛的同时,也点燃对生活的信心。

蜡烛能给别人带来光明和温暖,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沉默的蜡烛的心思? 女孩也有心思,秘密就是窗前的风铃。风铃是住在对面的男孩送的,一串风铃上面叠了很多精致的纸玫瑰,小小的铃铛就藏在花里面。微风吹来,不会发出响声,只有拨开层层花朵,才能听到清脆的铃声。男孩为了做风铃花了很多时间,也花了很多心思,这样风铃响起的时候女孩就知道是他来了。每天清晨,风铃总会把女孩从梦中唤醒,她知道男孩又早早地去学校看书了。每天中午,风铃又会响起,提醒女孩该休息了。晚上当风铃第三次响起的时候,女孩知道男孩从学校回来了,不过他每天都要学到深夜,所以她会换上一支长蜡烛,她知道他会看到。

每天风铃总会准时响起,每天蜡烛总会准时亮起。他们从来没有说过话,爱情就在安静中悄然地绽放。不需要甜言蜜语,他们都会珍惜心里那份纯洁美好的情意。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秘密,如果知道的话,也会衷心地祝福两个可爱善良的孩子,他们应该获得幸福。就像童话里的公主和王子一样。虽然公主看不到英俊的王子,王子也不能说出对公主的爱意,但爱情只会因心的纯洁而更加坚固。

晚上,女孩坐在窗前,熟悉的风铃声又准时响起。她知道男孩碰响风铃的时候会看到她为他点的蜡烛。想到这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女孩不知道其实是忙碌了一天的老爷爷碰响的风铃。离女孩窗前还有一定距离的时候,老人就夹起拐棍,轻轻地走到女孩窗前,碰响风铃。等女孩换上长蜡烛后,老爷爷轻轻地走回去一段路,停一会,然后再走回来,这一次他故意把拐棍敲得“咚咚”响,让女孩知道是自己回来了。老爷爷这么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因为男孩要去外地的聋哑学校学习一段时间,他希望风铃声一直伴着女孩,不会间断。

不知道童话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走过童年。童话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纯洁,简单,美丽,每个人都能在童话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梦。不过当听童话的人长大以后,童话就在他们心里失去了分量,他们需要面对的是眼前的现实,美好的记忆存在于梦里,一觉醒来,只留下一片模糊。其实被遗忘的并不只是童话,还有单纯的稚气,锐利的锋芒,无忌的童言,强烈的好奇和清澈的目光。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被磨砺得成熟了,圆滑了,复杂了,麻木了,机械了。得到了许多东西也失去了许多东西。回首往事的时候发现,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于是用童话为下一代编织梦的同时也在抚慰自己空虚的心灵。却不知,此时的童话已经成了一种欺骗的手段和精神的鸦片。

也许这么说童话有点残酷,毕竟它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快乐。如果没有童话,那么漫长的夜晚将变得索然无味。当然生活并不可能像童话一样。也许,也许会有例外。故事中那个善良的女孩,她的生活就像童话一样美,因为她有蜡烛情结。

在没有电的时代,蜡烛就是光明的象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电灯以后,蜡烛渐渐被放在了一边,只有在停电时拿来应急。但用过蜡烛的人都不会忘记,蜡烛点燃那一瞬间,黑暗立刻消失得神奇。有蜡烛情结的人也是这样,他们平凡得让人不易觉察,但感受过他们的善良的人都不会忘记他们。

有蜡烛情结的人比较安于现状,或者说很容易满足,因为在他们眼中,生活非常美好,每个人都是善良友爱的。他们的内心就像半透明的蜡烛一样,是敞开的。这并不是说有蜡烛情结的人不切实际,整天沉浸在幻想当中,他们只是活得比较单纯,心里没有太多纷纷扰扰的杂念,所以看起来很快乐。和他们在一起很轻松,没有烦心的勾心斗角,也没有鸡毛蒜皮的斤斤计较,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喜欢他们。有蜡烛情结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周围的人,就像蜡烛的光可以照亮每个黑暗的角落。

蜡烛在点燃的过程中会不断流下烛泪,有蜡烛情结的人在沉默的背后也有自己的心事和烦恼,他们毕竟不是天使,只是一群善良的人。不过他们的生活处处充满光明,掩盖了一直存在的眼泪。他们已经学会了接受不能改变的东西。有蜡烛情结的人也并不是完美的,他们其实很脆弱,而且心里只有一个准则。就像碰碎的蜡烛里只有一条蜡芯一样,他们认准了什么就不会轻易改变。在有些人看来,有蜡烛情结的人很可怕,他们太死心眼,不会变通,一旦纠缠上就很难摆脱,所以对他们敬而远之。

其实生活里是需要有蜡烛情结的人的,就像电影《天使爱美丽》里面那个可爱的女孩,她给别人带来多少快乐!同样在奥尔科特的小说《小妇人》里,少了温柔的贝丝,就不是一个温馨的家。大多数的人是接受这些善良随和的人的,并在心里祝福他们幸福。毕竟在生活中还是天晴的日子多。

五、面具情结

在男孩的眼里,面具始终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戴上面具后是一张花花绿绿的脸,把面具掀开后是一张白白净净的脸。人不断地变换不同的面具,就好像拥有许许多多的面孔。面具让人的脸变得异常美丽而生动。

小的时候,男孩最喜欢拿硬纸板做各种面具。用五颜六色的彩笔在纸板上画上画,沿着边剪好,然后在两边对称地钻上洞,穿上皮筋,一个面具就做好了。男孩总是要戴上好几个面具,然后去找邻家的小女孩,一边追着她一边一层一层解下面具。男孩的面具上画的不是可爱的小猫小狗,而是他心里的英雄。也许是他画得太可怕了,小女孩每次都被吓得哇哇大哭。为这件事,男孩经常被妈妈批评。但只要有机会,他还是会去找小女孩。时光就在你追我赶中悄然流逝。

上了小学后,男孩和女孩成了同班同学。可能是小时候的记忆太深刻了的缘故,女孩总是躲着男孩,而男孩还是喜欢做各种面具,不过不会拿去吓女孩了,因为在他眼里女孩子哭哭啼啼太麻烦。儿时的玩伴就这样渐渐疏远了,两家的大人倒是很奇怪:整天疯跑的孩子们怎么一下子变得安静了。两个孩子再次成为朋友是在最后一个儿童节。那次班上出的节目是歌舞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因为时间太紧来不及化装,老师就让男孩给小演员们做面具。老师找到男孩的时候,他很惊讶,因为他一直是坐在角落里不被注意的孩子,后来他才知道是当班长的女孩向老师推荐了他。做面具这对于男孩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活。很快,其他的面具都做好了,只剩下白雪公主的面具。男孩一直忙碌的手却停了下来,因为演白雪公主的是女孩。

其他的面具男孩画得都很快,只有这个面具他画得很慢很慢。不知是出于感激还是内疚,他总想把它画得好看一些,每次下笔他都是小心翼翼,生怕一笔下去画得太重了。在画面具的过程中,男孩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女孩的形象:他给面具画了长长的睫毛,因为女孩就长着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他给面具画了两个圆圆的酒窝,因为女孩笑起来的时候,脸上就有两个甜甜的酒窝。儿童节那天,班上同学在表演节目的时候,男孩坐在台下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女孩。她穿着白色的裙子,面具不大不小,与她的脸庞合在一起,在一头黑发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生动可爱。那天的女孩就像一个清纯的天使,她美丽的歌声一直留在男孩的心里。

现在的男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让父母头疼的调皮鬼,他成了工艺美术学院的高才生。而当年那个可爱而又胆小的女孩也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是音乐学院的金嗓子。唯一不变的是男孩对面具的喜好和他对女孩的爱恋。男孩的工作室里挂着各种各样的面具:泥的,纸的,石头的,塑料的。面具有大有小:小的可以戴在手指上,大的可以盖住半面墙。每一件都绚丽多彩,充满了想象。男孩经常邀请女孩到他的工作室来,女孩每次来总是静静地坐在一边欣赏男孩的作品。她不知道,男孩在画面具过程中,一直在偷偷地看她,更不知道,其实他的每一件作品里都有她的影子。

男孩的床头挂着一个神秘的面具,白天用布遮住,只有晚上才露出真正面目。和其他面具一样,这个面具也是以女孩为原型,但却美得令人窒息,每一个线条都精致到了刻薄的地步。面具的眼睛漆黑如棋子,明亮似清泉,它的嘴唇红润如花朵,甜美似蜜糖。尤其在柔和的月光下更是散发出夺目的光彩,仿佛具有生命一般。面具的完美令男孩惊异,他几乎不相信是自己做的。他一向对自己的作品很挑剔,它们都是对女孩形象的复制,但无论怎样用心地做,女孩在他心里都是最美的。所以这一次男孩面对这个面具竟有点无所适从。再过几天就是女孩的生日了,他决定把面具送给她,只有它才能配得上她。

然而,自从女孩过完生日后,男孩就再没有找过她。他永远忘不了生日那天晚上发生的事:男孩带着面具去了女孩家,女孩看到后非常高兴,当即就戴上了面具。那天晚上,女孩也是穿着白色的裙子,披着黑色的长发。男孩痴痴地看着戴着面具的女孩,时光好像又回到10年前,眼前的她就是当年他心中的天使。就在男孩陷入回忆的时候,女孩取下了面具。男孩几乎吃了一惊,摘下面具的女孩好像变了一个人,脸上抹得雪白,眉毛画得乌黑,嘴唇涂得猩红,完全失去了以前的清纯。男孩接受不了这样的反差,眼前的这张画了浓妆的脸成了他的噩梦。

男孩不知道那天发生的事是不是梦,也不知道该不该去找女孩挽回爱情。他躺在床上久久地凝视着墙上的面具,它美得那么真实而又纯粹。月亮慢慢升起,柔柔的光扫过面具,男孩清晰地看到了面具的微笑。他终于明白:当年的他,爱的是面具背后的纯真;现在的他,爱的是戴上面具后的完美。

没有人能说出怎样才是完美,并不是因为这个概念太抽象,而是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人总是莫名地迷恋某一种事物,其实是想填补自己空虚的心,或者是想从迷恋的事物中找寻自己缺少的东西。有句话说得很有意思:情人眼里出西施。人总是把自己迷恋的东西想成符合自己心中标准的完美,却不知一切都只是徒劳,眼睛迟早会有擦亮的一天。

然而爱好美的事物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记得一个资深记者曾说过这样一件事,他去采访一个生活非常困难的妇女,那个妇女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是问他有没有梳子。记者把梳子递给她,妇女马上开始梳头,一点一点把已经结块的头发梳通,然后找出一根皮筋把头发扎了起来。这一系列的动作看得记者眼泪汪汪,他突然明白,爱美的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会泯灭。

故事中的男孩也是在苦苦追求美的东西,追求的过程盲目而执著,最后的醒悟彻底而无悔。因为他是有面具情结的人。有面具情结的人的追求其实是在弥补自己内在的不足。他们迷恋面具是因为他们想用一种固定的东西去对抗性格中不安定的因素,面具本身就是一个无法改变的模子。他们迷恋纯真,是因为他们内心趋于麻木僵化,纯粹的事物能够激发他们潜在的力量。小说《洛丽塔》中的“我”就是一个有面具情结的人。他喜欢美丽的少女,把她们看作是清纯的天使。少女的天真唤醒了他对青春的渴望。他千方百计地接近少女,看似不道德的背后其实是他一颗纯洁的心。可惜他遇到的是洛丽塔,一个美丽但却轻佻的女孩,无论他怎样付出都只能换来悲剧的结果。因为他和她的相遇本身就是错误的源头:她并不具有他渴望的纯真,他只是被她表面的美丽迷惑了。

在词典中对面具有两种解释:一是戴在脸上起遮拦保护作用的东西;二是仿照人物或兽类脸型制成的东西,古代演戏时化装用,后多用作玩具。在有面具情结的人的心里,面具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他们的内心存在两种不同的情绪,就像面具的两面性一样:它可以掩盖虚假也可以揭示虚假;可以制造完美也可以毁掉完美。有面具情结的人迷恋纯真的事物,但又抵挡不住装饰出来的美丽对他们的吸引。他们在二者之间徘徊不定,无从选择。在他们心中是希望把美丽和真实一词联系在一起,但不知为什么在现实中很难做到如此完美的结合。

如果把有面具情结的人的困惑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在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之间摇摆不定。也许有人会说自然的就是美的,其实并不然。帕索里尼就是一个崇尚自然主义的导演,但是看他的电影只会让人感到震撼而不会看到丝毫的美感。而唯美主义则走向了另一极端,在最丑陋的事物里都能发现美的存在,往往掩饰了现实的残缺。有面具情结的人力图在这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他们的努力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从一个极端过渡到另一个极端,永远游走于其中,找不到停歇的地方。他们不会承认失败,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他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达到心里的目的。只能祝福他们有一天会醒悟并开始新的生活。

Writer的话

终于完成了这篇文章。其实它并不在我原先的写作计划之内。那天我在整理书柜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初中写的周记。其中有一篇就是左脸情结中的故事,当然在周记里,只是一个雏形。但这个简短的故事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我发现其实在我的潜意识里一直记挂着这个故事并一直在完善它,只是我并没有意识到。于是我重新写了一遍,感觉还有东西没有说透,就加写了一千字的议论并命名为《左脸情结》。之后,我觉得这种故事加议论的形式很好,是我以前没有写过的。于是决定继续写下去,能写几篇就写几篇。就这样完成了现在的《情结》系列。

写前两个故事很顺利,到第三个的时候就比较困难了,往往写完了一个以后不知道下一个该写什么。所以我事先并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写几个。另一个很大的困难是议论部分。我并不善于议论。记得上高中的时候,议论文一直是我最头疼的东西。但既然选择了这种形式,我还是很努力地坚持写了下去。也算是对自己进行一次挑战。在议论部分,我尽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想到什么都会写上去。所以议论也许不好,但它是完整而真实的。

在《左脸情结》中,我想抒发的是一种情绪,它们没有真实的原型,但也不是凭空捏造。而在《座位情结》中,我想探讨的是三个人之间微妙的关系。所以《座位情结》应该是最写实的一个,因为在生活中我确实看到过这样的故事。而《沙砾情结》也是有真实的原型,但我想写得梦幻一些,虚一些。尤其是沙砾的意象,也是在我以前的随笔中看到的。觉得不错,就用上了。在写《蜡烛情结》之前,我决定写一个童话,因为童话在生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我阅读的开始。所以《蜡烛情结》与其他六篇有很大不同,也更加温情。《面具情结》的写作过程最痛苦,因为我始终犹豫不定。其实在写第四个故事的时候,我就发现不是故事在左右议论,而是议论在左右故事。经常在写议论的时候还要去修改故事。《面具情结》更是先有了议论才有的故事。就在我要修改故事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样是不对的。如果一个故事是由一个明确的意念控制,那势必要犯主题先行的错误。这是我所不愿看到的结果。于是我没有更改故事,也没有修改议论,一切顺其自然。这才能很好地反映出我本来的意思。

在写作过程中,开头是最难的。我必须找到一种合适的叙述方式,它能使故事流畅地发展下去并保持风格的一致。像《沙砾情结》的开头,我就写了好几遍,现在的这个开头已经和最初的那个相去甚远了。开头写好后,我还要注意前后的关系,该交代的要交代,该舍弃的要舍弃。很多故事都是看一遍改一遍。不过让我满意的是几个故事基本上还是很完整的,虽然每篇都略有不同,但在风格和语言的感觉上还是相近的。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还在努力找寻一种属于我自己的语言。现在的文字和我以前口语化的写作相比较要规范得多,同时也多少出现了我一向不爱用的成语。但有一条是不变的,那就是简洁明了,不用生僻的字。我和其他“80后”的写手不同的是,我在创新中尽量维持一种古典的美。遇到极端的问题我都会用温情去“软处理”。

这次写作对我来说是一次思维的训练,表达的训练和写作技巧的训练。我是学戏剧影视文学的,讲故事是一项基本技能。但在这里,我舍弃了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对话。七个故事几乎全是叙述。我是有意这么做的,因为我想看一看自己是否能不用对话完成一个故事。对话虽然有推动情节的作用,但写得不好,反而会使故事停滞不前。不写对话也是由篇幅决定的,如果加上对话,故事就不可能保证在2000字以内。所以我保留了主要的枝干,舍去了不必要的叶子。

这次写作也是突破了我的极限,我从来没写过这么长的文章。《情结》系列可以说是对我以前写作历程的回顾和总结。这种梳理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我在写作的过程中真的是受益匪浅。几种情结,几个故事,也许并不是很完美,但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们是我的作品。

责任编辑刘志敏

猜你喜欢

漂亮女孩沙砾情结
逐浪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跪拜
告别“GDP情结”
漂亮女孩
难舍难分的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世界末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