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作文的应急技巧
2008-11-28江辉
江 辉
【摘要】考场作文,由于时间的限制和环境的影响,无疑给学生写作增加了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教会学生应对考试作文,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考语文 写作 作文教学 写作技巧
先来看下面这道句子续写题:
根据提供的语境,续写三个分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2006年人们都在“汪汪汪”的欢声中度过。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不甚起眼的句子扩展题,然而它却让我在课堂上险些陷入尴尬。突然遭遇学生发问,陡然一看,似乎题并不难,当时心里也认定凭着自己多年教学机智与长期的积淀,应该能轻松解答这道难度不大的题目。但课开展得不似想像那样顺利,我一面极其机智地发动学生思考,一面又穷其心智的苦苦思绪答案,当时真有点汗流沾襟的感觉。“狗年”——“汪汪”——“欢声”在脑中反复呈现,情急之中,灵光闪现,眼前豁然开朗。“汪汪”——“旺旺”不正是狗年人们对自身、亲人、国运最诚挚的祝福吗?我得意的把“汪汪”一词改写成“旺旺”,学生也茅舍顿开,于是该题就迎刃而解了:心情旺旺,祝愿大家快乐如同撒欢的幼犬;身体旺旺,祝愿大家健壮如同剽悍的猎犬;财运旺旺,祝愿大家富足得如同镀金的天犬。答案虽然得出来了,然而我却没有那种如释重负的快感,反倒想到了另一个更值得担忧的问题:面对全新而又怪异的高考作文,怎样让学生在情急之时而不惊慌呢?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窘迫情势中的应急技能呢?
考场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必须迅速的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针对学生高考场上尴尬处境,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处事不惊的冷静从容外,还得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结合材料或题目,从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不同方面去进行发散联想的能力,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应急的技巧。下面结合自己平时做法,谈几点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望同行不吝赐教。
一、层层推演法
有些话题作文,在极其平实的材料里,却包含着较抽象的哲理,若从大处写来,往往拓展不开思路,大话连篇而又空洞无物,话语颠来倒去,不过原地踏步。如果层层推演,跳出材料的束缚,把较宏大而抽象的哲理化为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文题然后作文。
一位做教师的父亲正在灯下紧张的准备明天的讲课,他的儿子耐不住寂寞,不停地去打扰父亲。父亲恼怒之下,把一张印有世界地图的报纸撕碎后丢给儿子:“把它原样不动的拼好后交给我!”不一会,儿子就拼好了图,父亲觉得挺奇怪,儿子解释说:“报纸的背面画有一个人,人怎样世界就怎样。”父亲恍然大悟。
请以“人怎样,世界就怎样”为话题作文。
这则材料极具故事性和趣味性,但更具哲理性。“人怎样,世界就怎样”,其中深奥的道理真值得人们去细细玩味,但这样深奥而颇具哲理的话,对于一个涉世不深、思想修养还不甚成熟的学生来说,实在是难度太大。像这样的话题,我们不妨作如下的推演:
人怎样,世界就怎样
↓
人怎样,生活(社会)就怎样
↓
心态品行[以宽厚待人,生活就没有了怨懑、以诚信待人,生活就没有了欺诈、以淡泊修身,生活就没了物欲的烦扰、以关爱待人,社会就是爱的集体]
……
如此推演下去,那么一切为社会所倡导的真善美的节操无不可纳入写作的材料中,我们就可以放眼于四海之外,吐纳于百象之中,真正的做到视通千载神游万仞。
二、对比分析法
有一类材料作文,它所提供的材料是故事性的,出题者对叙述内容未作个人评价。像这样的材料作文,我们就应该对材料中所提及的人物(事物)作认真比较,找出他们的共性,查找他们处事态度的差异,再按社会所倡导的真善美标准和伦理道德规范准确立意。
[例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自选角度构思作文。
比雀斑还美丽的东西
一个年老的妇女领着她的孙子到动物园去玩。动物园里许多孩子排成一排等着一位艺术家为他们脸上画像。
一个女孩回头看见了妇人的孙子——这个满脸雀斑的男孩,对他说:“你脸上雀斑那么多,恐怕没有地方可画了。”
男孩难过的低下了头。这时,他的奶奶走到他的面前对他说:“孩子,我爱你的雀斑。当我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非常羡慕别人脸上的雀斑。”她用手抚摸男孩的面颊说,“雀斑是美丽的东西。”男孩抬起头望着奶奶,天真的问:“真的吗?”“当然!”奶奶反问道,“还有比雀斑更美丽的东西吗?”男孩凝视奶奶的脸,想了一会儿说:“皱纹。”
这则材料关涉到三个人物:男孩、奶奶、小女孩。我们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这三个人物对同一事件观点有差异。
小女孩——雀斑——挖苦
奶奶——雀斑——欣赏
男孩——皱纹——赞美
显而易见,这则故事不是在谈缺憾之美,也不是说我们应去欣赏别人的缺点,而是在告诫人们,应该学会在生活细节上尊重他人,不要轻易的伤害别人,只有首先从心底真诚地尊重别人,才能从别人那里收获到同样的尊重。
三、话题分解法
高考作文,就其内容来看,可以较宽泛地理解为两大类:一是谈人生感悟,二是谈品行修养。前者要求学生写足一个“情”字,后者要求学生写明一个“理”字。对于品行修养这个内涵极宽泛的命题,范围比较大,能表现多个主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落笔难于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从驾驭。学生往往也爱政治化,空讲道理,忽左忽右,大量的堆叠材料,胡乱的罗列事例,全文缺乏一个支撑的框架和明晰的脉络。如何做到既内容充实又思路明晰呢?这里有一个话题的分解与材料的归并问题。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化大为小”: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现举例来说。
[例1]命题作文:谈高尚
第一步:拆解让学生说说哪些行为是高尚的,它的对立面是什么?
高尚善良——凶残坦诚——虚伪仁厚——暴戾宽阔——狭隘淡泊——自利卑劣
……
第二步:构建让学生根据所拆解的子题,选择几个(最好是三个:过多则滥,议不深入;过少则薄,理不全面)方面,用句式一致的句子构成并列段,搭建基本的论证框架。
①有一种高尚叫宽阔,它让我们放眼社稷,心系天下。②有一种高尚叫仁厚,它叫我们厚德载物,雅量容人。③有一种高尚叫淡泊,它教会我们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有了上面的拆解与构建,那么写作起来就如风行水上、轻松顺畅了。下面提供一种非常简易而快捷的行文格式,供参考。
首我承认我是一个世俗的人,但我并不排斥和拒绝高尚
有一种高尚叫宽阔,它让我们放眼社稷,心系天下。正文有一种高尚叫仁厚,它叫我们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有一种高尚叫淡泊,它教会我们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尾选择了与善良为伍,就远离了凶残;选择与坦诚作伴,就淡漠了虚假的伪装;注定与仁厚同行,就会摒弃暴戾与冷漠。胸襟开阔了,你的眼光不再狭隘;学会淡泊了,你就内心变得恬然而平和。(这部分是对拆解的内容作高度整合,是对文章做进一步的提升。)
所以,亲爱的朋友,虽然我们都还世俗着,但我们应该努力去追寻高尚。(文章首尾照应)
四、举一反三法
[例]阅读材料,然后作文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呜喔呜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也在吹响。
伴着这优美的弦乐,带我们去回味田园牧歌式的农家生活,给人一份惬意一份享受。其实,农事耕种是极其辛苦的,平淡甚到乏味。但是,乐观的人总是将平淡的生活诗意化,于是,心灵没有了重压,辛苦也变也了一种最好的享受。请以“将平淡的生活诗意化”为话题作文。
像这样的话题作文,材料中有明确的提示,我们不必在考场上煞费苦心的构思内容,可以就在材料提示基础上作适当的类比,就能放胆写作了。
五、感悟喻意法
有些作文题或题目中的词语含有一定的比喻义,如果没有理解它的这种意义,文章就打不开思路,即使不离题,也难写出好文章来。如06年广东题“雕刻心中的天使”,“天使”就含有比喻义,可以理解为“可爱的、美好的人或事物”,“传播福音的使者,真善美的化身”,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切美好的目标、理想”等。可有的考生不明白这一点,结果,把文章写得偏离了题意。
[例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大家知道,木板在受热受潮的情况下,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因此,聪明的木工会在制作家具的时候,留一道小缝确保家具不变形。其实,“留一道缝”远不止是家具的制作适用,还广泛的适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请以“留一道缝”为话题作文。
“留一道缝”这句话显然有他的深远喻意,还有材料也有提示:其实,“留一道缝”远不止是家具的制作适用,还广泛的适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这句话也挺重要,我们可以从工艺制作想到社会生活,想到说话处事。因此我们就可以把“缝”理解为“说话、做事留有余地”,“做事得注意分寸、讲方法”,这实际上也有一个说话与处事讲究“度”的问题。通过以上挖掘,我们就可以以“给自己留足余地”、“最美的距离:若即若离”、“度”为文题作文了。
其实,今年上海的高考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我们就应深入理解“坎”的喻意,从懒散走向勤苦是必须越过的一道坎,从幼稚走向成熟是必须越过的一道坎,从迷惑走向清醒是必须越过的一道坎——如此下去,人生必须越过的“坎”真不少呢。2007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我们只有理解了“春光”的喻意才能恰当的立意构思。
★作者简介:江辉,重庆市万州区上海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