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历史有效教学的三个层次

2008-11-26童金辉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有效率

童金辉

【摘 要】 本文主要从教学的“有效益、有效率”、情感教育、服务人生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对教师的有效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实际性的思索。

【关键词】 有效益、有效率 情感教育 服务人生 历史有效教学

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呢?有效的历史教学至少有这样两个目标:一是《历史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学指明的方向,即“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是任鹏杰老师所揭示的有效教学的深层次内涵:“有效的历史教学只是‘下位目标,但必须从属于历史教学的‘上位目标——服务人生,亦即用‘整体历史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这才是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这才是标准,才是衡量历史教学是否有效的尺度。”①两者应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一个整体,没有第一个目标的达成,第二个目标只能是水中花,雾中月。

那么,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怎么教才能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怎么教才能服务于学生的人生?课堂上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该立足于哪些方面呢?近期笔者听了三位教师的几节课,本文就以他们的几个教学片断来谈谈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有效教学首先要保证教学“有效益”、“有效率”

有效的历史教学,首先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合乎教学规律,与历史的课程标准相符合,与教学目标的要求相一致,并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领会掌握每堂课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层次,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1.有效益

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②。对历史课堂教学来说,有效益是指师生互动过程中历史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情感的体验与预期教学目标一致或吻合。

教学片断一:在进行《“人是万物的尺度”》一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指出教材所叙述的几位智者代表性人物,并引出他们的核心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下是师生之间的教学情况。

师:大家看到这句话肯定有许多想法,这句话是人类历史上很伟大的一个命题,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看法,不知道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想法,你是否赞同这句话呢?

(学生相互讨论)

生:我不同意“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论点。我举个例子,比如,人们去动物园看猴子,给它东西吃,逗它,跟它玩,猴子一吃游客给的香蕉,看猴的人就笑了,这是我们人的看法,可是,也许猴子也在想,这些人类怎么这么奇怪,喂香蕉,有什么好喂的?就算猴子吃了人给的香蕉,猴子也未必是被人逗乐,很有可能,它在吃香蕉的时候也在得了便宜又卖乖——在偷着嘲笑人呢!因此人有人的尺度,猴子有猴子的尺度,人不是万物的尺度。

生:我赞同“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论点。我也以猴子为例,在动物园人给猴子吃香蕉,就说明了即使是猴子这样聪明的动物(没考证),也是受人类的支配,世界上所有的规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因此人是万物的尺度。

生:我不同意前面一位同学的观点,我们看到即使猴子被人关在笼子里,人还是不能左右其思想,它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还是以自己的想法为转移的,并不是以人的标准进行,说明人不是万物的尺度。

……(许多学生都围绕猴子话题展开讨论,教师看到情况不对连忙制止了这个讨论)

在以上讨论环节中,教师的本意是想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当时神学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下,这个口号的提出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关系的思想束缚,否定了神的存在,首次将人置于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心。但这句话也流露出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色彩。学生围绕着猴子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学生的想法完全超出了教师的教学设想,使教学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出现脱节,教师只能让讨论草草收场。在这个环节中,达到的目标充其量只是“人是不是万物的尺度”,没有使学生认识到其对思想解放的作用,因此学生的讨论是没有效益的,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是如此。如果在讨论前,教师向学生说明讨论时要关注“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提出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在当时背景下去理解这句话的价值,讨论就不会变成一种无谓的争论。

2.有效率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根据这个定义,可知“效率”一词是与时间紧密联系的。可以这样理解:教学有效率是指教师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等)或教学所耗获得了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或教学所得,即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实现教学目的,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片断二:(出示材料)

甲 乙

春愁难遣强看山, 北上联军八国众,

往事惊心泪欲潸; 把我江山又赠送,

四百万人同一哭, 白鬼西来做警钟,

去年今日割台湾。 汉人惊破奴才梦。

这是教师在分析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背景时引出的甲、乙两段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背景一直以来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因为此时的清政府统治经历从日益腐败到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经历了从民族危机的加深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学生对这个社会背景是较难理解掌握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又找不到很好的材料,课堂中常常需要花一番时间来说明,但这个知识点在本课中既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因此如将教学时间大量花在这里必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而这位教师引用的这两段材料,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的背景,短短几分钟时间就把这个历史背景轻而易举地交待清楚了,甚至教师不用分析,让学生看看这两段材料就一目了然了。

45分钟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战斗的主战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注意教与学的方式、方法,要向45分钟的课堂要效率,要让学生掌握更多、更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多地找最简单最明了的方式来解决一个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的效率。

第二层次:有效教学还要让学生的思想有“震撼”

没有思想的碰撞不可能产生思想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该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环境让学生的思想产成共鸣,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为“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迈好步,起好头。

教学片断三:出示油画《苏格拉底之死》(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名作,1787)

(教学导入)这幅画鲜活生动地记录了苏格拉底临终受刑时的情景。据柏拉图《裴多》记载,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到受刑共有30多天之久,在这30多天里,苏格拉底天天在监狱里与他的门徒谈论灵魂、生死和永生等问题。

就在行刑的前一天,他的弟子们还极力想说服苏格拉底逃亡,他的大弟子克力同甚至已经买通了狱卒,但这些建议都被苏格拉底礼貌地拒绝了。他要服从城邦的律法,同时又要坚持自己的理性,所以他只有一个选择——死。

当接过毒杯的那一刹那,我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的神情安详而高亢,丝毫也没有因为面临死亡而表现出任何哀伤和怯懦,他的举动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狱卒掩面而泣,弟子们嚎啕大哭。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苏格拉底从容、淡定地面对死亡呢?

(进入教学过程)……

(结束语)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苏格拉底之死》这幅油画,我们从哪里开始,就在哪里结束。在这个人情日益冷漠的时代,让我们像苏格拉底一样关注人、肯定人、热爱人吧!但愿苏格拉底面对死亡时的从容和淡定能够激励我们去坦然面对我们面临的困难吧!

这是教师在讲授《“人是万物的尺度”》一课时的导入语和结束语。在这里这位教师通过自己富有感情的描述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沉静在苏格拉底死前的那个画面中,被深深地感染了,而最后的结束语再一次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我想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所需要的,即有效的历史教学应是注重历史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价值观的教学。就像齐健老师所说的:“教学的‘有效应着眼于有效促进学生生命整体发展的课堂……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当是——震撼,以及震撼之后带来的长久的思考!”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与以往课程改革的不同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入了课程目标,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历史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使之坚定,从而服务于学生的人生,服务于我们的社会。因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育的生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情感价值功用,否则,即使学生把历史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如不能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这样的历史教学根本算不上是有效的历史教学。在这位教师的教学中,通过《苏格拉底之死》让学生领悟到了坚持真理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的精神以及乐观的、积极进取的、不畏艰苦的高贵品质,从而为其人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上这样的课,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有益升华。

第三层次:有效教学的最终取向是让学生“服务人生”

历史学从本质上就是总结“人”的发展历史。历史教学担负的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宏观来说是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服务,从微观来说是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服务。人类发展进步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但说到底就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主导着教师的教学”。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也是有效教学的最终取向。

教学片断五:选择:沉睡?睁眼?

选择:顺从?变革?

选择:守旧?创新?

这是在上《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课时教师所设计的总的板书,分别说明在鸦片战争后、甲午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先进的中国人该如何选择?通过教学使学生得出先进的中国人分别选择了睁眼、变革、创新(革命)。最后,教师又出示这样一段材料:

每个人的前面有千条万条的路可以去选择:你可以选择顺其自然地行走,也可以选择逆水行舟;你可以选择做一只禁锢在喧嚣闹市里的笼中之鸟,也可以选择在山川湖泊做一只自由飞翔的闲云野鹤……选择是自由的,那么在当今多样化的社会中,你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呢?

这位教师通过板书的设计和教学让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方法:从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顺应时代潮流做出选择说明,我们在选择人生时也要顺应时代,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最后的提问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我们应该以国家的需要、时代的呼唤、个人的特长兴趣和爱好等这些标准来选择自己的人生,从而使自己逐步树立和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

有人说:“教育的真实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使他们能够完成那些在教育之前不能完成的事情。”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可以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有无进步和发展是对有效教学质的规定,进步和发展的程度是对有效教学量的把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表现为通过老师的教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些方法的掌握最终是以服务人生为目的——“以史为鉴”,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这是历史教学的终极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有效的历史教学首先是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有效率,在此基础上还应使学生的思想受到震撼,以及震撼后带来的长久思考,最后用学到的方法来服务学生的一生,使学生能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①任鹏杰.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5):5

②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25

③齐健.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5):11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有效率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osthole binding to human serum albu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