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景,我们很惊讶
2008-10-11王忠明
王忠明
在市场经济中,纳税人的钱理应更多地沉淀为公共服务或公共品的供给。没有这样的价值贡献或供给,就难以培养或储备相应的救灾能力,包括专业化、职业化的救援队伍,以及管用管够的救援设备、手段。由此,来反思我国今后国有资产的价值取向,也不无启迪作用。
这次震后救灾,确实“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然而,同样重要的是,也“让中国重新认识了世界”。
这就是说,不仅要看到中国震惊世界的一面,比如中国民众对灾区“井喷式的支持”,“这是一种集体顿悟,整个民族突然间意识到,在20年的经济繁荣中,他们改变了多少,以及一些改变是如何朝好的方向发展的”;地震发生后一周,全国下半旗默哀三分钟。“这场全国性的悲情宣泄让人们不再相信中国缺乏‘公民精神这种观念”;“这次报道的成熟度与自由度同样令人吃惊”……同时,也要看到世界援手或感动中国的一面——这尤其需要全球化成长中的中国、发展中的中国充分认识,比如“‘国际上倾泻的善意改变了一切,‘现在,很多人在为中国人加油,希望他们在奥运会上有好的展现。这对中国的自信心和它对自己国际地位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引语引自美国《时代》周刊5月22日文《被唤醒的中国》)。
汶川震发时,笔者正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参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专题研究班。此后,从夜以继曰连续报道的电视直播节目和各种报章杂志上整版整幅刊登的相关文字和图片中,有一个场景就非常触动我(而且,它触动的肯定不止我一人)。
在青川,当大地震突如其来时,有位年方28岁的母亲与其刚刚面世才75天的女儿,被砸埋在垮塌的楼房下而双双遇难。经过长达15小时通宵达旦的艰苦作业,日本国际紧急救援队终于刨出了这对母女,只见母亲的双手仍紧紧地将女儿护在怀里——孩子身上一点都没受伤,而她自己则伤痕累累。
接下来,我们则看到了这么一幕:当日本救援队将母女俩的遗体安放到一个担架上,并蒙上一块洁净的白布后,全体31名队员便站列两旁,低头为死者默哀。随即,他们又把担架送上殡仪车,一起向母女俩举手,致注目礼,目送远去……
人世间,几乎所有民族都难免经历各种自然或社会灾难的袭临。而只有伟大,聪慧的民族,在灾难中学到的,获得的,会大大地超过失去的。这不是对灾难的偏好,更不是期盼,而是说既然灾难无情,往往无可抗拒,那么,人类最应该致力去做的无非就是两个“尽可能”一是尽可能将损害减至最低限度;二是尽可能多一些积极的转化,包括足够深刻的省思与彻悟,也就是说,即使在大难临头之时,也必须持有一种学习的姿态。
那么,从日本救援队的救助行动中,从上述情景中,我们能体悟到什么?甚至,是否可以说,学习到什么呢?
我以为,至少有如下两点:
一是文明救援。16日下午4时,日本救援队赶到青川县城后,马上利用携带的生命探测仪,煤气泄漏检测仪等专用设备,在废墟中仔细搜索。当判断被埋人员已无生还可能后,就着手使用大型挖掘机,期待尽快找到遗体。直至夜幕笼罩,大型挖掘机无法正常运作,又改变策略,将救援人员分成3班,每班工作两小时轮替,并改用小型工具进行搜救,或带上手套,小心翼翼地用手将砖石一块块地搬走。从照片上看,他们的衣裤、鞋帽、口罩等救援装束标识统一,醒目,都是非常专业化、职业化的。可见,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日本救援队都处在井井有条的专业状态。这种文明救援或救援文明,固然有日本长期应对频繁震灾而锤炼出来的相关经验所致,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是否也有国有资产的价值贡献?在市场经济中,纳税人的钱理应更多地沉淀为公共服务或公共品的供给。没有这样的价值贡献或供给,就难以培养或储备相应的救灾能力(这是典型的公共品之一),包括专业化,职业化的救援队伍,以及管用管够的救援设备,手段(帐篷,临时移动住房等)。由此,来反思我国今后国有资产的价值取向,也不无启迪作用。
二是尊重生命,日本救援队是这次震后中国接受的首支国际救援队。据报道,不少救援队员回到日本后,都含泪讲述灾害现场,称“那是迄今为止从未见过的悲惨景象。”有位来自海上保安厅的队员回忆一所学校倒塌惨状时声音哽咽地说:“中学生们当时大概正坐在课桌旁听课。他们就保持着上课的姿势遇难了。当时集中精力进行搜救,如今回想起来孩子们实在太可怜了,无法用言语表达。”而担任队长的外务省国际紧急救援室室长小泉崇则满含真情地说:“虽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大家用团队精神克服了它们,并给中国国民带去了勇气。”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以生命为重为上,这原本是一种共同的人类精神或价值观,无一民族能够例外。“由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我们成了另一种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史怀泽医生语)。
毫无疑问,中国母亲基于人性而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伟大,是极具震撼力的,只要是血肉之躯,无论你来自哪里,都会为之动容,为之感怀。然而,有着强烈“抗日”情结的中国人,依然会对日本救援队为遇难母女流泪默哀,致注目礼等不免惊讶。应当说,他们是做得如此精致,高贵、用心,其中内含的尊重生命或生命至上的人类精神,已经大大超越了灾难发生的地理疆界或国家划分,而以特有的光芒照耀出了民族和融,睦邻友好的真正希望。学会以生命的名义来处理一切事务,还会有什么障碍不可跨越吗?毕竟,“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胡锦涛语)。
据说,近有一些在日华人自动组织清扫队到东京火车站搞义务清洁,意在感谢日本救援队的慷慨救助,以体现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这真是“勿以善小而不为”!诚如一位学者所言,“面对一片废墟,面对生与死的呼喊,面对突如其来的失去,人与人的心可以靠得更近。”灾难,突显出了只有生命才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真正共同体。或许,也只有对生命之珍贵有足够的共识,才可能最终斩断以牙还牙,怨怨相报的恶性环链,还世界以一片明媚与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