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勾股定理解题
2008-10-15黄海东
黄海东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几何和代数的联系纽带之一.在以后学习到的几何计算及几何证明中,常要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来解决问题.本文着重对有关的解题技巧作一些阐述,供读者参考.
有些题目固然能直接应用勾股定理求出某些线段长或列出等式,但离求解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时,往往需要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用.
例1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长为11,另外两条边的长均为自然数,则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21 B. 122C. 132D. 144
分析:本题条件不多,解这类题可利用整数的性质及分解因式,列出方程组进行求解.
解:设斜边长为c,另一直角边长为b,则c2-b2=112=121.
故(c-b)(c+b)=121.因b、c均为自然数,c-b 所以周长为11+b+c=11+121=132,选C. 评析:本题也可求出b、c,再求周长.读者不妨思考一下已知的直角边长为合数(比如为12)的情形,得到的结果会有许多种,也比较有趣. 在翻折问题中,通常是利用图形翻折的性质(如翻折后有关线段的长度不变,一些角相等等),由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有关的量. 例2如图1,将矩形ABCD沿着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 AD于点E.已知AD=8,AB=4.求△BDE的面积. 分析:利用翻折图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得到△BDE为等腰三角形,CD=C′D,从而AE=C′E.要求S△BDE,只要求出BE即可.因此设BE=x,则C′E=8-x,由勾股定理可列出方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解:由题意得C′D=CD=AB=4,C′B=CB=AD=8,∠C′BD=∠CBD=∠ADB. ∴△BDE为等腰三角形,BE=DE. 设BE=x,则C′E=8-x,DE=x. 在Rt△DEC′中,由勾股定理得(8-x)2+42=x2. 解之得x=5.所以S△BDE= BE·C′D=10. 评析:翻折问题中,总是有不少相等的边和角,也有全等的三角形.解题时一定要先找出这些关系. 例3如图2,矩形ABCD中,AB=3,BC=9 .将矩形沿EF翻折,使点B落在点D处,A点落在A′处.求BF的长. 分析:由图形翻折的性质,得到AE=A′E.设AE=x,则DE=9-x.在Rt△A′DE中,可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然后加以解决. 解:由题意得AE=A′E,A′D=AB=3,∠DFE=∠BFE=∠DEF. ∴△DEF为等腰三角形,DE=DF=BF. 设AE=x,则DE=9-x.在Rt△A′DE中,x2+32=(9-x)2.解之得x=4. ∴BF=DE=9-4=5. 评析:矩形的折叠问题中,通过两边平行可得到等腰三角形,如例2中的△BDE和本例中的△DEF.一定要注意这个特点. 有些题目中虽然没有可利用的直角三角形,但探求的结论与勾股定理的形式相似,可通过条件的转化,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例4如图3,在Rt△ABC中,D为斜边AB的中点.DE、DF分别交AC、BC于E、F,DE⊥DF.求证:AE2+BF2=EF2. 分析:虽然 AE、BF、EF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但从结论可以看出,只要把这三条线段集中到某个直角三角形中,问题即可得到解决. 证明:如图4,延长ED至P,使DP=ED,连BP,则△ADE≌△BDP(SAS).AE=BP,∠A=∠DBP. ∵∠A+∠ABC=90°, ∴∠FBP=∠DBP+∠ABC=90°. 连接FP.在Rt△FBP中,BP2+BF2=FP2.故AE2+BF2=FP2. ∵FD为EP的中垂线,∴FP=FE.AE2+BF2=EF2. 评析:当问题中有中线或过中点的线段时,通常会将其延长一倍,以构造全等三角形. 练习 1. 如图5 ,四边形ABCD中,已知∠A=60°,∠B=∠D=90°.AB=2,CD=1. 求BC和AD的长. 提示:延长BC、AD交于点E.∠E=30°.AE=2AB=4.同理CE=2CD=2.在Rt△ABE中,BE2=AE2-AB2=12,BE=2 ;在Rt△CDE中,DE2=CE2-CD2=3,DE= . 2. 如图6,△ABC和△C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D是AB边上一点.求证:(1)△ACE≌△BCD.(2)AD2+AE2=DE2. 提示:(1)利用SAS.(2)易知∠BAC=45°,又由(1)知∠EAC=∠B=4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