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钢琴曲《夕阳箫鼓》

2008-11-27

大舞台 2008年4期
关键词:颤音乐段夕阳

嵇 洁

《夕阳箫鼓》原为琵琶古曲,又名《浔阳琵琶》、《浔阳曲》等。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将其改编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钢琴曲《夕阳箫鼓》便是由作曲家黎英海据此改编而来。作品以优美清丽的旋律、丰富多彩的变奏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秀丽的江南景色。作曲家在将古曲改编为钢琴曲时,对原曲的主要部分基本保留,同时对其原有结构作了压缩处理,使其更为精炼。在旋律的写法上,吸取了琵琶、箫、古筝等乐器的演奏技法特点并加以丰富。风格上,保留了原曲的古朴和典雅。在结构上,作曲家采用了中国特有的变奏曲式——叠句曲式。即每个变奏的前半部分可以进行自由变奏和展开,也可以引进新的材料,但结束部分基本不变,构成“叠句”。

全曲分为引子、主题、七个变奏和尾声,共十段。

引子【江楼钟鼓】,Tempo a piacere,速度可以随兴处理。开始的同音反复由疏而密、由慢到快,模仿远处传来的阵阵鼓声。其后是模仿箫的同音反复。两者汇合于来自于主题核心的反向琶音。反向琶音、下行装饰音和引子结束前的华彩句,都使人联想到夕阳映照下江面水波荡漾的景象。

主题【江楼钟鼓】,有节制的行板。右手缓缓奏出乐曲轻巧委婉、富于江南风味的基本主题,展现出清淡幽远、充满诗意的意境。主题的核心是开始的两小节,后面以此为主导作各种模进和变化处理。其中,各个乐节和乐句的首尾全部用同音连接的做法叫做“承递”,民间形象地称其为“鱼咬尾”或“连环扣”。用“承递”贯穿全曲,是这首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变奏一【月上东山】,中板。乐曲的主题旋律移高四度出现,进行自由模进。伴奏织体改变为波浪式的琶音音型,如同潺潺水声,描绘出银波万里的怡人景色。

这一变奏的后半部分采用了“合头换尾”的变奏手法。结尾用一串上行的琶音引出带颤音的长音bA。这个音既是本段的结束,又是下一段的开始。

变奏二【风洄曲水】,节奏自由。长音bA引入后,旋律核心再次提高,并以更加密集的节奏加以装饰,到第三乐节回到原调,之后进入自由的华彩,前半部分结束。这样,前半部分构成完整的“起、平、落”结构。曲折的旋律体现了江风拂水、水波回旋的景象。后半部分,左手的波浪式琶音和右手的八度音重复延续和加强了前面部分的气势,然后汇合于双手的八度音,乐段结束。

变奏三【花影层叠】,慢板。乐段前半部分出现了新的旋律。与主题相对比,音区较低、气息也较悠长。紧接着出现的颤音和短琶音组合,把旋律逐渐引入了以颤音为主的短小乐节的重复。乐段最后结束于带颤音的bA,引出下段。

插部【云深水际】,慢板。本段处于原曲的中心位置,情绪与前后形成对比。

变奏四【渔歌唱晚】,小快板。旋律结构扩展为4小节,中间一个很小的停顿把旋律分为两半,用高音区的大二度或大三度的和音模仿原曲中琵琶的“拍板”,增添了乐曲抑扬顿挫的感觉,最后结束于主题的固定终止型乐句。本段同样具有“起、落、平”的结构。

变奏五【洄澜拍岸】,慢起渐快的小快板。本段的前半部分,左手琶音和右手长颤音的组合作自由模进,表现出归舟的桨声。旋律逐渐发展,用“加尾”的方法延长旋律核心。旋律的节奏韵律随之改变,由前面的歌唱性较强的舒展旋律发展为脉动性明显的短促节奏。开始的“慢起渐快”是中国乐曲中常见的传统节奏型。这种节奏类型具有较强的推动性,能够有力地带动情绪的向前发展。乐段的最后,用一个短琶音作了自然的过渡,引入到下一乐段。

变奏六【桡鸣远濑】,慢起渐快的中板,由短琶音引出,是前面变奏五的延续和发展。旋律由左右手交替作四、五度的反向分解和弦组成。从本段第4小节开始,旋律与变奏五相同。随着织体的变化和发展,前面变奏五中的桨声化为轻盈的月光波影。

变奏七【欸乃归舟】,慢起渐快。开始时,主题“加头”,从中音区向上模进。全段全部由八分音符贯穿始终,是全曲中唯一的一段上行模进,音乐快速、热烈。从第8小节开始,本段重新回到变奏五的旋律。在前面已经逐渐加快的基础上,要求再次加快,情绪也更加激动。到第二次重复,速度已经达到急板。两次重复后,出现主题的再现。主题出现在左手部分,节奏放宽,并将织体加密,造成宽广、庄重的效果,达到全曲的最高潮。表现出江涛起伏、浪花飞溅的景象。叠句通过节奏的拉宽与紧缩,巧妙地构成模仿的复调。即低音声部将叠句旋律放宽,高音声部不断地重复原来的叠句。通过扩展了结构的叠句,高潮部分逐渐走向稳定和沉静。

尾声,自由的慢板。本段中,对比复调把叠句和主题交织起来,叠句加以变化。三次补充终止后,音乐缓缓结束。前面的各种声音——箫声、鼓声、水声、桨声等都渐渐消失,夜色恢复了平静。

独特别致的写法和优美雅致的格调,使《夕阳箫鼓》具有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成功地在钢琴上表现了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作品既发挥了西方乐器钢琴的种种演奏技巧,又将各种中国民族乐器模仿得惟妙惟肖,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给人以高度的美的享受,是中国钢琴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颤音乐段夕阳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春天的证词(外二首)
视唱练耳与钢琴
一千零一个愿望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解读钢琴作品《筝箫吟》
浅谈肖邦夜曲Op.9No.2颤音技巧的训练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