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时态的语法隐喻

2008-09-18

关键词:时态

曾 蕾

〔摘要〕学术语篇中的投射语言已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因为在学术语篇中出现频繁的投射语言是实现学术语篇概念的准确性、判断的严密性、推理的周密性等特点的主要手段。但英语学术语篇中的投射动词时态运作机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投射语言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投射动词时态的语法隐喻来建构,以实现其特定的人际意义与语篇意义。基于目前的一些理论不能恰当、充分地分析与解释投射动词时态的功能作用,文章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和功能时态理论,探讨了英语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的时态隐喻功能意义。

〔关键词〕英语学术语篇;语法隐喻;投射动词;时态

〔中图分类号〕 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08)02-0104-05

一、 引言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英语投射动词时态是学术语篇体裁中的词汇语法体现形式之一,因而学术语篇中的投射动词时态问题是投射语言现象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也是研究学术语言的一个核心问题,并且也是学术英语教学中必然要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虽然各种学术英语教材和语法著作对此都有较多的论述,但是,英语动词的时态选择仍然是中国研究生撰写英语学术论文的难点之一。然而,目前的一些理论不能恰当、充分地分析与解释英语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时态现象的语言功能作用。本文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能更好地阐释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时态的功能语义。

近期有关时态的研究表明,时态是语篇性质的。何伟[1]认为,不同类型的语篇对时态有不同的选择,对语篇中时态的描述不能只简单参照事件发生时间顺序。在不同类型的语篇中,时态的推进模式是不同的。因而,我们认为,学术语篇也具有其特定的时态选择模式。虽然许多国内外学者[2][3][4][5]对学术语言,特别是对科技语言与语法隐喻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也有学者[6][7][8]描述了英语学术语篇的投射动词时态的结构特点,但由于对英语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时态与语法隐喻关系的研究还未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因而对学术语篇中的投射动词的隐喻功能意义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也不能对其特殊的用法与功能语义生成提供充分的理据。实际上,学术语篇中的有些投射动词时态的功能语义是借助于语法隐喻机制实现的。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之下,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和功能时态理论,初步探讨英语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时态的语法隐喻运作方式。

本文首先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和时态理论,然后主要从人际隐喻、语篇隐喻角度阐释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时态的运作机制,最后提出语法隐喻理论对分析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时态的适用性。

二、 语法隐喻和时态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 [2][4][9][10][11][12][13][14][15][16] [17]认为,语法隐喻的产生体现在语法范畴与语义特征的非一致关系上。一般来说,一个语法范畴体现一个语义特征,为“一致式”;但是当一个语法范畴体现了两种语义特征,那就出现了语法隐喻,为“隐喻式”。可以看出,“一致式”或“非隐喻式”在语义层只做了一次选择,而“隐喻式”在语义层做了两次选择,这就建构了“隐喻式”意义的复杂性。Halliday[2][9]在论述语法隐喻时,只涉及到概念隐喻与人际隐喻:概念隐喻指一个过程隐喻另一个过程,隐喻化的小句中的功能成分也随之转化;人际隐喻是指情态与语气的隐喻。后来Martin[3]和Thompson[18]论述了语篇隐喻存在的理据,他们认为,在语篇中相邻的语句之间也存在语法隐喻。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时态系统的研究不同于传统语法,对时态的阐释具有功能的特点。Halliday[2]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对英语时态系统的描述比较全面,既可适用于阐释书面语中的时态现象,也适用于阐释口语中复杂的时态现象[19]。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2][20],时态系统涉及到时态与时间环境成分的照应关系。时态体现概念功能中的逻辑功能, 建构的是时间关系,体现时间的质。英语中主要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三种时间关系,它们可多次递归。而时间环境成分体现概念功能中的经验功能,表示短暂或持续的经验时间,体现时间的量,包括时间点、时间段和频率,为事件发生所涉及的经验时间。时态与时间环境成分是互相关联的,存在照应关系,也就是说表经验时间的时间环境成分与时态时间结构中的时间参照点和事件发生时间之间构成显性或隐性的反映关系,并且时态的情态用法属于非时间用法,为一种语法隐喻[1][18]。

三、 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时态的

语法隐喻

投射语言是指用来转述或重复他人或自己话语或观点的一种元语言。Halliday[2](250) 认为,“投射”指的是一种逻辑语义关系,它存在于小句复合体和嵌入等结构中,用于表达说话者间接(非直接)的主客观经验。投射语言出现频率最高的语篇之一就是学术语篇,而对学术语篇中投射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投射动词的探讨。投射动词是指投射小句中的动词。在含有投射关系的小句复合体中,都是由投射小句进行投射,投射小句由言语过程或心理过程来实现,而这些过程的确定主要由这些过程中的动词来确定。投射小句中的投射动词繁多,如say、state、explain、show、claim、conclude等等,它们可以反映出说话者和叙述者对被投射小句中的信息的态度[21][22][23]。可以看出投射动词在投射小句复合体当中的重要位置。由于学术语篇中的投射语言不同于其他语篇体裁中的投射语言,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结构特点,并且学术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正确性与严密性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借助投射动词的时态来实现,因而就生成了自己独特的功能结构。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2],在有时态系统的语言中,时态不仅仅是表达时间概念的一种最重要的语言手段,有时也是表示人际意义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19]。从语法隐喻的5个评定标准[2][4]中的“是否自然”和“时间先后”原则来看,我们认为,动词时态的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体现形式应为时态的隐喻形式,而非隐喻形式反映的是动词的概念时间或时间关系的意义。“自然原则”是指语法中语义与形式之间的一般对应关系,如果运用到时态系统中,我们认为,如果动词时态表达时间概念,那是语义与形式相一致,就是“自然”,也就是非隐喻形式;反之,就是隐喻形式。“时间的先后原则”是指人类某种语言形式出现在整个历史时间上的先后。如从整个人类语言的演变过程来看,时态表示时间关系的概念功能语义,应出现在表示非时间或时间关系显隐性状态的情态意义或语篇衔接意义之前,因此我们认为前者为一致式,后者为隐喻式[24]。

基于语法隐喻式和时态理论的观点,我们认为投射动词时态用来实现概念功能中的逻辑时间和经验时间意义时,也就是说时态的逻辑功能反映了经验时间的意义时,为一致式或非隐喻式;如果用来实现非经验时间意义时,如实现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意义时,可被看成隐喻式。在我们的研究数据中,学术论文语篇中投射动词的时态体现模式主要有三种:一般现在时模式, 一般过去时模式,或混合式组合模式,贯穿于摘要和正文的各个投射结构中。这些模式在不同的结构与语步中都可以实现投射动词时态的人际隐喻意义和语篇隐喻意义。因此下面我们主要讨论投射动词时态这三个模式在学术语篇中的人际隐喻意义和语篇隐喻意义。本节主要例句来自于晖[25](181-182),Swales[6](149),以及MCASE语料库[26]的投射例句。

(一)投射动词时态的人际隐喻意义

人际隐喻所建构的投射动词时态的功能目的就是帮助作者或说话人实现明确主观或明确客观的效果。在我们的数据以及相关研究中发现,摘要部分的投射动词时态选择,相对于英语学术论文语篇的其它部分,更倾向于一致性,比较固定。例如:

(1) Ou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many of our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genres and ...

(2)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is view is unfounded...

(3)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lexical aspectual semantics of the verb...

(4)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Landers earthquake produced long-term ...

(5) It is shown that firms agree to set interconnection charges above associated costs ...

(6) It argues that the old conceptualization of Eastern Europe and the Soviet Union ...

(7) It is suggested that of these components...

(8) It is concluded that a dual emphasis of internal stability...

(9) We anticipate that similarly unexpected critical nucleus structures may ...

(10) We propose that along this coastline ocean circulation determines...

(11) We show that preference summaries for updateable-state utility can ...

(12)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re-evaluation of space in the region is being ...

以上例句中是英语摘要中的投射小句,其中的投射动词时态呈现出一般现在时的推进模式。当然在我们的数据中也有过去时推进模式、混合式组合模式。当投射动词时态反映经验时间概念功能时,一般情况下,投射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是对研究进行概述,总结现状;而一般过去时介绍前期背景研究,描写实验研究程序;现在完成时是对研究做出结论。而如果在摘要部分、文献回顾、研究结果等部分的投射小句都选用投射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其目的是实现时态的人际功能意义。因为在这几个部分,选用一般现在时的主要功能并不是显性地反映事件发生所涉及的经验时间。特别是在文献回顾部分,投射动词的一致式时态应为一般过去时。采用一般现在时主要强调报道内容的科学性、客观性、永恒性。例如:

(13a)Brie (1988) showed that the moon was made of cheese. 非隐喻式

(13b)Brie(1988) shows that the moon is made of cheese. 隐喻式

(14a)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on was made of cheese....非隐喻式

(14b)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on is made of cheese...隐喻式

(15a)We concluded that the moon was made of cheese... 非隐喻式

(15b)Weconclude that the moon is made ofcheese...隐喻式

(13a),(14a)和(15a)选择过去时,与(13b),(14b)和(15b)选择的一般现在时功能目的不同。选择一般过去时,作者更加注意的是投射动词时态的概念功能,也就是事件发生所涉及的逻辑与经验时间,作者考虑了所回顾的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与自己撰写论文的时间距离。而(13b),(14b)和(15b)中选择的投射动词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这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投射动词时态功能的隐喻意义,表示该文献资料中所涉及的研究信息、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意义。但如果作者在文献回顾部分选用现在时和过去时混合组合时态模式,既可以实现概念经验的时间意义,又可以实现人际隐喻意义。其人际隐喻意义表现为这两种时态的不同人际意义,表达了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语义意图。用一般现在时表示作者认为该研究具有普遍影响意义,用一般过去时表示该研究不具有普遍指导或宏观意义,只是当时的或片面的研究结果。

在学术口语语篇中,演讲者频繁地运用“I think…”类投射动词的“隐喻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建构投射功能的同时也建构明显的主观情态功能。下面几组句子中的第一人称单数投射动词的一般现在时都揭示出投射动词所起到的隐喻情态符号的作用。例如:

(16a)I think there's also a quality and attitude issue, because uh, the senior people won't touch the stuff right?

隐喻式

(16b)Probablythere's also a quality and attitude issue ...非隐喻式

(17a)I suggest that we should use the method. 隐喻式

(17b)Probably we should use the method非隐喻式

(18a)Im afraid we are getting off the track a little. 隐喻式

(18b)Unfortunately we are getting the track a little.非隐喻式

第一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的投射小句中的投射动词通常都是隐喻情态。句(16a),(17a)和(18a)与其“一致式”(16b),(17b)和句(18b)表达的概念意义基本相同,但人际情态意义却有所不同。相对而言,在这几组语句中,“隐喻式”的投射意义大于“一致式”,而“隐喻式”的情态意义小于“一致式”,处于隐性状态[23]。

但在诸如(16a),(17a)和(18a)类投射小句中,一旦采用不同的时态,小句的投射意义和情态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可以说,是时态构建了不同的语义功能。例如:

(19a)I think there's also a quality and attitude issue, because uh, the senior people won't touch the stuff right? (隐喻形式)

(19b)I thought there was also a quality and attitude issue...(非隐喻形式)

由于句(19b) 的投射动词是过去时,其“投射”性或归属性显然比句(19a)要强,前者强调说话者(“I”)过去的错误观点,因而投射动词为过去时的句(19b)为非隐喻形式。

可以看出,投射动词时态的人际功能语法隐喻产生于时态与非显性时间意义的关联,表达人际功能中的主观情态意义,而非严格的时态意义。

(二)投射动词时态的语篇隐喻意义

学术语篇体裁的语篇结构层面、词汇语法层面一般倾向于选择清晰、固定的表现形式,反映在投射动词时态系统中,也是遵循简练经济的原则,这样就可以帮助作者有效地生成语篇,也可以帮助读者准确地理解语篇。

许多学者依据Halliday和Hasan[20]的语篇衔接理论,认为语篇中时态的选择和配合构成连贯语篇的一个重要衔接手段, 体现了语篇视点的连贯性。因而,在语篇分析中, 时态被列为语篇连贯的主要手段之一[27][28][29]。英语时态是组篇的一种手段,用以表明语篇所体现的语境中若干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可用于按照不同的时间层面组织语篇,便于叙事,同时增强语篇的连贯和一致。也可使表面似无联系的语段通过使用统一的时态取得语篇的连贯。

Martin[3]和 Thompson[18]认为语篇隐喻与概念隐喻、人际隐喻一样,是语法隐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语篇隐喻的功能使概念意义与人际意义更为有效的在语篇中隐喻性地组织起来,达到特定意义的谋篇布局的效果。也就是说,作者为了更深入、更深刻的表达自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往往有选择性地采用更加隐喻化的语篇手段传达某种隐喻意义。

在英语学术语篇中,为了实现语篇连贯,达到简练、干脆、客观、强调的功能效果,可以采用时态等词汇语法手段,即让同一时态在同一语篇中或语段中达到一致。在学术语篇的摘要或文献回顾部分,投射小句中的投射动词时态统一用一般现在时表过去时的用法,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同其他部分时态保持一致的语篇需要,因为作者对前人研究的观点无论是支持还是反驳,是客观中立还是主观,是肯定还是否定,他都选用一般现在时的推进模式或一般过去时的推进模式。这种选择反映了作者的语篇功能选择意图,表示作者有意运用了语篇隐喻的时态模式,构建了语篇衔接的功能。这样作者就把一个个小句按照特定学术语篇要求的脉络连贯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在非显性时间维度上完成其时态的语篇隐喻功能。相反,如果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语篇结构部分,如文献回顾部分,采用现在时和过去时的混合组合时态模式,那此模式就不是体现语篇衔接意义,而是实现人际隐喻意义。其人际隐喻形式表现在这两种时态的不同人际意义上,表达了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语义意图:用一般现在时表示作者认为该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性意义,用一般过去时也许表示该作者只是履行介绍相关研究的义务,或暗示对该研究结果持保留态度。

四、结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意义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建立在语篇体裁基础上的从一致意义向隐喻意义过渡的过程。由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基于社会语境的,从而考虑了各语篇体裁中语言的不同选择,语言不仅仅反映客观世界本身,还反映对客观世界的感知。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术语篇中的投射动词时态的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的运作方式表现为其时态的逻辑时间关系与经验时间的不一致。投射动词的时态人际隐喻形式实现了主观情态意义,而投射动词的时态语篇隐喻形式实现了投射动词时态在学术语篇中所特有的语篇布局。弄清英语学术语篇体裁中投射动词的时态隐喻模式有助于探索和揭示学术语篇体裁中语言的体现形式,有助于更好地探索投射动词时态与学术语篇的关系,也有助于了解作者的语义意图和组织时态的手段,从而把握作者的目的和思路。我们所探讨的英语学术语篇投射动词时态的语法隐喻运作只是一种尝试性的初步探讨,但我们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投射语言现象的研究、语法隐喻在时态系统中的研究、学术语言的研究、学术交流英语教学的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何伟.英语语篇中的时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n.) [M]. London: Arnold,1994.

[3]Martin, J. R. 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 [M]. Amsterdam: Benjamins, 1992.

[4]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朱永生, 董宏乐. 科技语篇中的词汇隐喻、语法隐喻及其互补性 [J]. 山东外语教学,2001,(4): 5-8.

[6]Swales, J.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7]Hyland, K. Disciplinary Discourse: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 [M]. London: Longman, 2000.

[8]唐青叶.学术语篇中的转述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3-6.

[9]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1st edn.) [M]. London: Arnold, 1985.

[10]Halliday, M. A. K. On the language of physical science [A]. In Ghadessy, M. (ed.).Registers of Written English: Situational Factors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C]. London: Pinter, 1988: 162-178.

[11]Halliday, M. A. K. & Fawcett, R. P. (eds.). New Development in Systemic Linguistics Vol 1: Theory and Description [C]. London: Pinter, 1987.

[12]Halliday, M. A. K. & Martin, J. R. (eds.). Readings in Systemic Linguistics [C]. London: Batsford, 1981.

[13]Halliday, M. A. K. & Martin, J. R. Writing Science: Literacy and Discursive Power [M].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93.

[14]Halliday, M. A. K. & Matthiessen, C. M. I. M. 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 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 London: Cassell, 1999.

[15]Halliday, M. A. K. & Matthiessen, C. M. I. M.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n.) [M]. London: Arnold, 2004.

[16]黄国文. 英语语法结构的功能分析 [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

[17]何伟. 语法隐喻: 形式变体和意义变体[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 (3).

[18]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Arnold, 1996.

[19]何伟. 系统功能语法时态系统概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6): 417-424.

[20]Halliday, M. A. K.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76.

[21]曾蕾.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投射”与语篇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11): 15-17.

[22]曾蕾.投射语言研究[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23]曾蕾.从语法隐喻视角看学术语篇中的“投射”[J]. 外语学刊, 2007,(3): 46-49.

[24]曾蕾.从逻辑功能到经验功能 — 扩展‘投射现象的概念功能模式[J].现代外语, 2002, (3): 269-275.

[25]于晖.语篇体裁分析:学术论文摘要的符号学意义[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26]MCASE.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0.

[27]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8]任绍曾.英语时态的语篇功能[J]. 外国语,1995(3): 22-29.

[29]王东风.时态推进的连贯功能与英汉翻译[J]. 外语研究, 2007,(6): 68-74.

(责任编辑:何伟)

An Approach to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the

Tense of Projecting Verbs in English Academic Discourse

ZENG Lei

(Faculty of English Education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and tense system i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SFG), explores a particular aspect of academic discourse: the English tense of projecting verbs, which is an essential feature of academic discourse. However, the function of the tense of projecting verbs has not been fully explored and explained. By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SF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tense of projecting verbs in the English academic discourse, we find that grammatical metaphor can help to provide further explanations as to what types of projecting verb tenses are used to achieve certain effect in academic discourse. Finally, from the discussion and the analysis, this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grammatical metaph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tructing the deeper, complicated metaphorical meanings and functions of the tense of projecting verbs in academic discourse.

Key words: English academic discourse; grammatical metaphor; projecting verbs; tense

猜你喜欢

时态
过去完成时态的判定依据
判断谓语动词时态的五个依据
动词的时态、语态
过去进行时
语法拾趣“尚未”和“仍然”
现在进行时
易混时态辨析
中考英语总复习动词时态归纳总结
时态与语态专项练习
动词时态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