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动力衰减型资源城市转型战略思考

2008-10-11王志锋赵鹏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年5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王志锋 赵鹏飞

摘要 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对动力衰减型资源型城市进行了研究。长期以来,国内外政府、专家学 者对资源枯竭型的城市关注较多,但对资源尚未枯竭、主导产业对城市拉动作用已呈衰退之 势的动力衰减型城市关注不够。动力衰减型资源城市既具有资源型城市的共同特征,又与资 源枯竭型城市有着明显区别,虽然此时资源型产业对城市的贡献已呈衰退之势,但其主导地 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城市自身尚有能力支付经济转型成本。为避免资源枯竭后被迫转型的 高昂成本,政府必须主动启动此类城市转型,并依据科学发展观及早制定经济全面转型战略 。邯郸市是动力衰减型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在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时机与动力衰减型城 市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邯郸为案例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其战略转型的政策思考。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资源型城市转型;动力衰减型城市;转型时机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5-0070-04

20世纪30至40年代,最先兴起的西方资源型城市开始出现资源衰竭,与此同时城市衰落问题 、就业问题、贫困问题、环境问题、稳定问题等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甚至有的 引起了社会动荡。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如何通过转型解决出现的问题。20世纪后半 叶,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启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德国的鲁尔、法国的洛林、日本的九州、 美国的休斯敦等城市、地区便是具有代表性的成功转型的资源型城市或地区。20世纪80至90 年代开始,我国的阜新、抚顺、大庆等资源型城市出现资源萎缩及资源型产业和城市衰退现 象,从这一时期起国家和政府就开始研究和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我国众多资源型 城市中一些已经演化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还有相当一部分城市资源已经趋向萎缩。资源枯竭 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引发的一系列尖锐的社会矛盾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资源型城市转型已迫在眉睫。因此,资源型城市如何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并勇于实践,实现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1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动力衰减型城市

所谓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指用新兴的接续主导产业替代业已衰退的资源型主导产业, 实现主导产业转换和劳动力转移,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推动产 业结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城市的生产、生活、就业等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经济 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都需要支付转型成本,转型成 本主要包括接续主导产业的形成成本、接续主导产业的关联配套产业的发展成本、衰退产业 的退出成本、生态环境的治理成本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等五项成本。如何把转型成本 降到最低限度,是每一个资源型城市都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而启动恰当的转型时机则是降 低转型成本的关键。

如果在资源型产业衰退期转型,此时产业经济寿命已经停止,资源型产业、资源型城市的矛 盾、问题充分暴露,企业自身没有能力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市场已经完全失灵,只有 靠政府来启动转型,政府不仅要支付转型成本,还要承受相应的社会成本,因此事后被动 转型成本高昂。而在资源型产业成熟期的前段、中段启动转型,此时产业仍处于上升势头, 启动转型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避免各种社会问题和危害的产生,极大地缩短转型时间;在 资源型产业成熟期的后段,仍是一种现实可行的选择。这时资源型产业地位虽然下降,但是 产业尚未亏损,仍然有一定的利润,这时抓住时机启动转型,仍然会使城市处于比较主动的 地位。我们研究的动力衰减型资源城市就属于这一类型,该类城市在我国资源型城市中已经 占有相当一部分份额,研究此类城市转型对我国资源型城市整体良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动力衰减型城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的一种特殊类型,是资源型主导产业已经发展到了顶峰,虽 然所依赖的资源尚未枯竭,目前整个城市还能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但资源型主导产业在城 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呈现下滑趋势,在扩大就业、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呈现出动力 不足的资源型城市。动力衰减型资源城市既具有资源型城市的共同特征,同时又与资源枯竭 型的资源城市有着明显的区别。尽管此时资源型产业对城市的贡献已经逐渐呈衰退之势,但 其主导地位还将保持一段时间,城市本身的财力、物力还比较充足,自己还有能力支付经济 转型成本,如果政府不提前谋划、主动启动这类城市转型,等资源枯竭之后再考虑转型,不 仅要支付很大的转型成本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复苏,而且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并承 受很大的政治压力。我国的阜新就是很好的例证,在资源未枯竭之前政府、企业都没有考虑 经济转型,等社会问题凸现后才着手考虑转型,结果是当地政府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启动 转型,最后是靠中央、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才实现经济转型的。前车之鉴,值得深思。因此, 应对动力衰减型资源城市给予高度重视,在资源尚未衰竭时进行事前转型,只有如此才能依 靠自己的能力,利用较少的转型成本实现经济转型。

2 动力衰减型资源城市——邯郸特征及问题

邯郸市是我国众多动力衰减型资源城市的一个代表。邯郸矿产资源丰富,是国家十大煤炭基 地之一和重要的铁矿石产区。依托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邯郸已形成以资源型 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 金 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四大资源型产业,一直是邯郸市工业的支柱 产业。2004年,上述四大资源型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08家,GDP、实现利税、企业就业 人数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0.4%、92%和53%。“十五”期间,以资源型产业为支 撑,邯郸市GDP总量翻了一番,GDP年均增长速度12.1%,人均GDP突破1 000美元大关,人均G D P年均增长11.3%。但在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作为资源型城市的邯郸伴随资源的大 量开采,主导产业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在扩大就业、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 呈现出动力不足的现象,同时出现了一些与其他资源型城市具有共性的矛盾和问题:

2.1 资源面临衰竭

邯郸市工业以煤炭产业和钢铁产业为主,这两大资源型产业都是国家在“一五”和“二五” 期间建立起来的,经过长时间的开采,现有的多数矿井可开采资源的储量已经十分有限,并 且将陆续进入衰老报废期。在邯郸市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后20年内,全市63家 国有矿山资源型企业中,将有35家因资源趋于枯竭而关闭,占全市国有矿总数的56%。邯郸 市的资源型产业即将面临资源衰竭的严峻局面。

王志锋等: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动力衰减型资源城市转型战略思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年 第5期2.2 产业结构单一

邯郸市发展长期以来依赖于资源型产业,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附性很大。资源型产业基本上 都属于第二产业,因此,邯郸市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并呈一种上升趋势 ,二产比重由1995年的44.1%上升到了2005年的53%。这不仅与目前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相背 离,而且将严重影响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邯郸市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必须尽快启动经济转型,否则产业结构不合理将进一步加剧。

2.3 就业形势严峻

今后几年内随着资源的衰竭,全市将有2.3万职工需要转移就业,由于这部分职 工劳动技能 单一,自身再就业能力比较弱,再加上每年新增劳动力,因此不仅人员分流安置压力大,而 且再就业压力也非常大,由此而引发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等现实的严峻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KG)]

2.4 环境污染严重

邯郸市部分地区大气中SO2和TSP含量严重超标,工业SO2排放量由1991年的935亿标m 3 增加到2003年的179 104亿标m3,增长了180倍,工业烟尘的排放量由1991年的37 336t增 加 到2003年的80 282t,增长了2.5倍,空气质量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此外,长期 资 源开采导致采空、沉陷、滑塌等地质灾害点不断增加,邯郸市的地质结构属于断层带,大量 采空区、沉陷区的出现极有可能引致严重地质灾害。

2.5 经济开放程度低

由于受资源型产业的影响,邯郸市的工业经济体系是一个非常封闭的资源型经济体系。FDI 占GDP的比重和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邯郸这两项指 标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2003年FDI占GDP比重的全省平均比重是邯郸的1.5倍,贸易依 存度的全省平均水平是邯郸的5倍。在现代城市经济转型中,要摆脱资源依赖、实施多元化 发展战略,就必须有一个开放的环境,以外部资本等生产要素注入促进经济转型,开放程度 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城市转型的进程。邯郸市较低的开放程度增加了城市转型的难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邯郸市尽管资源尚未枯竭,但资源型产业对推动城市发展动力已经呈现 衰减趋势,并引发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因此,应在资源尚未枯竭时尽早启动经济转型,否则 随之而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将带来巨额的转型成本。

3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邯郸城市经济转型

科学发展观是新形势下一次新的理论创新和新的思想解放,是我们提出发展战略、编制发展 规划和制定发展政策的思想基础。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体现。以科学发 展观作为指导思想推进邯郸市城市转型应着重考虑几方面的问题:

3.1 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

作为动力衰减型资源城市,邯郸在启动经济转型时,应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 传统产业,在原有资源型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接续替代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 高、经济效益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市场的引导下,以新技术改造提升有发展潜力的传统工业,重点抓好能源、冶金、纺织 、机电、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积极发展食品饮料、服装、家具、旅游产品等产品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都市型工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的效能,为城市的经济转 型赢得充足的时间,提供较强的经济支撑。

3.2 打造临界区经贸中心城市

邯郸市在过去利用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使得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而目前与其他资源 型城市一样,随着资源储量的下降,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削弱。城市要想长期健康发展就必 须重新审视城市的优势,对城市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邯郸市地处晋冀鲁豫4省交界地区, 环邯郸主城区200km基本上是石家庄、济南、郑州、太原4个省会城市连线的区域,邯郸 市位于这个区域的中心。因此,邯郸市既是4个省会城市的边缘,同时也是临界区的中心, 这就为邯郸市打造临界区经贸中心城市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通过打造4省临界区经贸中 心城市的转型战略,将极大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和物流业发展,优化带动邯郸 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步伐。

3.3 积极引导发展外向型经济

开放是邯郸市的“短腿”,邯郸市作为沿海省份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城市,扩大开放是加 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降低城市转型成本的关键举措。大 量的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入有助于改造传统资源型产业,推动接续替代产业的出现与 发展。外向型经济将打破邯郸原有封闭式的资源型经济体系,加快邯郸经济转型和融入国际 经济的步伐。为此,邯郸应在全市形成上下谋开放、保开放、促开放的良好局面,开创富商 、亲商、安商的良好投资环境,同时要确立和保障企业的市场开放主体地位。

3.4 创造良好的转型发展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金、项目总是向最能发挥作用、最能取得效益的地方集聚,环 境是中心城市吸引力的首要条件。为此,必须牢固树立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的 理念,坚定实施经济转型的信心,抓好软、硬两个环境建设,一方面,政府要构建便利的公 共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硬环境;另一方面,政府要下大力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创造优 质软环境。此外,还要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推动城市转型。争取使邯郸成为人才荟萃的高 地,要素聚集的洼地,投资兴业的宝地,安居乐业的福地,最终实现邯郸经济结构的转型, 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3.5 设立经济转型专项资金

为了保证转型的顺利实施,解决转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邯郸市应该设立经济转型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4个方面:①用于资源型企业的社会保障支出,包括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养老 、医疗费用,下岗职工的失业保障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支出;②用于加强职业 培训。产业转型的最大难点是人员的“转型”,资源型产业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 ,技能单一,到其他行业就业难度大。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 培训;③用于承接原由资源型企业所办的社会事业如从事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校、公检法 、消防等费用支出;④用于支持生态环境整治和资源型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尽快改 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4 结 论

长期以来,国内外政府、专家学者对资源已经枯竭的城市关注的较多,而对资源尚未枯竭, 资源型产业还占主导地位,主导产业对城市拉动作用已呈衰退之势的这类动力衰减型城市关 注不够。任何一个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经济转型,都必需支付转型成本,与资源枯竭型资源 城市相比,动力衰减型资源城市尽管此时资源型产业对城市的贡献已经逐渐呈衰退之势,但 其主导地位还将保持一段时间,城市本身的财力、物力还比较充足,自己还有能力支付经济 转型成本,此时经济转型支付的转型成本要少的多,同时承担的社会风险也小得多。因此资 源型城市应早动手、早谋划,避免资源枯竭时被动转型所需支付的高昂转型成本。邯郸市是 动力衰减型城市的一个代表,以资源型主导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为邯郸市的发展做出了巨 大贡献。但伴随着资源的大量开采,资源存储量日趋下降,邯郸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沉 积了一些与其他资源型城市具有共性的矛盾和问题。为避免资源枯竭后被迫转型的高昂成本 ,优化提升城市产业结构,邯郸市应依据科学发展观及早制定经济转型战略,从积极推进新 型工业化战略、打造临界区经贸中心城市、积极引导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良好的转型发展 环境、设立经济转型专项资金等方面入手全面实施经济转型。

(编辑:王兴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Ben Marsh. Continuity and Decline in the Anthracite Towns of Pe nnsy lvania[J].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987,(3): 337~3 52.

[2]John H. Bradlbury. Towards an Alternative Theory of Resource睟ased Town De velopment in Canada[J].Economic Geography, 1979,(2): 147~166.

[3]Korhonen J. Four Ecosystem Principles for an Industrial Ecosystem[J].Jou 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1,(3): 255~259.

[4]柯文. 鲁尔工业区的振兴及其启示[J].管理世界,1992,(2):128~1 31. [Ke Wen.The Vitalization of Ruhr Industrial Area and Its Inspiration [J]. Man agement World,1992,(2):128~131.]

[5]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J].宏观经济研究 ,2002,(11):37~39.[Macro瞖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Research Group of S ta te Planning Commission. Defi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 of Resources瞓ased Cities[J].Macro瞖conomic Research,2002,(11):37~39.]

[6]栾华贺,王六方.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初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 000,(6): 96~ 97.[Luan Huahe,Wang Liufang.Preliminary Research on IndustrialTransitional Issues in Resources瞓ased Cities[J].Technological Economy and Ma nagement Research, 2000,(6): 96~ 97.]

[7]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Qi Jianzhen.Trans itional Study of Resources瞓ased Cities [M]. Beijing:People's Publis hing House,2004.]

[8]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出路[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Sun Ya jing.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utlet of Resources瞓ased Cities[M]. Beijing:China Economic Press,2006.]

[9]朱德元.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概论[J].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Zhu Deyu an. 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s瞓ased Cit ies[J]. Beijing:China Economic Press,2005.]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中专教育的探索与尝试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与唯物史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十八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