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人物中把握角色在体现人物中塑造形象
2008-11-24马翠花赵庆辉
马翠花 赵庆辉
塑造人物形象是对演员综合实力的最佳检验,更是对演员自身水平的直接挑战。对于演员而言,如何把人物形象塑造到位,关键是在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上下功夫,尤其是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中,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
理解人物是演员把握好角色、塑造好形象的重要前提。其中,最为关键的在于把握住人物的性格基调。因为演员塑造人物,是把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变成直接可见的、具体的舞台和银幕形象。也就是说,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握和表演,使剧中的人物从剧本中走出来,使广大观众能够更亲近、更理解他。所以,理解人物最直接的依据是剧本。演员要在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剧本的基础上,才能够深刻理解自己扮演的人物,才能把握住人物的性格基调,才能把所扮演的人物形象生动地体现出来。
抓住人物的性格基调,究其实质而言,就是要去测定人物性格的深度,去探寻人物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人物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一个具有个性的人的内心真髓。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人物最本质、最核心的方面,是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国外一位著名作家曾经说过:“情节是性格的历史。”人物性格是在构成情节的矛盾冲突中显示和发展的。正因为如此,我认为,要抓住人物性格基调,就必须从情节的发展中去发现,从人物在情节展开的每个事件中去把握,从人物做些什么和怎样做的行动中去探求。
必须深入生活、体验实践。尽管说演员要反复钻研剧本,分析每个情节,琢磨人物的每一句话,透过字里行间探索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心目中形成角色的雏形,但这只是在舞台和银幕上塑造鲜明形象的先决条件。对于一名演员来说,仅仅停留在通过研究剧本来理解人物,这远远不够。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就是深入生活。因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惟一源泉,艺术的灵感也来源于生活。如果演员对人物只有理性的分析理解和一般的感受,对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理解不深的,更是演不好的。演员必须从生活中获取对人物直接的感性体验,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才能够真正把握好、理解透人物的性格基调。可以说,演员生活经验的多少、生活阅历的深浅,是理解人物、体现人物的决定性因素。除此以外,还在于演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对人物的理解是深是浅、是对是错,最根本的取决于演员自身的文化知识、艺术素养和思想水平。当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日积月累,不断提高,不懈努力,也是没有止境的。对此,我的体会也很深刻:演员的表演,一举一动、音容笑貌是具体的,他要把一个人全面地展现在银幕上,因此他应当尽可能地接触到与剧中人物相近的活生生的人,亲自感受他们思想的火花,情感的波澜。著名京剧演员李少春有段论述很有说服力,他说:“角色没有变,但演员会变,他的思想认识不可能长期停留在一点上,他提高了、发展了,对角色会有新的认识,那么他所掌握的扮演同一角色的技术和分寸也必然会随之有新的发展与新的变化。”
体现人物,即把人物形象表演出来,把人物形象刻画出来,把人物形象塑造出来。而如何能够体现好人物呢?在多年的表演实践中,我体会最多的是,要把握住体验与表现的完美结合。因为表演艺术是体验和表现的统一,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演员不能仅凭自己的形体、声音去表演,他必须要投入自己的思想、心灵和感情。一个冷漠的、缺乏热情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好演员,只有富于情感的演员才能抓住观众。应当说,我国的戏曲表演十分注重表演的外在形式,注重锤炼出各种细腻、优美的表演程式。但戏曲表演恰恰主张既要“形似”又要“神似”,认为“形似非神似,神似才为真”,“形似者为下品,神似者为上品。”“神似”就是要把人物的精神气质、内心情感体现出来。这只靠模仿感情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不到的。所以说,演员既要生活于剧作的规定情境之中,同时又要有高度的控制力;必须具有一种双重意识,在充分表露一切适合时宜的感情的同时,还应自始至终注意每个细节。
当然,体验不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演员不能为体验而体验。因为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为了使表演更充实、更真实、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人物的内心活动最终要准确、鲜明、细致地表达出来,让观众感受到。表演反对内心空虚,反对没有充实的内在感受去装腔作势。人的思想感情的活动总是要通过相应的表情、动作表现出来。盖叫天讲:“表演起来,就要真演戏,发于内,形于外,出于自然,形成自然的身段,任其自然,不可矫揉造作,但也要靠脸部有深厚的基础功夫,才能把复杂的内心活动通过眼神眉宇之间如实地、有层次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内在的情感必须通过外部的动作表露出来。因为外部动作总是有其内心活动的依据,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连的。内在情感能激发产生相应的外部动作,而外部动作也能反过来激发产生相应的内在情感。在这方面,着重于把握表演的分寸感。一是要注重手势的运用。当然手势不能太多,因为多余的手势,会使表演模糊不清,单调乏味,不相连贯。所以,在着手创造角色的外形,把他的内心生活和外部形象在形体上表达出来之前,要清除一切多余的东西。唯有如此,动作上的表达才能更加具有精确性。为此,演员要尽量节制自己的手势。二是要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分寸感不仅表现在外部动作的控制上,更主要的还是准确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这就要求演员必须过好表演中的语言关。语言和动作是表演的两大支柱。语言较之于动作,能够传达更复杂、更深刻、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和感情。语言和动作一样,都是人的内在思想感情活动的产物,而语言是人的思想的最具体的表达,最能倾诉复杂、细腻的感情变化,亦即所谓“言为心声”。说台词同样要动之于衷,言之于表。语言本身也是动作,同形体动作一样,有着它的任务、目的和规定情境,是运用台词的内容和说话的语气、语调、节奏变化来表达的。演员必须抓住台词的任务、目的、规定情境,体现出语言的动作性才能说好台词。三是要注重以“我”为主。因为,任何角色的塑造,都要从自我出发去塑造多种性格的人物,从而在理解和体现人物中不失去自身的魅力。
因此,理解人物、体现人物是演员塑造好人物形象的必然要求。但要真正塑造好人物形象,还需要刻苦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知之非艰,行之惟难;艺海无涯,勤奋为舟。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演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