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克鲁格曼:金融动荡年代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2008-12-10焦建
焦 建
曾成功预言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美国经济衰退,开创新贸易理论——
2008年10月13日晚上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以表彰他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所作的贡献。
作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天才式人物,保罗·克鲁格曼是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谁是保罗·克鲁格曼
1953年2月,克鲁格曼出生于纽约长岛的一个犹太裔中产阶级家庭。从约翰·F·肯尼迪高中毕业后,他来到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大学时代的克鲁格曼似乎更偏好历史,经济学的专业课修得不多。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著名经济学家诺德豪斯在偶然看到克鲁格曼的一篇关于汽油的价格和消费的文章后,为他对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所打动,立即邀请他做自己的助手。大学毕业后,在诺德豪斯的推荐下,克鲁格曼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克鲁格曼197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随后任教于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及斯坦福大学。在麻省理工学院他成为了福特国际经济学教授。
1982年,克鲁格曼刚从瑞典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回来,就接到费尔德斯坦的电话,邀请他去华盛顿任职,担任经济顾问团国际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在华盛顿的经历并不愉快,克鲁格曼发现,这个地方好的分析者并不受重用,“马屁精”倒是如鱼得水。很快,他就产生了厌倦。不过,在华盛顿他又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项才能: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讲述严肃的经济学问题。1983年的总统经济报告就是他主笔的。1992年的总统选举使克鲁格曼在全美国人面前大出了一番风头,他在电视上的经济演说给克林顿极大的帮助。
克鲁格曼曾经出版20余本著作和200余篇论文。他在学术领域获得的声誉主要是在国际贸易及金融领域。他是“新贸易理论”的创建者之一,该理论对传统的贸易理论进行了崭新的思考。因为该理论,克鲁格曼获得了1991年的克拉克奖,该奖主要奖励那些“低于40岁的对经济学知识作出卓越贡献的青年经济学家”。
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前,克鲁格曼最近的身份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及国际关系教授,以及已经从业长达十几年之久的《纽约时报》评论员。他擅长以简单的预言评说复杂的问题,而且能够将它们讲得清楚。
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诺贝尔奖颁发给克鲁格曼是基于他对两个截然不同但却相关的领域所作的贡献:克鲁格曼关于“新贸易理论”发展的贡献及“新经济地理”的著作。
国际贸易在经济学中拥有悠久的历史,而在这长长的历史阶段中,有关贸易的解释模型都是基于生产要素及相对优势。为什么英格兰出口羊毛而葡萄牙出口葡萄酒?是因为约克郡严寒的冬天制造出了蓬松的羊毛,而杜罗河畔则能够生长出优良的葡萄。但相对优势理论并不能够解释现代的国际贸易,尤其是在工业大规模兴起之后。
传统的交易理论假设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是不同的,它们因此将会并且只会交换那些它们所擅长生产的物品。这最早来自19世纪早期李嘉图的贸易模型。但在克鲁格曼那里,这并不能够真正解释世界贸易的真实图景。于是他便开始了研究,为什么全球贸易被那些彼此之间如此相似的国家所垄断?为什么一个国家会进口那些它本身也在出口的货物?
克鲁格曼以经济学家张伯伦的变量模型为基础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在这个模型中,很多公司出售只有稍微变化的相同产品。这些公司因此会变得越加擅长自身所生产的物品,它们因此会获得发展。因为一开始的制造成本是恒定的,这意味着生产商售出的产品越多,它的成本将越低。而消费者喜欢多样性,而且往往喜欢那些来自国外的充满异国情调的商品。这使得国家之间会彼此交换出口自身也可以制造的商品。所以,美国人会买大众车,而德国人会喜欢福特。
克鲁格曼的贸易理论模型成为了经济学领域里的标准模型,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对这个世界更具备解释力,还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数学模型的杰作。他的模型能够为数以千万计的讨论贸易、经济增长、政治经济尤其是经济地理的论文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克鲁格曼1991年发表的“不断增长的利润及经济地理”是第一篇提供了清晰的……及在数学上完美无瑕的基础性论文,它可以为贸易及跨地域个人及公司行为提供参考。在哈佛经济学家Edward L. Glaeser为克鲁格曼的获奖而撰写的文章中,他这样写道:“这是我在哈佛博士生论文中见过的对相关领域进行论述的最优秀的两篇文章之一。”
克鲁格曼的模型被证明是非常具备解释力的。在一个以引用为主的学术世界里,他的论文已经经历了数千次的引用。
金融动荡年代的诺贝尔
经济学奖得主
有经济学者评论:“如果诺贝尔经济学奖要颁给国际金融领域的研究者,那就一定会颁给克鲁格曼,因为他是这个方向的一个开创性人物。”
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一次定格金融学领域是在1997年,当时,斯科尔斯和默顿两位学者因其在金融衍生产品理论方面的贡献摘得桂冠。而1997年也正是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金融动荡的年份”。
此前,令克鲁格曼名声大噪的是他的一个预言。1996年,克鲁格曼曾在其《流行国际主义》一书中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他提出,所谓的“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会幻灭”。他认为,亚洲在高速发展的繁荣时期已潜伏着经济危机,将在一定时间内进入大规模调整。1997年,该预言得到验证,有力地奠定了克鲁格曼作为“新一代经济学大师”的地位。
因此,在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全球金融动荡之时,克鲁格曼对当前形势的评价,越发引人关注。
“按照我的判断,当前普通美国人的命运与经济普遍增长的脱钩,在美国近代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实上,在近些年来,几乎布什政府所有的政策,都会成为这位在《纽约时报》上勤奋写作的经济学家批评的对象。
克鲁格曼总喜欢提起自己青年时代的“失落的天堂”——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那时成为众所周知的中产阶级社会。“我生于1953年。与同辈人一样,我把自己成长于斯的美国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应当的。事实上,如许多同辈人一样,我严词抨击美国社会种种甚为真切的不义现象……只是在后来的回想中,我才明白地意识到,自己年轻时所处的政治与经济环境是一个早已逝去的天堂,是美国历史上一段不同寻常的篇章。”
克鲁格曼认为,这样的“天堂社会”背后的推动力是总统罗斯福的“新政”。正是“新政”开始大力实施的“自上而下的收入和财产再分配”使美国社会获得了繁荣。直到20世纪70年代,政府才开始以某种形式“撤回”这一政策。这个本来按照欧洲标准衡量就很糟糕的社会福利国家被拆卸得七零八落,盛极一时的工会如今已经大不如前。
克鲁格曼认为,再次扭转这一趋势的时刻到来了。正因如此,他主张回归罗斯福和杜鲁门时代的经济政策——至少要有一点儿像“新政”。
在面对荣誉时,克鲁格曼说:“我们都想得到权力,我们也渴望成功,但是对我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理解带来的快乐。”
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他。(摘自2008年10月14日《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