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悉心培育特色专业脚踏实地做强品牌

2008-11-24周雪峰

大舞台 2008年3期
关键词:品牌办学特色

周雪峰

[摘要]调整办学思路,寻求全新发展机遇和平台是中等艺术职业学校迫在眉睫的大事。扬州文化艺术学校一班人通过冷静研析,觉得只有坚持立足本源,贴近市场,打造品牌,走特色办学的道路,才能逐步走出困境,并为此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办学;特色;专业;品牌

文化扬州品牌的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底蕴与个性的彰显传承,文化艺术事业、产业的繁荣,离不开一批批艺术后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扬州文化艺术学校作为苏中地区唯一的一所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为此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与贡献。

我校始建于1958年,建校40多年来,相继开设了扬剧表演、影视技术、器乐、声乐、舞蹈、木偶表演、曲艺表演、舞美(灯光、音响)、工艺美术、室内设计、装潢设计、电脑美术设计等专业。90年代初期,江苏各艺术中专校全面铺开群众文化艺术(声乐、器乐、舞蹈)专业的招生,一度激发了艺术的办学生机,然而时至90年代中后期,国家普通中专招生政策优势与引力迅速减弱;高等学历教育快速升温;办学市场放开,同类办学个体激增,竞争加剧;系统办学在大教育市场中的生源份额明显萎缩。以群众文化艺术专业为办学主导的方向已难以维系,1999年至2001年,学校办学每况愈下,年招生人数下滑至60人,有些专业已难以开班,有限的在校生(不到150人)流失现象严重,教职工心绪极不稳定,有几名同志选择了另谋出路。学校发展陷入尴尬。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办学思路,寻求全新发展机遇和平台迫在眉睫。学校一班人通过冷静研析,觉得只有坚持立足本源,贴近市场打造品牌,走特色办学的道路,才能逐步走出困境。

一、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积极探索专业办学优势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作为一所国办中专校,一直习惯于统招统分,忽视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导致生源质量既少又差,培养过程墨守成规,毕业生没有出路。

面对学校出现的生存危机,我们进行了认真调查和反思,通过对宏观艺术人才需求市场的分析研判,结合学校几十年来各类艺术专业办学的实际,逐步认识到走出困境、实现突破的关键必须植根于扬州自身土壤,必须整合利用市内外艺术教育资源,必须从“国办”的依赖中走出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贴近市场并服务于市场,走特色办学之路。

我校适时将舞蹈专业定为重点建设的优势特色专业。主要依据是:第一,学校从90年起,开办专业舞蹈班,通过十多年的专业办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第二,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逐年上升,供不应求;第三,多年的舞蹈专业师资储备已达15名,占全校专业教师的40%;第四,学校建成的九个练功房及相关教学配套设施为舞蹈专业的规模办学提供了可能与保障;第五,六年制长线舞蹈专业的生源竞争相对较小,小学毕业生利于培养,出精尖人才的可能较大。经过近三年的全力攻坚,我校已逐步建立起了以中国舞表演为主体,戏曲、声乐、器乐、影视舞台技术、美术等门类相对齐全的中等艺术教育专业体系,并初步实现了从小班尝试到形成规模、创出特色、办出个性的目标。目前舞蹈专业在校生已达269人,9个班级建制,超过了三年前的在校生总数,在全省九所艺术类中专校中,我校舞蹈专业在校生数已居于首位。

2004年初,江苏省教育厅向各中等职业学校下发关于创建省职教示范专业的通知,我校逐一对照示范专业创建标准的51类80多项指标后,感觉差距较大,曾一度对是否申报、能否成功持犹豫心理。通过对十多年舞蹈专业办学历程和最新成果的回顾梳理,本着以创建促发展、求规范的目的申报创建,并积极按标准规范完善基础工作。经过严格评审验收,2004年12月,省教育厅正式发文,批复我校的中国舞表演专业为省职教示范专业,从此,省内诞生了第一个省级舞蹈示范专业。我校品牌学科建设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将招生、教学、管理、就业当作系统工程来抓

(一)招生工作盖边沉底,做细做实,争取生源的同时,优选生源。

艺术人才的科学选拔,准确把握生源群基本素质、严格进口限制,是出人才、出成果的前提。基于这一认识,我校变原来被动坐等生源为主动寻找生源,并把考生的先天艺术禀赋与可塑性作为办好专业的第一道关,经过改革招生体制和政策,调整考核措施。2002年至2004年,学校招生连续实现历史性突破,在校生总数增至600多人。其中小学起点的舞蹈专业在校生占2/3,生源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把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成果积累作为办好优势专业的关键。

首先努力引进优质师资,打破全额单位编制束缚。始终把教师当作办好学的主力。

我校列入全额编制的教职员工仅有36人,为了不断优化强化舞蹈专业师资队伍,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一是根据重点专业建设的用人要求,严把进入关,以公开招聘考试的渠道进入进编,确保质量;二是主动出击,到各大名牌艺术院校上门求贤,高待遇引进优秀毕业生,人事关系不能进编的,则采用校内聘用形式引进;三是将国内外知名专家请进来,进行传、帮、带,拓宽视野,引导规范,以此提升校内教师的业务素质层次。全国著名舞蹈教育家、前线歌舞团一级编导梁素芳教授被聘为我校名誉校长,她和江苏省歌舞剧院汤建平教授连续七年应聘来校常年授课,风雪无阻。原北京舞蹈学院院长、全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吕艺生、原广东舞校校长、著名民舞专家潘志涛亦被我校聘请担任客座教授。同时,为了保证教学计划中古典芭蕾基本功训练课程的教学效果,学校专门聘请俄罗斯著名古典舞教授塔吉扬娜和纳吉日塔来校任教,开创了江苏省艺术中专校聘请外籍教授常年授课的先河。我校常年聘请的校外教师共计60余人,是在校教师的两倍。四是强化舞蹈师资的继续教育与再提高。包括助教在内,有近20名教师参加了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基本形成了一支校内外结合、稳定规范、素质全面、适应性强的专任教师队伍。

其次,不断更新教科研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质量为中心,走规范办学之路。

中国舞表演专业的脱颖而出,是我校坚持走教学改革之路的结果。感悟人生、感悟艺术、感悟肢体语言,是舞蹈教育的内涵所在,学校以此为中心,不断更新教科研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思路,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既利用口授、身示、自悟等传统教学方法狠抓课堂基本功训练,又引进现代电子信息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感悟力,同时通过阶段性编排课堂教学剧目、参加校内外各种演出和比赛、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专业技能竞赛等途径,培养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在中国舞表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积极构建“分层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模式”,注重实践,突出技能,促进了教学管理改革效果的提高,得到了省教育厅示范专业评审专家的好评。

再次,根据学生年龄结构特点,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与成人教育。

中国舞表演专业学员均系小学起点生,培养学生专业兴趣,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尤显紧要,为此,我们实施学校、家庭、学生协议式管理方式及开放式办学、“封闭式”管理的模式。坚持爱国、成人、求艺、德艺双馨的综合素质教育思想。日常管理注重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通过辩论会、专业大赛、特长展示、生日晚会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刻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和合、诚信、求是、创新”的良好禀性。

同时,敢树大目标,敢啃硬骨头,敢向自己挑战,积极倡导、大力奖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重大比赛。

学校明确制度化表彰与奖励政策,积极倡导师生参加各级各类重大比赛。三年来学校已对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的近50名师生进行了公开表彰宣传与物质奖励。办学成果是对办学实力、办学质量的直接检验,是社会认定,业内专家和教育教学专家认定,领导认定的过程。作为艺术类专业学校,全校上下统一思想,备足信心,形成了踊跃参加、敢于挑战各类赛事的良好风气。通过努力,我们成功实现了几个“零”突破与全新尝试。继毕业生王佳维参加全国“独双三”舞蹈大赛喜获铜奖,破江苏建国以来此类赛事获奖零记录后,2003年,我校投入30万元创作排练的古典群舞《荷塘语丝》一举获得全国第七届“桃李杯”舞蹈大赛表演三等奖、作曲三等奖、创作优秀奖,再破江苏建国以来该项赛事零记录,被省文化厅列为2004年全省文化工作重大成果之一;2006年,学校精心打造的水乡地域特色舞蹈《杨柳轻扬》再度冲击国家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八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一举获得表演、剧目、作曲三个三等奖;与上届参赛所不同的,一是赛是规格提升为国家级政府奖,二是我校此次参赛的学员并不是毕业班学生,而是六年制舞蹈专业四年级的学员,其三,同台竞技的竞争对手增加了北京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著名的艺术高校。继88届毕业生李政成成功摘取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后,我校04届舞蹈学生杨丹丹获03年扬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冠军、04中国同里水乡丽人大赛季军。我校采用舞蹈专业教学成果汇报演出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投入10多万元创作《舞之恋》纯舞蹈专场节目在扬州大剧院公开展演七场,观众7000多人次,场场爆满,票房收入30多万元。不但展示了舞蹈专业教育教学效果,也创造了省内艺术学校教学成果展示市场化的零记录。三名04届舞蹈毕业生报考南京艺术学院,专业成绩均名列南艺前十位。三年来,省市各家媒体对我校办学成果的宣传报道已达数百次。

优势品牌专业的成功建设打造,办学成果的取得与彰显,为学校走出困境、引领带动其他学科建设,寻求长远发展注入了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办学社会形象显著提升,美誉度越来越高,招生数量、质量每年都有突破,在校生从2001年的不足150人增至近800人。伴随《荷塘语丝》、《杨柳轻扬》两个江苏水乡地域特色舞蹈在全国大赛中的亮相与获奖,来自社会各界、媒体的关注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更是给予了肯定,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同时,来自各行各业重大文艺演出活动的邀约已接连不断。几年来,学校百人演出团分别应邀参加了全运会、省运会开幕闭幕式的演出,中国扬州每年的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的演出,中共江苏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演出,全国第十二次民政工作会议的演出等。如此种种,无疑是对坚持走品牌特色办学之路理念的验证与回报。

三、注重创新毕业生毕业就业指导工作,努力保持与市场需求实际的良性互动

毕业生就业率是检验一个中等以上专业院校实际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某一具体专业市场需求状况的参考标准,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我们走出去看市场,主动寻求合作伙伴,目前我校已与十家艺术类高校及五十家军地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的关系。与此同时,学校着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良性发展。我们设定了两个培养目标:1、对入校文化基础一般的学生,在确保文化合格的前提下,重点修好专业,毕业后凭所学专业直接就业,就业去向主要为:专业文艺团体、大中型企业艺术团、各级文化馆站、中小学、幼儿园艺术师资、大中型企业公关岗位以及以文艺特长生推荐入伍等等;2、对入校文化、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结合个人志愿、家庭条件进人我校专门开设的高考班学习,为上一级专业艺术院校输送人才。

由于办学社会影响的好转,近年已打破原先毕业生供需洽谈活动的传统做法,明确限制性设摊招聘,敢向用人单位说“不”,一是向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单位说“不”,二是向录用低年级学生的单位说“不”,力求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身的办学形象负责。实践证明,我们并没有因为抬高门槛而失去合作伙伴,相反,更多更好的用人单位纷至沓来。2004年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一次性预订率达95%,尤其是舞蹈专业毕业生已明显供不应求。由此,全校上下热情高涨,进一步增添了培育特色、打造品牌专业的信心与决心。

改革催生希望,创新促发激情。中国舞表演专业晋升省级示范专业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将坚定不移走特色办学之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品牌办学特色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旅游经济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