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斯克里亚宾24首前奏曲中看肖邦的影子

2008-11-27郭晓伟

大舞台 2008年4期
关键词:前奏曲肖邦

郭晓伟

【摘要】斯克里亚宾这位音乐史上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在创作早期也是一位浪漫主义的继承者,早期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对肖邦的崇拜,本文将透过Op.11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来探寻肖邦对斯克里亚宾和声创作技法的影响。

【关键词】斯克里亚宾 前奏曲 肖邦 和声技法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Alexander·Nikolayevich·Scriabin 1872-1915),是俄罗斯众所周知的钢琴家、作曲家,其前奏曲Op.11(1888-1896)属于他早期作品,在这些早期的作品中,斯克里亚宾的神秘主义创作风格尚未成熟,处处透露出一种对浪漫主义风格的继承,尤其是钢琴诗人肖邦对他的影响极为深刻,作品Op.11的第一首与肖邦前奏曲Op.28的第一首相隔不到50年,两部作品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肖邦的和声语言处处体现出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打破以往的秩序与理性,重视自由和激情,追求个性化带来的艺术交融。在不断的调式交替与转调中变换和声,达到新奇的音乐效果,利用丰富的和弦结构与功能性和声基础上的和弦外音,赋予和声以色彩性与描绘性。在不失逻辑性与严密性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发挥和声的动力性,开拓出和声的新领域。本文将通过Op.11与Op.28的对比,浅谈斯克里亚宾在和声技法上对肖邦的效仿。

一、系统的调性结构与微型化曲式

大家熟悉的前奏曲这一器乐题材形式一般位于其它音乐段落(或赋格)之前,或构成组曲的第一乐章和歌剧的管弦乐引子,其源于欧洲早期教堂管风琴手在圣咏合唱前活动手指的练习,因此具有短小、快速、即兴的特点。后来在巴洛克时期JS巴赫的作品中,前奏曲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升华,直到浪漫主义时期,肖邦将前奏曲搬上了独立演奏的器乐舞台。

在作品的调性结构上,斯克里亚宾的op.11采用了平行大小调五度循环的顺序安排调性,这一点同肖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完全一样,同样受到了巴赫十二平均律的影响,按照了十二平均律的半音顺序、同名大小调排列。在曲式结构上,斯克里亚宾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吸取了肖邦前奏曲凝练的特点,只采用了乐段、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等小结构曲式形式,用这样的曲式结构形式来表达乐曲短小简洁的乐思是再合适不过了,不同的是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在曲式的运用上略显灵活,相对肖邦来说更显复杂,主题呈示之后各部分发展相对自由。

二、功能性和声构架

纵观两部作品,仍然以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为主要和弦形态,调内大小三和弦、属七和弦、带有变化音的重属七和弦、副属和弦(包括它们的属变和弦)以及部分减七和弦等仍是其最常用和声语汇的内容,Ι—V—Ι的和声进行仍占重要位置,这不仅体现在乐曲的段落开头和结尾,而且也体现在乐曲总的和声逻辑上。(见例1)

从谱面我们可以看出,左手声部旋律化的伴奏织体衬托着上方声部半音下行,并有持续音和延留音的装饰,但音乐总的和声支持仍然是功能性和声,由主调g小调的Ⅰ-Ⅴ-Ⅰ转至关系大调降B大调的Ⅴ2-Ⅰ6,再转回主调g小调。

斯克里亚宾还经常用加六音和九音、或者加倚音形式的含混主和弦,达到音响上的模糊效果,如下例开始主和弦用调式二级音引入。(见例2)

三、半音化进行与线性化和声的运用

半音化是一种有特殊表现意义的风格和手法,它包含半音的声部进行、和弦结构与和声进行、调性的频繁变换、调性的游移、隐蔽等等。肖邦的作品中半音化使用频率很高,在调内形成高度半音化,并利用这些和弦外音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殊音响,如前奏曲op28第21首,旋律内声部与低音使用了连续的半音下行进行,高度半音化的线条进行使得和声色彩变化更加丰富。

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中也使用了半音的写作手法,如在旋律的写作上常采用装饰性半音化的写作手法来增添音乐的色彩,使音乐的旋律表现力与和声色彩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总体来看没有肖邦用得那么频繁和明显,如op11第9首、第11首、第17首等,尤其是第6首中(见例3)左手八度半音下行与旋律内声部的半音下行相呼应,引出了重属到属的和声终止,从乐曲写作手法上与肖邦op28第22首有异曲同工之处。

另外在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中,常使用增六和弦这一半音化和声中的重要变和弦,融合半音性、紧张性、游移性与色彩性于一体,具有浓厚的半音化色彩。(见例4)

这些半音化的线性和声的使用不仅可以加强和声的紧张度,丰富和声色彩,还可以削弱和弦之间的功能关系,增添了和声的模糊性与游移性。另外各个声部或主要声部呈线性进行的和弦(即线性和弦)也在线性思维的影响下出现并起到了延伸与填充作用,达到了发展音乐的目的。如肖邦前奏曲op28第2首、第8首、第9首、第16首等。

这一和声手法的运用在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op11中也随处可见。(见例5)

谱例中第四小节第2拍弱位上的e音构成了#c小调Ⅵ级上的七和弦第三转位,起到了延伸了#c小调Ⅴ和弦的作用。

四、持续音用法的偏爱

不管是主持续音还是属持续音在两部作品都被使用,尤其是在斯克里亚宾的作品中频频出现,他不仅将持续音用在结尾处(属持续等待到主的解决)或结构内部(某声部的持续贯穿),还可以看到持续音在乐曲一开始就作为主要第1首、第7首、第8首、第19首等。(见例6)

大多数作曲家在早期的音乐创作中,均受到一些前辈作曲家的影响,通过分析,很明显的看出斯克里亚宾的早期创作受到了肖邦的影响,也是因为如此,才有人称他为“现代肖邦”。但斯克里亚宾的作品中却看不到受民族音乐影响的旋律和素材,这一点与肖邦不同。虽然斯克里亚宾的早期作品中有学习前辈作曲家的地方,但并不是完全的模仿或翻版,他在引用类似音乐表现手法的同时也在做着自己的创新,他后期作品中神秘主义就是很好的例证,荀白克(HaroldC.Schonberg,1915-)曾评论过斯克里亚宾的早期作品说:“在他的早期作品中,的确有很强的肖邦元素,但不表示肖邦的风格多于斯克里亚宾的风格。”

参考文献:

[1]牛津简明音乐辞典(第四版)[Z],[英]肯尼迪、[英]布尔恩著(唐其竞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半音化的历史演进,桑桐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前奏曲肖邦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闲适生活
肖邦的魔法
肖邦的魔法
肖邦的魔法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肖邦前奏曲作品谈
前奏曲
音乐小百科(十)
小狗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