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儿歌
2008-10-29曹诏亮
曹诏亮
“跳皮筋,皮筋跳,傻子唱歌唱颠倒,又吹鼓,又打号,太阳一边出来了;十点钟起的早,背上学校上书包,交白卷,不着急,得了两分笑嘻嘻,笑嘻嘻又留级,老头还上一年级。”这是小时候常挂在嘴边的一首儿歌,几十年过去了,我仍还能清晰地记得它。虽然当时也弄不懂是什么意识,就知道顺口好听,小孩子们都唱。
“月姥娘,万丈高;骑白马,挎洋刀;洋刀快,切白菜;白菜老,切棉袄;棉袄红,切籽绫;籽绫籽,切麻籽;麻籽麻,切板铡;板铡板,切黑板;黑板黑,切粪堆;粪堆臭,切腊肉;腊肉辣,切面瓜;面瓜面,切鸡蛋;鸡蛋滚,切凉粉;凉粉凉,切冰糖;冰糖冰,打起锣鼓下正东。”而这首富有韵律感的儿歌,很有诗意,特别是在月亮当空的夜晚,儿童们聚集一起仰望着明晃晃的月亮,无忧无虑地唱着这首欢快的儿歌,玩着游戏,是那么地快活和自在,想起来真是羡慕那个时候,但这一切都太遥远了,过去的永远也回不来了,只能坐在办公室里独自一人在回忆中重温这首儿歌的乐趣。
过去的一些民间儿歌大都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没有章法,没有规则,随意性强,可能也登不了大雅之堂,充其量算是一种“土文化”,没有人整理,生命力也非常脆弱,各处一隅,诞生得快,消失得也快,时间久了,渐渐地已被人们淡忘。我认为文化再“土”,都有着它的时代意义,理应把它挖掘整理出来,以共人们享用。特别是六七十年代时期的儿歌,现在几乎没有人再提起它了,“月姥娘,圆又圆,里面坐个花木兰;花木兰会打铁,一打打个爹;爹、爹会扬场,一扬扬个娘;娘、娘会割草,一割割个嫂;嫂、嫂会烧饭,一烧烧一锅驴屎蛋。”“月姥娘光油,里边坐个莽牛;莽牛出来喝水,里边坐个小鬼;小鬼出来买菜,里边坐个奶奶;奶奶出来梳头,一梳梳个麻骛油。”“月姥娘,打汤汤,割了麦子叫姥娘。姥娘不吃小锅饭,刷刷小锅炒鸡蛋。鸡蛋香,炒干姜;干姜苦,炒老虎。老虎一瞪眼,七个碟子八个碗。”这些儿歌大都是在月圆花下的夜晚,母亲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指着天空的月亮,母亲拉着孩子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教着孩子唱的。
“扯大锯,拉大栓,麦面糊湖下锅酸;东院俩,西院仨,就是没有小孩家;小娃娃,别生气,明天蒸好都给你。”“东来燕,西来燕,都来吃俺巧米饭。给俺针,给俺线,俺要织出绸和缎。”“小板凳,四条腿,我给奶奶嗑瓜子,奶奶嫌我磕得脏,我给奶奶烧面汤,奶奶嫌我不膏油,我给奶奶磕个头。”“满天月亮一个星,树枝子不动刮大风;一根鸡毛没刮动,火车头刮得上天空;牵着耩子扛着牛,屋山头里耩芋头,耩的芝麻它不下,耩的芋头它下的稠;吹着铜锣打喇叭,马棚拴在马底下,我说这话颠倒嘴,抹了个腚帮毁(打)鞋底。”“小和尚,打呼噜,大姐二姐来喝粥,喝完粥,不给钱,老和尚带她们上海南。”“不带我玩我不玩,我上南山盖屋玩;屋倒了,楼倒了,把你媳妇砸跑了。”“红眼绿鼻子,四个猫蹄子,走路啪啪响,专吃哭孩子。”“小白鸡,溜河崖,洗白手,插花鞋。插的花鞋搁哪来?搁在老公铺头上,老鼠咬个尖,捏着鼻子哭三天。”“二妮拔草根,拔了草根喂驴驹儿,驴驹儿长大了,会给二妮说话了,二妮俺也出嫁啦。”“小二拔,拔豆芽。一拔拔到山旮旯;狗吃了,猫嚼了,捏巴捏巴又活了。”“孬种孬包,腚眼插刀,三天不拔,腚眼发芽。”“小剪子,剪白布,一剪剪个花椒树。花椒树上有天鹅,哪个小狗跟我学。” “货郎挑子你别走,出门碰个大花狗,买你的针买你的线,买你的小刀割你的蛋。”“你也扭来俺也扭,一扭扭到十八九,俺娘不给俺说婆家,俺就跟着情哥走。”“张帮亮扛大刀,要拿人,紧您挑,挑大的,挑小的,单挑你这个会跑的。”“跺一垛二两边倒,蚂蚱不吃蚰子草;蚰子身上四两肉,不多不少整十六;十六加十七,不多不少二十一;小毛驴去赶集,不多不少整三十。”“背书包,上学校,走到学校吓一跳。门口站着美国姥,腰里别着盒子炮。美国大兵笑一笑,吓得小孩嗷嗷叫。”这些歌谣,纯属于娱乐,没有什么背景,其目的就是逗小孩们玩,虽然这类歌谣已没有人再唱了。
在记忆中的儿歌里,也不仅仅是纯娱乐的游戏,也有反映当时社会背景的歌谣,如“白菜帮,帮白菜,队长开会刚回来;家人问他开的什么会?别提了,别提了,可让上级熊极了,熊得俺三天三夜没吃饭,饿的肚子直圆圆,队里烧了锅绿豆花,四个队长撑倒仨,就除我还没撑倒,提着裤子才跑到家;孩他娘,孩他妈,赶快拿纸给我擦,打这可不喝绿豆花。”“白菜帮,帮白菜,队长开会才回来,大官吃,二官尝,饿的社员直喊娘。”“白菜帮,帮白菜,社员推磨比驴快,不用草,又省料,不用干土垫磨道。” “舔腚眼子,拉风箱,烧了一锅羊肉汤,东一碗,西一勺,舔腚眼子的没捞着。”“拖拉机,来开荒,大小干部都沾光。大干部吃,小干部尝,社员一看嚼口粮。”“拖拉机拖拉拉,四个干部撑倒三,还有一个没撑倒,提着裤子屙到家。”从这类歌谣中,可以看出当时经济的落后和社员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反映了社员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弊端不满。
记忆中的儿歌,虽然事过境迁,但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种灿烂文化,闲暇之余,品味一下孩提时期的歌谣,更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乐趣,同时也找到了这颗永远不老的童心。
责任编辑 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