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分省自行命题科学性的思考

2008-09-26纪荣海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9期
关键词:评卷效度题干

纪荣海

分省自行命题已实施了五年,五年来经历了兴奋期与震荡期,目前看来分省自行命题远未进入成熟期。因为纵观五年来的分省自行命题在科学性方面确实存在较大问题,这一问题今年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反而在有的省份愈显突出,令人担忧。如果这一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分省自行命题恐怕难以进入成熟期,而且可能出现更剧烈的震荡乃至出现危机。

分省自行命题存在的科学性问题包括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微观层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于试题题干、试题设问和试题答案的不科学。

1.试题题干的不科学

2008年某省高考有一道语用题,要求考生阅读图表就我国粮食问题写一条宣传标语。题干开头却有这么一句话“今年4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就全球粮食价格飙升可能引发的后果发出预警”,这一长句谈的是价格问题,与图表呈现的中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数据并无内在联系,纯属多余,既影响题干的简洁又模糊了题目的指向性,干扰考生作答。

2.试题设问的不科学

2008年某省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三)》,要求考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题干简洁,但问题在于本诗采用的表现手法不止一二,到底要选择一种作答还是倾其所有作答,考生感到茫然,如此设问影响了考生的正常发挥,影响了选拔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3.试题答案的不科学

2008年某省高考散文阅读,有一道题要求考生“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感情的”,内容方面的答案为“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例:‘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衰,通过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尽致地阐发”。有中等语文素养的人应该可以看出这一答案其实还是从写法方面来分析的,只不过贴上了“内容”二字的标签;其次,从所引例子怎么看也看不出“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真让人体会不出如此详尽答案的妙处。本小题共8分,答案却是如此详尽而不当,真不知如果按此标准去评卷会有多少考生冤死。

中观层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材料选择、试卷结构和难易分布的不科学。

1.材料选择的不科学

命题是一门科学,题干、设问、答案等都有各自的命题规范与要求,材料的选择也有相应的规范与要求,比如文本的长度、文本的规范性、文本的科学性、文本的经典性等等。命题违反了以上某一规范与要求,势必影响试题的信度与效度。2008年某省高考文化经典阅读题在选材上就犯了文本错误,该题考查“两段”文言文的“阅读”,“文段”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既考查翻译又考查“阅读理解”。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两段”文字含标点加起来不足50字,真不知是阅读考查还是语句考查。命题人的良好动机可能是为了不增加考生的负担,却无视命题的科学性,这实际上是对考生的极端不负责任和对命题工作的无知。

2.试卷结构的不科学

命题就跟写作一样,既有内容的要求,也有形式的要求。命题形式上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试卷结构上,结构上的不科学会增加考生的答题负担,影响测试的效度,特别是结构零碎烦琐的试卷。2008年某省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上做了一定调整,删去自然科学类阅读,在“表达应用”板块增设一道题目,试卷结构相对简约了,但总体结构仍然不够清晰。该卷第Ⅰ卷先考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第Ⅱ卷再考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表达应用和作文,第Ⅰ卷和第Ⅱ卷存在各自的结构走向,全卷缺乏一个统一的结构,考生的答题必须不断转换思维,不断在古今之间游走,甚至疲于奔命,势必影响一部分考生的正常发挥。相比较而言,结构最清晰的当属上海卷和宁夏新课程卷。希望分省自行命题不要羞于借鉴他人,更不要敝帚自珍,该借鉴的要借鉴,该改正的要改正,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命题水平与质量。

3.难易分布的不科学

从命题科学性出发,一份试卷各个题目的难易度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样,如果一样试卷就没有梯度,就肯定不是一份好试卷。哪些题目难度应该大些,哪些题目应该容易些,这是命题时应该明确的。一般来说,试题的分布应该先易后难,交叉推进,这才符合认知规律,并能给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答题环境;其次,试题的难度应与思维度成正相关关系,这样才能体现以能力为立意的命题原则。2008年某省高考语文试卷在难易分布上就不够科学。据抽样调查,第8题名句名篇默写得分率仅为41.67%,为历年同题得分率最低的;而第9题名著阅读多选题得分率为93.20%,为当年全卷最高的,出现这样倒置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应该是命题者对试题难易度缺乏准确的把握,或者根本就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宏观层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命题思想的不科学。

科学的命题思想首先要明白命题的目的,明白任何命题都是为了检测与甄别,并不是为了考倒考生。上述2008年某省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为何会出现历年同题得分率最低这一结果,我看不能怪考生。从试题来看,有一半空格考查上半句的默写,而且没有上文背景,这无疑增加了难度,实属为难考生,如此命题影响了测试的效度,而且打击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再者,考查下半句的有一个空格考《荷塘月色》,这纯属以考生为敌,该省《考试说明》明确写道“名句名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语言艺术的精华”,难道“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已成了“古人智慧的结晶”?据说有专家美其名曰:这是对《考试说明》的突破,对应试的挑战。无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想如果突破和挑战不是从考生出发,不是从科学性出发,而是由着个人喜好和从臆想出发,那是对命题、考生及社会的极端不负责任,对命题改革有百害而无一利。

科学的命题思想其次要明白该考什么,该用什么形式来考,以确保试题的信度、效度与区分度,否则无法对考生进行准确的甄别与选拔。2008年某省高考第14题,考查提取关键词和理解重要句子两个小题。这一道题恐怕是今年全国最怪异的试题,它设置于“表达应用”板块,指向本该是语用,第一小题提取关键词符合这一规范,而第二小题并非语用,而是传统的阅读题。如此杂交的试题只能说明命题者思路的混乱,说明命题者不清楚要考什么或者怎么考,这样的试题可信吗?2008年某省高考第15题,考查成语积累及解释。命题者的良好动机可能是为了阻止语文知识的被放逐,成语确实可以考,但问题是该怎样考,成语解释是语用吗?如此命题只能说明命题者不清楚不同命题形式的不同指向与不同功能,不清楚该用什么形式来考从而达到测试的目的。

科学的命题思想还要明白试题应该原创,规避陈题、熟题,以确保试题的公平性。公平性缺失的试题必然影响到试卷的信度、效度与区分度,影响到选拔的公平公正。2008年某省高考作文题,以三个人买饮料为材料,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可否认该材料是命题者经过一番精心改编而非照抄原题而成的,但该题怎么看总让人觉得眼熟,“七个背囊”“两个小姑娘”“三个泥水匠”的材料怎么老在我眼前晃来晃去,但愿这不是我的幻觉。如果这一幻觉成真,恐怕“不要套作”只是自欺欺人,而试题的信度、效度就要大打折扣,区分度也就不会好到哪里,更不要谈公平性了。

以上列举一二说明分省自行命题确实存在问题,例子局限于2008年某省试卷,只是因为觉得今年的问题特别多,无需牵扯到其他年份了,这样更容易引起足够的注意。问题摆在眼前,当务之急应该是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命题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导致命题不科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显性因素是命题者的素质,这包括命题者的专业水平、学术视野、命题思想、命题经验和命题操作能力等;隐性因素包括评卷的不科学、评价的不科学、方案政策的不科学,这些因素目前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评卷的不科学主要体现在评分细则宽紧度的失当,不同年份人为的忽宽忽紧必然带来测试结果的失真,一来遮蔽了命题的失误,二来给后续教学及命题带来误导。不科学不负责任的带着个人喜好的随意的言论与评价,一旦因为评价者的身份而使受众丧失判断力,乃至形成话语霸权,那么命题的科学性就会受到冲击。分省自行命题之后,命题权下放,话语权也随之下放,造就了一批新的专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言论,这本身很正常。但某些专家的言论往往只是站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来审视高考命题,并非从命题的科学性来审视,他们的言论与评价难免有不科学的成分,而一旦话语权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必然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影响高考命题的科学性,甚至干扰影响基础教育的正常教学。方案政策是法规文件,它规定了命题必须遵循的原则与依据,不科学的方案政策对命题的影响是致命而先行的。分省自行命题之后,诸如《考试说明》等方案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着各省中学教学与高考命题,它们的制定如果缺乏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必然产生不科学的因素;它们的制定如果只是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宏大构想放大合法化,那是对所有考生、家长、教师和基础教育的不负责任甚至藐视,那将给分省自行命题带来更多的不科学。

高考命题需要不断改革,它与高中课改一样不需要颠覆,带着理想与偏见的颠覆必然会给高考命题改革带来不必要的剧烈震荡甚至灾难。如何提高高考命题的科学性,当然首先要提高命题者的素质,这一点早就引起了专家和主管部门的注意。提高命题者的素质关键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促进命题者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反思提高;而不在于聆听某个专家的教诲的培训,特别是那种不命题者或不会命题者给命题者的洗脑。其次要选好命题组人员,命题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高学历高职称并不意味着命题的高水平。再次要规范评卷、评价行为,客观公正地组织评卷工作,提高评卷、评价的科学性,促进整个命题工程的良性循环,以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开展评价工作特别要重视自我批评,不要以批评他人来掩盖自己的不足,而要勇于寻找差距,明确改进方向,才能减少命题的失误,提高命题的科学性。总之,一定要认识到科学性是高考命题的第一性,一定要从科学性入手实实在在地去提高命题的质量,这才是最根本最实在的以生为本的命题原则。

(福建省泉州市教科所362000)

猜你喜欢

评卷效度题干
校企融合背景下,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效度探索
数字算式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网上评卷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巧用模型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度
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研究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
高考评卷岂能草菅人命
破解诗歌鉴赏题五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