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市场经济的成就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尴尬

2008-11-07邓绍英

江汉论坛 2008年9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改革开放

邓绍英

摘要: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经过15年的实践和探索,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市场经济的成就,既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也有国有经济的贡献,两者都功不可没。不论是公有制为主体还是私有制为主体,都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与成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8)09-0005-04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经过15年的实践和探索,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国民经济连续28年每年以9.5%以上的速度增长(在基数已相当大的近几年也是这样),2007年GDP总量全球排名第四,外贸总量全球排名第三;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3-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8%(美国29.8%),全球排名第二。中国制造的商品已走遍全世界。

诚然,销往全球的“中国制造”有58%以上是外资企业生产的(对此,国外一些人士称之为中国制造的“温布尔敦”现象,即英国“温网”赛场上的选手很少是本国的),当前,中国竞争力世界排名仅为54位(2006)。尤其是,为此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资源代价。另外,就人均GDP而言,至2007年仅达到2000美元,全球排名120位以后,仍然是较穷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存在着贫富差距过大等很多持续发展急待解决的困难问题及其他潜在的风险。

但总的来说,中国确实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当今的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006年俄美两国民意调查显示:中国影响力全球排名第四①。中国发展模式为世界所瞩目,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纷纷表示要学习中国模式。

一、中国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就向全世界显示,中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表现在:

一是中国的资源配置是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此后15年,中国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改革,已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实现了由国家计划配置为主向市场配置为主的转变。在计划体制上,已经把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经营决策权下放给企业、农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由他们根据市场的需求独立做出决定。纳入国家计划管理的产品,由最高时的100多种,减少到只对少量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产品实行一定的战略储备,取消了对产品的计划分配。在投资体制上,实现了投资主体由政府向企业的转变,政府直接掌握的投资由最高时控制全部扩大再生产投资降低到只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左右。在要素市场上,劳动力已通过劳动力市场实行供需双方直接见面,双向选择;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技术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土地的使用也由无偿供给改变为通过市场的招拍来优化配置;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无偿变成了有偿。

二是商品价格95%以上也由市场决定。市场决定价格的比重,是衡量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截至2001年底,中国政府定价的内容已从1992年的141种(类)减少为13种(类)。具体而言,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政府定价比重合计分别为2.7%;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政府定价比重合计为9.5%。

三是贸易主体自主化。贸易主体(包括企业、个体业主以及消费者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是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中国的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或外资经营,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比重较小的国有企业,也早已实施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体制。至于个人消费者,由于实施城镇住房商品化的改革,消费者贸易的自主性已不存在问题。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05年9月16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经济调研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大大地融入了世界经济”,“许多工业都已完全与世界供应链接轨”,“价格调控至2000年基本解除了”。该组织经济部长科龙扎在发布会上说:“目前中国的非公经济已占国民经济的三分之二,与英国改革前的比例差不多,中国实际上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②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承担的《2005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03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为73.8%,已超过市场经济临界水平(60%)。这份报告里测算中国市场程度的30多个指标中,有40%的指标是借鉴欧美等国的指标,还参考了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经济自由度的指标,具有很强的国际可比性。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

截至2008年2月底,全世界已有77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占据中国对外贸易80%的欧美日等国迟迟不承认,因为如果一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贸易摩擦计算倾销程度的时候,中国可以按照本国而不用参考第三国价格计算,这对中国来说意味着公平。

在强势政府的有效调控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向活跃一时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

二、市场经济是否要以私有制为基础

西方经济学家对市场经济的定义有两种:一是,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制度,这是传统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比较活跃,一时居主流地位;二是,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只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而不是一种经济制度,持这种观点的多为新凯恩斯主义以及“市场社会主义”论者,目前居少数地位,但有上升之势。

最早提出市场经济既可以同私有制相结合,也可以同公有制相结合的是旅美波兰经济学家兰格(1936年)。20世纪80、90年代,瑞典的埃克隆德和美国的费希尔等人认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是市场和中央计划。他们提出,私有制同市场结合是市场资本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结合是市场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说的“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和吸收了上述观点。

一些西方经济学者之所以把私有制看作市场经济的前提,看来是认为商品交换是所有权的转让。其实,商品所有权并不完全等同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与产权(剩余索取权)直接相关,而与商品所有权直接关系的是经营权或“利益”,而利益因素是第二层次的东西,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同的所有制固然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但在同一所有制下也可以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因而可以进行商品交换。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说市场交换或市场经济与所有制之间并不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事实上,一些西方经济学论著并未把所有制作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条件。例如,由美国学者D·格林沃尔德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中,对“市场经济”一词,其解释是:“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生产什么样的商品,采用什么方法生产以及生产出来以后谁将得到它们等问题,都依靠供求力量来解决。例如在美国,由个人的进取心、自身利益和技术状况所维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了(与冰箱数量有关)将生产多少辆汽车,将采用什么技术,以及生产中使用的人和资本各得多少收入等。因此,美国基本上是一种市场经济。然而,美国仍有许多不受市场指导的活动,如许多农产品的产量就是由政府规定的种植面积和所指导的价格决定的。”③。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定义中,就没有提到私有制,却比较强调供求力量和自身利益问题。

总之,不论是公有制为主体还是私有制为主体,都可以实施市场经济,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与成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三、国有企业本身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动吗

中国市场经济的成就,既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也有国有经济的贡献,两者都功不可没。中国国家统计局(2007)的资料显示,2006年的全国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增值税三项指标中,外资企业的贡献率分别为31.61%、28.05%、22.06%;民营企业的贡献率分别为21.24%、20.57%、17.4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贡献率分别为31.24%、35.78%、46.05%。如果把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合起来,非公有制经济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达52.85%、48.62%,大大超过公有制经济的贡献率。但若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分别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单独比较,则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贡献率基本持平或略高。

虽然,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以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这三个行业里,外资企业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达到60-80%,但在装备制造业、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中,国有经济仍保持领军或主导地位。此外,在出口贸易方面,虽然外资企业占了58%以上的比重,但在国内市场上,国有企业相对来说,其主导作用并没有消失。

由此可见,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中国对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创造。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开年间,我国一些主流经济学者照搬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极力反对中国在坚持公有制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为“国有企业本身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动”,“以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基本企业制度,应当是非国有”。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相当多的地方把国有企业基本上卖光了,甚至连效率很好的国有企业也卖了,叫做“靓女先嫁”。他们认为,经济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产权改革,不谈产权改革就是思想僵化。他们把科斯于1937、1960年间推出的产权理论捧若神明,却没注意或不理采西方一些著名学者早已对科斯定理提出的质疑。科斯定理在西方远没有像在中国这样火热。

认为国有企业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动的人,一是照搬了西方某些学者的观点,二是毫无分析地认定国有企业没有效率。其实,效率和所有制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利益机制、竞争机制等因素直接相关。我国国有企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效率低下,其根本原因是:或政府进行了不适当的干预,使国企无法展开拳脚参与市场竞争;或未能选择招聘真正有能力的企业经营者;或没有处理好委托代理关系,缺乏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企业经营者不竭尽全力为企业出资人(国家)创造最大效益,甚至是掏空企业。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即西方学者常说的“内部人控制”)。总之,国有企业效率低,多半是管理体制和监控体制不完善,而不是国有企业这个组织本身。关于这一点,一些西方经济学者也看出来了。美国哈佛大学助理教授约翰·古德曼与加里·洛夫曼在《哈佛商业评论》(1991年11/12月号)刊登的《私有化符合公众利益吗?》的论文,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私有化的浪潮席卷全球,许多人以为把公营机构私有化,就可以精简政府机构、减轻经营成本、提高效率及改善服务素质,但他们却忽略了一点,不论是公营还是私营机构,其经营的成败并不仅仅是所有制的问题,关键在于管理人员作出决策时,能否以公众利益为大前提。”④

应该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西方学者都认为国有企业注定没有效率和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由英国人文科学教授亚当·库珀等主编、有25个国家500余位学者撰稿的《社会科学百科全书》(Routledge & Kegan Paul, London,1985)在“混合经济”条目中指出:“由于公共所有制被证明也能与价格制度的运用相适应”,因此,“由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推导出来的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可由公共企业来实现,因为公共企业能够把产量调整到使其价格与其边际成本相等的水平,但是,与私人所有制的情况有一个重要的不同,那就是在资本公有制情况下,所得的利润是流入国家之手,而不是流入少数人之手。”⑤此外,关于企业产权和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斯蒂格利茨1989年在《关于国家的经济作用》的论著中曾说:科斯定理乃是“科斯谬误”。1994年又写道:“在经济学中,大概还没有一种神话像产权神话那样影响人们的观点和行动。”⑥ 斯蒂格利茨认为,没有根据证明国有企业效率低于私人企业,私人企业也有很多搞得不好的,国有企业也有不少搞得好的,如新加坡的淡马锡公司和欧盟的一些国企。他说:“对社会主义经济来说,缺乏私人产权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在于缺乏竞争、激励和分权”。

数据表明,我国国有企业经过一系列改革后,2004-2006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每年增加1.3万亿元,销售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2万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达144.7%,效率大为提高。2007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29.2%;地方国有企业实现利润0.5万亿元,同比增长37.4%。以湖北省为例:与2002年相比,2007年湖北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减少了一半,但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95.98%、130.72%,呈现翻番效应。2007年9月我国企业500强评选结果,上榜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49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69.8%,充分说明了我国国有企业已焕发出新生活力,公有制经济注定没有活力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近年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广东、浙江等省经济大跃进是私有经济的功劳。其实,国有经济的贡献也不小。改革开放前,这两省的国有资产总量都在全国20名以后,而目前广东的国有资产排名全国第一、浙江第三。毫无疑问,广东、浙江的国有经济虽然占比变小了,但它们没有衰退,而是以新的方式发展壮大,并跻身全国前茅。

四、大市场、弱政府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吗

新自由主义经济论者从只有市场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观点出发,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应是“大市场、弱政府”。他们说“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但是,市场要能有效地配置资源,需要严格满足三个条件:生产的有效性、各种产品生产比例的有效性、交换的有效性。即当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状态时,才有可能达到所谓“帕累托最优”境界。而实际上,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乃是一种理想,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大量存在的是不完全竞争。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说:“帕累托效率——理想的竞争的市场经济可以达到,而现实的市场经济则无法达到。”因此,现实的市场经济需要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目前,西方大多数经济学家对政府承担经济职能的必要性已取得共识。在他们看来,管得最好的政府并不是管得最少的政府,而是管得最合适的政府。西方国家的政府经济调控,既包括宏观,也包括微观。美国政府从来不是弱势政府,1987年的股灾和2001年的纳斯达克泡沫都曾出大手腕救市;2007年以来的次贷危机和经济下滑,美国政府、国会、美联储、财政部四管齐下,采取行政命令、降息、减税、购股和出借资金等手段进行调控,已经和计划用总共8000亿左右美元大力救市等等,充分说明市场经济也需要强势政府。

我国政府通过计划、协调、货币、税收等手段有力地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导经济体制的改革,组织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与和平崛起,我国的政府扮演了强势政府的角色。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注释:

① 参见俄罗斯《生意人报》2006年7月31日。

② 参见《北京青年报》2005年9月17日。

③ 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75-276页。

④ 约翰·古德曼、加里·洛夫曼:《私有化符合公众利益吗?》,《交流》1992年第4期。

⑤ 亚当·库珀等主编《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490-491页。

⑥ Joseph. E.Stiglitz. Whither Socialism?MIT press,1994. P180.

(责任编辑 陈孝兵)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
重用懂得市场经济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