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教学法探析
2008-11-21宋从信
【摘要】所谓复述教学,就是通过对一经典文段先阅读分析,而后复述背写,进而学习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教学形式。在复述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在规范、连贯后再追求生动与创造,让学生觉得语文也是一门内容具体、学而能成的功课,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复述教学法 学习语言 运用语言 学习积极性
在常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乏字词的识记与文章的条分缕析,但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许多老师习惯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授,然而语文水平和能力却不是听出来的,而是学生读、记、写出来的。我们并不否定老师富有激情的精细讲解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的作用,但这对于学好语文来说,绝对不是最关键的。
我们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指导着他们采取简单实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去主动、自主地学习、训练,以达到提高语文成绩的目的。
一、什么是复述教学
所谓复述教学,就是通过对一经典文段先阅读分析,而后复述背写,进而学习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教学形式。
这是在诵读背诵之后,提高敏锐感知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模仿,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对他的语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不同环境的熏陶渐染,才使城乡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差异。所谓复述教学,实际上就是强化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功效性,为学而读,为用而学,针对性强。
二、文段的选择与分析
复述教学法首先要做的是选择合适的文段作为复述材料。
1.选择经典文段
(1)忌杂。不管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一股脑儿的找来介绍给学生,目不暇接的结果,必然是浮光掠影,这样,很难让学生培养较为稳固的语言感知力。“著名的”不一定是最“管用的”。譬如练习书法,要从“一家”开始,而不能同时学习柳体、颜体,行书、楷书。所以,在某段时间内,要选择同一作家或风格相近的作家作品作为复述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同时段内,可介绍不同作家和风格的作品;表达方式的选取上也应如此,先记叙、描写,而后议论、抒情。
(3)文段选取兼顾课内与课外。
这样的作家作品很多。仅提供适合高中阶段的一种选择:冰心——林清玄——张晓风——余秋雨。
冰心的语言清新明丽、典雅细腻,富有感情色彩。她的散文,没有雕琢,没有堆砌,清淡中见明丽,朴实中出文采,清新、自然、流利,以感情色彩浓烈取胜。后期,更体现出喜悦、明快、刚健的乐观主义精神。推荐篇目《谈生命》。
林清玄的语言婉约、清雅,具有独创性,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文有深意,字却淡淡,细细品来回味悠远。推荐篇目《温一壶月光下酒》。
张晓风的语言精美隽永、淡然温暖、清新而又充满哲理。推荐篇目《我有》《我的四季》《不朽的失眠》。
余秋雨的语言典雅、灵动如诗。余对语言有一种超强的领悟力和驾驭能力,他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并且“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推荐篇目《文化苦旅》《都江堰》。
阅读背诵这些作家的优秀作品,感受他们的语言风格,学习他们遣词造句的技巧,培养自己的语言习惯,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在复述之前,对文段材料可以略作分析
着眼点:内容上了解描述对象、陈述主体、话题材料、结构顺序;语言方面注意修饰性词语、连缀及关联词语。这样对文段有个总体把握,既可以由老师来分析,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
三、复述的安排和作用
1.复述的安排
按照时间安排,文段复述可分两种:即时复述——读完后立即复述;隔时复述——一段时间后复述。复述的过程伴随着回忆原文和自主表达两种思维活动。这也是调用、斟酌、锤炼语言的过程,同时还得考虑文章的顺序和层次的安排。
常规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往往是脱节的,学生们眼高手低,识别、理解、领会语言和文章的思想情感远远高于亲手表达的能力。一个很简单的事实:词语读得懂,然而用不上;词语用得上,但是用不好。储备容易调用难。而复述教学,就是对读写两种能力的衔接与过渡,是对词语的调用、斟酌和创造。
2.复述中的记忆
识记是语文学习的手段途径而绝不是目的。在考试作文中抄袭和套作是违规的,但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识记与模仿,把“抄袭(复述)”、“套作”当作提高表达能力的训练方式。因此,复述教学之初,可以强调学生边背诵边复述,或先背诵后复述:一切为了对语言的敏锐感知。
3.复述的作用
复述教学可以一举两得,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阅读能力。阅读,是复述的前提,复述是对文章进一步的理解。
四、对复述文段的讲评
一查连贯性,语句之间的衔接连缀如何,关联词语、插入语是否得当,材料内容安排是否合理。
二看用词是否连贯、得体。
以下面的训练为例,我们试做分析:
1.原文
盛夏之际,假如你行驶在美国的南方,你会看到一种奇特的绿色景观。那是一种巴掌大的绿叶,层层叠叠、密密匝匝地笼盖了一切,时而平铺直叙,时而起伏高耸,伸展出数十数百英里去。不到冬天的枯叶季节,你能够看到的只是无边无涯密不透风的绿叶遮盖……(《一支藤的故事》,作者丁林)
2.复述
盛夏的时候,如果你在美国南方,你会看到一种奇特的景。密密匝匝,层层叠叠,一会儿平铺,时而高低起伏,伸展到数百英里,不到隆冬季节,只能看到无边的绿叶遮盖……
3.讲评
复述文段的问题:
(1)描述对象把握不准:原文“你就休想见到大地的真面目”,意在强调藤叶的茂密繁盛,而复述文段“不能看到真面目”显然没有表达到位,有些笼统模糊。
(2)写作角度不清楚:原文移步换景,描述了百十里藤景的变化,第二句的“行驶”是至关重要的词语。
(3)修饰限定性的词语缺乏或不恰当。
复述文段的优点:
较原文,复述文段在某些地方替换了词语,而且表意还是清楚的,如“盛夏的时候”、“时而高低起伏”、“不到隆冬季节”等。在复述训练中,这种情况,要表扬、提倡,合理地变换词语,可以提高语言斟酌力和创造力。
五、写作训练
紧跟复述训练的写作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它能趁热打铁,进一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写作训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就其目的,可以是针对词语的,可以是针对修辞的,也可以是针对文章结构、表达技巧的。
在复述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在规范、连贯后再追求生动与创造,让学生觉得语文也是一门内容具体、学而能成的功课,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宋从信,湖北晋州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