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英雄戴碧蓉:与知心爱人携手谱写生命奇迹
2008-11-14春江水
春江水
1968年9月14日,年仅11岁的戴碧蓉冲上铁道,从飞奔的火车车轮下抢救出了3个正在玩耍的孩子,而自己却失去了一条腿、一只胳膊。当时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毛泽东思想育新苗——记欧阳海式的小英雄戴碧蓉》的文章。随后,戴碧蓉的英雄事迹还被写进了小学课本。40年过去了,毛主席曾接她住进中南海,周总理、邓颖超曾抱过她,邓小平接见她,江泽民为她签名,胡锦涛与她一同戴上红领巾握手照相,光环和荣誉接踵而来……
然而,身体残疾的戴碧蓉并未放弃自己的追求。改革开放后,她恋爱结婚,与知心爱人携手战胜一个个厄运,殚精竭虑为残疾人事业、为挽救失足青年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而奔走……
报为媒,
武警战士爱上救人小英雄
1978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我要为人民做事情”——访小英雄戴碧蓉》的通讯,全面报道了戴碧蓉舍己救人以及她失去一条腿和一只胳膊后,乐观治疗坚强站起来,并决心要为人民做事情的内容。通讯发表后,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给戴碧蓉写信,对她舍己救人的壮举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表示钦佩。在这些来信中,也有小伙子向她表示爱意的。尽管此时戴碧蓉已满21岁,正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但由于身体残疾,加上只有1.48米的个子,使她对爱情一直不敢奢望。因此,对这些表示爱意的来信,她都婉言回绝了。
1979年年初的一天,戴碧蓉收到了所在单位株洲铁路工务段团委徐书记转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工务段团组织,我有一个战友,被戴碧蓉同志舍己救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我的战友说,只有为他人活着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什么是幸福的人。他很希望和这位残疾的女同志结为伴侣,所以请团组织帮助打听一下,小戴现在找了对象没有,如果没有,请向她转告我这位战友的一片心意……”徐书记告诉戴碧蓉,写信的人名叫苏光国,正在湖南省湘潭县武警部队服役,家在浏阳农村。为了对戴碧蓉的个人终身大事负责,单位已派人去部队进行调查,信中的“我这位战友”其实就是苏光国本人,他1957年出生,1975年12月当兵,1977年入团,身高1.70米,在部队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
苏光国的这封特殊求爱信和徐书记的亲自上门说媒,让戴碧蓉很意外,也很惊喜。但她清楚自己的身体缺陷,自己生活在荣誉的光环中,谁能保证写求爱信的人不是一时的冲动?
正当戴碧蓉犹豫不定时,苏光国接连给她寄来了滚烫的信件,并随信附上了自己的照片。读着苏光国真挚深情的来信,端详着照片上他年轻憨厚的模样,戴碧蓉禁不住怦然心动。但她想了想,还是觉得和苏光国这样一个优秀青年结婚,会拖累他一辈子。她写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苏光国。
“我想,幸福的爱情应该是两人理想上的志同道合,生活上的互相体贴。一个人外貌漂亮,固然可爱,可是只有心灵美才是真正永恒的美。”收到戴碧蓉的信后,苏光国马上给她写了一封回信。
就这样,苏光国和戴碧蓉的信不断地在湘潭和株洲两地传递着。共同的理想,热情的倾谈,把两个年轻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忠诚的金钥匙终于把戴碧蓉感情的大门打开了。
1979年3月18日,苏光国换上崭新的军装来到株洲,与日夜思念的戴碧蓉见面。临相亲前,戴碧蓉思谋了很久:穿上假腿像个模样,可万一人家同意,日后不穿吓着对方怎么办?她还是宁可保持本色——就一条腿蹦着吧:你我对眼就往下说,你若看不上,就走人。
苏光国见到戴碧蓉时,没有惊慌,没有鄙夷,只有真诚。戴碧蓉为苏光国倒了一杯茶,又下意识拿了一个苹果准备削。但由于她只有一只手,拿了苹果,就无法拿刀,拿了刀,就无法拿苹果。苏光国见状赶忙上去从戴碧蓉手中抢过小刀和苹果:“我来吧。”
削完苹果,苏光国把它切成两半,并拿起一半多的递给了戴碧蓉,自己留下了一小块,戴碧蓉心里甜丝丝的。
吃完苹果,苏光国走到戴碧蓉的床前,拿起她织得密密实实的毛衣和绣得栩栩如生的鸳鸯枕套瞧了又瞧,他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只有一只手和一条腿的年轻女子的杰作。看到戴碧蓉有的只是强烈的事业心和乐观精神,而没有半点颓废、低沉的情绪,苏光国的眼睛湿润了,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疼爱的暖流,忘情地用一只手紧紧握着戴碧蓉的手,一只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腿,关切地问:“痛吗?”
望着眼前这位如兄长般的年轻人,戴碧蓉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对待我们的终身大事,希望你慎重考虑。”戴碧蓉努力克制自己,冷静地说。
“碧蓉,我给你写第一封信就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今天见了你,我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苏光国说话的声音很低,但戴碧蓉从他真诚的目光中看到了他的自信和坚定。
分别时,戴碧蓉送给苏光国一个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下两行娟秀的钢笔字:“光国,你愿意爱我一辈子,我出自内心地感谢你。我也决心与你相爱到永远,忠贞不渝。我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心不残。你的行动也鼓励着我战胜困难,让我们在新长征路上建立起来的革命友谊开花、结果吧!”
爱深沉,
厄运来时有丈夫默默支撑
经过近一年理智而又真诚的交往,1980年12月19日,他们在株洲举行了热闹而简朴的婚礼。
婚后,苏光国退伍到株洲铁路工务段当了汽车司机,从此也成了戴碧蓉的“拐杖”。
1981年,戴碧蓉怀孕了。此前,丈夫、亲友和医生都劝她不要生孩子。但戴碧蓉很坚决:“我身体虽然残疾了,但母爱不能残缺!”望着一天天隆起来的肚子,戴碧蓉心中充满了喜悦。
这年8月的一天,正在总务室小仓库忙着清点用品用具的戴碧蓉,突然感到头昏,额头上冒出虚汗,脸色苍白,同事将她送到医院诊断为肾结石,需马上入院治疗。苏光国赶到医院办了住院手续后,一直守在戴碧蓉的病床前忙前忙后照顾她。就这样,戴碧蓉住院7天,苏光国便坚持每天白天上班,晚上一刻也不离病房,守护在戴碧蓉的身边。每天清早,他还要准备好妻子一天所需的东西,才火急火燎地赶去上班。
这年冬天,一个四肢健全的男婴顺利降生。戴碧蓉用残存的右臂搂住儿子,亲了又亲,一任幸福的泪珠在脸颊上纵横流淌……
由于是早产儿,孩子生下后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戴碧蓉夫妇多方求医问药,负债累累,但孩子带到1岁半时还是夭折了。面对哭得很伤心的妻子,苏光国疼爱地说:“是孩子与我们没有缘分,你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从此,丈夫更加用心温暖着戴碧蓉,让她坚强地挺了过来。
1986年3月,戴碧蓉和苏光国生下了第二个儿子知翼。不料,儿子同样患上了先天性心脏病。知翼急需进行手术治疗,而大笔的医药费又不是这对平民夫妇所能承担的。戴碧蓉绝望了:“上天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又是丈夫安慰着她:“别怕,咱们给孩子治,那么难的路咱们都走过来了。”
就在此时,一双双有力的手臂向这对困难夫妻伸了过来:在铁道部总工会、团省委、株洲工务段领导的关心和过问下,很快解决了医疗费用,知翼终于在湖南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成功地做完了手术。
因为经济的原因,戴碧蓉20多年没能去更换假腿。她的假腿还是那种早已过时的、膝盖处不能弯曲的样式,身体接触之处常被假腿磨得血淋淋,疼痛难忍,苏光国常常搀扶着她、背着她走路。
1994年,戴碧蓉被转为国家干部,在组织的关心下,她和苏光国有了一厅二室加一个小院的居住条件,新添了家具。可没料到刚刚住进新房不久,家里就遭到小偷的四次光顾!这年3月,戴碧蓉的父亲又突遭车祸去世。面对接踵而来的不幸,她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这时,丈夫安慰她说:“你过去都那么勇敢,现在这一点点挫折算什么。你放心,有我在,你什么也别担心。”
屋漏偏逢连阴雨。1997年,40岁的戴碧蓉被查出患了宫颈癌。一次次痛苦的放疗,还有丈夫每天伺候她、为她四处筹措医药费而忙得一天天消瘦的身影,使得戴碧蓉在肉体和精神的煎熬下快支撑不住了。特别是动完手术后,她既不能进食,也不能喝水,又饥又痛又渴,实在难以忍受,只想一死了之。
一天,她对苏光国说:“我好长时间没有到湘江边上去看看了,你背我到湘江边走走吧。”
在江边,凝望着一江碧水,戴碧蓉靠在丈夫的肩上,深情地说:“光国,每次在我生命多舛时,你总是在身边呵护着我,我欠你的情太多了,来世也还不清。”
“碧蓉,别说傻话了,好好休息一会儿。”苏光国抱起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的妻子,喃喃地说道。
“光国,我想吃水果,你到附近看看有没有卖的。”
当苏光国提着水果回到江边时,他看到戴碧蓉独自一人一蹦一跳地下到了河堤下的江水边,站在那里发呆。他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妻子要来江边的目的。他发疯似的跑到河堤下,一把抱住泪流满面的戴碧蓉:“碧蓉,你不能做傻事啊,你这样怎么对得起那些为你牵挂、替你担心的人,又怎么对得起我们的儿子、我们的亲人?你是坚强的,你一定要坚强地活下来。你不是说过要爱我一辈子吗?”
丈夫的话,字字句句严厉而温馨地敲打着戴碧蓉的心扉。是啊,丈夫、儿子、家人都那么关爱自己,自己怎么能就这样丢下他们不管呢?她打消了寻死的念头,依在苏光国的怀里内疚地恸哭起来。
1998年年初,戴碧蓉康复出院后,为回报社会各界的关爱,拟开办“热线电话”替群众排忧解难,丈夫苏光国十分支持。没有钱租房子,苏光国就让她把“热线”工作室安在家里。
1998年5月28日,全国第一条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热线电话“戴碧蓉热线”在株洲市开通,分“爱心”和“下岗”两条专线。当天,第一个打进电话的是一位刘姓中年妇女。由于企业改制,她下岗了。下岗后,本来经济就不宽裕的她更加拮据。可她又放不下面子去打工。
“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战胜不了怯懦和承受不起心理压力。”戴碧蓉先宽慰了刘女士一番,接着跟她讲道理,说在“面子”与“肚子”面前不应该把“面子”看得过于重要,应该勇敢地放下面子,积极重新就业。职业是没有贵贱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次交谈后,刘女士迅速调整心态,投身商海。
首战告捷,戴碧蓉信心百倍,她常常整天整晚坐在热线工作室,守在电话机前,在电话中用生与死的体验,用爱与被爱的人生哲理一一解答咨询者的疑难与困惑。实在忙不过来时,丈夫苏光国也加入到她的热线主持中来。
通过“热线”,戴碧蓉和苏光国结识了很多朋友,而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夫妻俩总是倾力相助。1年多时间,戴碧蓉便接到2万多个电话和数千封来信,帮助成千上万的人解开心结,重新找回面对生活的勇气。
2000年9月,在株洲市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她又自筹资金10余万元,办起了“戴碧蓉服装厂”,安排10多名残疾人就业。办好一家企业,对健康人来说都不容易,何况是残疾人。结果,企业运转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渐渐步入困境,戴碧蓉心急如焚。这时,又是苏光国帮她找昔日的战友帮忙,奔走于各企业、公司,找合作伙伴。
2001年3月,戴碧蓉被选为株洲市残联副理事长后,更是怀着一份责任感不断为残疾人鼓与呼。
2001年5月17日全国助残日,株洲市残联为残疾人开展募捐活动。戴碧蓉不顾天气炎热,拖着残疾的身躯和大家一道,奔走于各单位。有的办公楼没有电梯,她忍着假肢与伤口摩擦时的剧痛,吃力地一步一步走上去;有的人对此不理解,她三番五次登门,反复做解释工作。戴碧蓉的真诚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许多部门的负责人,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半年时间一共募集资金40多万元。年底,市残联用募捐款扶助了100多户残疾人特困家庭。这年9月,她还创办了“戴碧蓉婚介所”,为500多对新人牵线搭桥。
“我能不能搞一个回报社会力度更大一点、帮助残疾人更多一点的项目?”2003年,当看到一些残疾人工作和生活还有不少的困难需要解决时,戴碧蓉又萌发了建立一个助残基金会的想法。
“碧蓉啊,搞助残基金就是要搞票子,你一个仅有一只手、一条腿的女人,有什么能耐?再说,钱的事很敏感,就算搞起来了,别人又会支持你、理解你吗?弄不好还可能身败名裂。”丈夫苏光国看她每天忙得团团转,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很是心疼,劝她别再折腾了。
“总有人理解的,总有人支持的。至于自己的名誉,与残疾人的事业比算得了什么?”戴碧蓉坚定地回答。
就这样,经过半年多的奔走与呼吁,2004年年底,在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戴碧蓉助残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正式注册成立,株洲市委、市政府还在河西高新区内划拨了12亩土地给基金会兴建助残项目,为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谋福利。
时间转瞬到了2008年6月,戴碧蓉和苏光国的婚姻也曾发生过危机。戴碧蓉知道,当初苏光国和她的结合,存在唯美主义思想,他是从内心里敬佩自己,或许可以说,在他对自己的爱的成分中,敬爱要远远大于情爱。可作为夫妻,有时情爱或许更为重要。苏光国开车走南闯北,见到的身体健全、长相漂亮的女人自然不少,想到自己与一个残疾女人朝夕相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照顾她,加上戴碧蓉性子急、脾气犟,有时难免相互之间斗嘴、吵架,甚至气头上还口不择言,喊着闹着要离婚。
不过,在爱情和婚姻的相互磨合中,苏光国的的确确是爱着戴碧蓉的,敬爱和情爱兼备。这样的爱,情意更浓,思想弥坚。特别是在苏光国婚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他承受了一般人无法承受的压力。有人说他是为了安排工作才和戴碧蓉结婚的,有人说他一个健全的男子和戴碧蓉这样一个重度残疾人过一辈子太不值。苏光国始终顶住压力,他的爱是默默的、深沉的。
“我非常感激他,他帮我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使我在困境中振作起来,成就了事业,也享受到了最甜美的爱情。”说起自己的人生和婚姻之旅,戴碧蓉一脸的幸福与陶醉。
编辑 / 尤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