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08-08-23赵红
赵 红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要使学生养成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就需要教师们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打破传统阅读模式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在对文章理解的共性基础上更深入一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对某些带共同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以课本为全部阅读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需要靠学生开阔视野,广泛地大量地进行阅读,除文本阅读以外,还要组织指导阅读电子、网络等媒体传载的内容,真正形成课内课外相结合,适应现代人的主体性发展。开放性教学体系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索,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课堂阅读教学仍然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这主要表现在教案的控制性和传导的单一性。课堂上教案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答,本是应该充满随机变化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一场“教案剧”的演出。这种严格执行教案的课堂教学活动,在保证教学的有序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但它也有局限性,它剪辑了认识过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课堂阅读教学要有教案,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案,预设的教案在实施中需要开放性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保护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拓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3.打破传统阅读测试的格式化。阅读训练内容的固定性,答案的绝对一律性挫伤了学生主体的创造意识,遏制了学生思维实践的纵横捭阖,所以传统的训练格式一定要改革,要使训练与测试既能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又能达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挥思维主体性的作用,指导学生更好学习,要使阅读教学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功能,在训练测试中必须鼓励学生有创见,这就要求我们在检测时要注意:一是形式要灵活,即建立全面系统的检测评价。二是内容要灵活,力求做到读写能力和听说能力结合,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结合,课内文与课外文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三是要善于设计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性试题,引导学生克服定向思维的习惯,培养多向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四是评卷标准要准确灵活,富有新意思,想象合理的更应高分鼓励。
二、培养阅读创新能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环节:
1.确定自学目标。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之前首先要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在备课中要依据教材单元教学的总目标,单元提示,阅读提示及课后训练,及学生的自身特点,确定文章的自读目标,力求做到有针对性,实用性、指导性。
2.初读感悟。
ア俨樵淖柿稀N难ё髌吩亩晾斫馔往需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活经历。这就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查阅典籍或上网查寻。他们这样得到的资料要远胜于教师的介绍,既培养了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们掌握了这些资料后对文章主题的把握也会变得轻而易举。
ア谏笫游奶狻L饽渴俏恼碌模骸把劬Α保仔细审题,思考题目的意义和要求,推测文章的内容,体裁及类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减少盲目性,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ア弁ǘ寥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梗概,并在此基础上圈点批注重点词、句、段,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揣摩思考全文的主旨。学生拿到一篇文章,通读时可采用“鲸吞式”阅读和“板块式”阅读。
a.鲸吞式
ゾㄍ淌焦嗣思义就如鲸鱼捕食一样,先大口吞进海水及鱼虾,再通过牙缝使海水漏掉留下大部分鱼虾。通读法就是如此,在全文通读中抓住“鱼虾”,把握实质,突出重点。
b.板块式
ト绻把一篇文章中的字、词、短语当作“点”的话,那么句子、自然段以至章节就可视为一个小整体一一“板块”,阅读时不是以“点”为基本单位,而是以板块为基本单位,尽量减少眼跳次数,扩大视觉距离,从而加强整体认知效果,增加认知字数和信息容量。这种方法就是“板块式”通读法。采用这种阅读方式,精神要求高度集中,不能“走神”,要使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减少回视和大脑的“空转”。
3.细读品析。细读品析是全面掌握读物内容,深入理解读物特点的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最主要、最基本手段,它强调咬文嚼字、穷根究底、品其神韵,明其情义,最终落脚于思考与发现。在精读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悟文章的教育意义,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ア僦惫垩菔痉āT诮萄е谐S龅秸庵智榭觯耗诚钪识,某个事物,如用语言解释,可能说半天,学生也不好理解,但如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则会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就会收到画龙点精的作用,如《看云识天气》一文,教师可演示各种云的位置、形态,使学生们一目了然,便于理解云是天气的“招牌”。
ア谙胂蟊硌莘ā0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以下训练:由一件事去想像它的终结;由这件事迁移联想到另一件事情,收到触类旁通之效;善于虚构、幻想,不断提出新构想;能与潜意识的知识储存迅速沟通,一触即发,以点燃想像之火,产生灵感,产生新的见解;能对某些常规定论进行求异想象,力求得出新的想像结果。
ト纾撼跻皇蔽医獭痘实鄣男伦啊罚我就让学生自由组合彩排课文剧和分角色朗读,学生们发挥想象,准备了各种道具,在表演和朗读中充分展现出了傻皇帝的丑态,在准备过程中,他们也更深入地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且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使自学的效果大大高于老师的讲授。
ア矍笠焖嘉法。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的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的解决疑难问题,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较顺利的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求异求新。
ソ淌υ谡庖唤萄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空间,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疑难提出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过程中提出疑惑,解决疑惑,从而使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慢慢提高,同时也在思考辩论中加强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能力迁移
ア偻因性迁移。新旧知识同因性越多,就越易迁移。更能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的能力。如:在学完《藤野先生》一文后,我让学生将此篇与已学过的魏巍的《我的老师》,都德的《最后一课》就体裁、题材、写法、作者感悟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学生很容易地理清了这几篇文章的共性和差异。
ア诟爬ㄐ郧ㄒ啤U馐茄习各种同类知识时,运用其中规律,触类旁通,形成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如在学习分析句子成分时,就抓住主谓补语加以扩展分析,归纳规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ア酃亓性迁移。由课内向引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永远比知识重要”。所以我们要尽量地给学生们创造想象的空间,如我们学过《皇帝的新装》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游行大典结束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小桔灯》中的小姑娘一家12年过后情形如何?《范进中举》后做官的情况……并让学生试着将想象的情形描绘出来,或做些续写之类,所达的效果颇佳。
サ比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往的固定模式,勇于探索,那么,你就会收获多多。
ィㄗ髡叩ノ唬汉颖毖紊较厥笛橹醒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