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档案史料》2008年第三辑内容摘要

2008-10-10

北京档案 2008年9期
关键词:调查表城镇居民史料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此辑《北京档案史料》设立专题,公布以下5组史料:

北京市1977年职工生活调查 / 孙刚选编

1978年5月,国家劳动总局、国家统计局遵照五届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做到在正常年景下90%的社员收入有所增加,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的指示,决定对1977年职工、农民生活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据此,北京市制定了具体的职工生活调查方案,选取1204户职工家庭进行调查,调查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北京市职工家庭的一般生活状况。

1978年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值调查史料 / 梅佳选编

1978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做好改革工资制度调查研究工作的要求,为研究改革地区工资类别提供资料,国家劳动总局、国家物价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出通知,进行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值调查。北京市是调查城市之一,调查范围除市区外,还选定了顺义、平谷两个县的县城;调查内容,除粮食、猪肉、羊肉、燃料和水的消费量因各地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不同分别作了规定外,其余4大类生活消费品和非商品支出共37种均按统一规定进行。11月1日,北京市劳动局、物价局、统计局通知市属有关局、区(县)及有关商业公司按照表列要求进行调查。1979年1月,分别形成了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值调查表和顺义县、平谷县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值调查表以及调查报告。本组史料包括馆藏有关此次调查的通知、方案,以及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值调查表和顺义县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值调查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北京市恢复农村集市贸易史料 / 田尚秀选编

农村集市作为农民出售剩余农副产品、互通有无的场所,对农民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1976年北京郊区各县曾先后关闭了集市贸易。1977年8月6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财贸组、农林组批转了市第二商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农村集市贸易管理的报告》,指出“在当前社会主义商业还不能完全代替的情况下,农村集市贸易的存在仍然是客观经济的需要”。此后,郊区县开始恢复集市贸易。率先恢复集市贸易的是大兴、平谷、延庆、密云等县,1977年底计恢复集市贸易17处,1978年底恢复开放集市贸易40处,到1979年底集市贸易达59处。本组史料即反映了1977年—1979年北京市农村集市贸易由逐步恢复到日益活跃的过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市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工作史料 / 鹿璐选编

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要改革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比例。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中等教育要有计划地多举办各种门类的中等职业教育。”为此,北京市政府于1980年5月27日召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工作会议,着手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工作,试办职业高中。1981年6月8日,市政府再次召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工作会议,市文教办对试办职业高中一年来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意见。本组史料反映了当时北京市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情况。

1983年北京市郊区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查史料/ 方立霏选编

1983年6月,根据中央书记处的要求,经过北京市委研究室、宣传部、农村工作部,市政府文教办公室、教育局、文化局、卫生局、广播局、科协、体委等以及13个郊区县共计162个调查组3个多月的协同努力,对本市郊区农村在科技普及、教育调整、群众文化以及医疗卫生等方面取得的新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的想法和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写出调查材料156份,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京郊区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状况。这组史料中选取了此次调查的综合调查报告1份、专题调查报告1份和典型材料3份。

本辑还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刊登了《创业、奋斗、发展》,回顾了北京市档案馆50年的发展历程;刊登《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珍贵档案介绍》,对馆藏32组(件)珍贵档案进行了揭示。

本辑还刊登了王煦、李在全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民间市政建议和计划》,北师大25校友所写的《北平师范学院“复大运动”历史真相 》,武光的《“国会议场忆旧”补遗 》,冯其利的《旧城区井盖杂记》,以及刘季人整理的《行政院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及修缮文物纪实》。

猜你喜欢

调查表城镇居民史料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