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观察力 开启作文源

2008-08-23高海新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7期
关键词:观察力作文教师

高海新

パ生的作文很容易空洞无物,内容单一。写到教师,不是给学生补课到深夜,就是带病上课昏倒在讲台上;写妈妈也常常是在自己生病的时候弄上一碗热面条放上荷包蛋。更有甚者抄袭成风,屡禁不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会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现象表现在写作上,其症结却是学生不会观察的结果。罗丹讲:“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ス鄄炝κ侨说囊恢种匾能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可以说,人的一切思维活动都是从观察开始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有所发现,为作文积累相当的素材,就等于说寻到了作文的源头。开启源头,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然而培养学生观察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进行科学的训练。

ヒ弧⒉扇《嘀中问剑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ス鄄觳⒉坏扔诳矗也并不等于仔细看。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事物的过程。观察的目的性、注意力以及思维力都会影响观察的效果。教师要指导好学生如何科学地确立观察目的,根据观察目的选择合理的观察点、观察顺序等。从实践中我们发现看图作文、实物作文、录像作文和活动作文都是培养观察力的良好方式。看图作文、实物作文、录像作文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和录像便于观察和可以反复观察的特点,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全面观察和有序观察,采取“观察——写作——讲评——观察——写作”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学生可以在讲评过程中查找自己观察中的错误和疏漏,学会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概括。比如一名同学对形态各异的小石头发生了兴趣,对一块小石头她不断地变换观察的角度,“我仔细地端详着那小石头,哦,一只灵巧的飞燕,似乎正在空中自由地飞翔。我又将石块稍稍一转,嗬,是一只孔雀,身披五彩霞衣,悠闲地踱着方步,好一副高傲的神态。”通过这个例子,学生深刻体会到观察点变了,观察的结果也就跟着变,观察要选择好观察点,观察时要进行合理的想象。

ソ行活动作文,小活动作文的活动时间短,内容相对集中,有利于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教师还可以从方法上引导,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反复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培养独立观察的能力和习惯。大活动作文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后的求同能力、求异能力和概括能力。

ソ行典型引路,布置个别学生暗里观察,学生不知不觉地成为观察对象,一切活动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的结果既会让学生感到新奇,又会感到惊喜,观察者体会到观察写作的乐趣和好处,被观察者体验到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富于个性的人。这种训练无疑对全体同学的写作都会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促进。

ザ、引导学生观察时调动多种感官

ヒ使文章富有立体感、丰富感,必须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多方面全方位地摄取感性材料。朱自清笔下的春风图,是多么美妙的一幅画卷:“”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摩着你,风里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这一段通过触觉写春风的和煦,用嗅觉写春风带来的令人陶醉的芳香,用视觉写美丽,用听觉写迎春的喜悦。好和煦的春风,好和谐的春曲,仿佛令人置身其中,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惬意。由此看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是必要的。学生观察能力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感官参与的综合能力差,不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综合地加以反映和表达。教师可进行一定的综合训练,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描写一分钟甚至一秒钟的情形,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教师一段精彩的讲解,一个短暂的沉默,甚至于一举手、一投足都要调动学生的感官,成为学生的观察对象。作文教学一旦将学生的思路打开,材料就会滚滚而来。那年六月,天气闷热,蝉声噪噪,教师突然中断讲解,让同学捕捉教室内寂静的瞬间。“教室里静极了,同学们瞪着惊奇的眼睛,望望老师,看看同学,老师微笑着,似乎装着什么神奇,同学无语,似乎彼此听到心跳声,教室外传来蝉的鸣声:“知了、知了。”

ト、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观察的结果

ト嗣窍肮呱习压鄄斐谱鳌八嘉的直觉”。见到漫天飞舞的大雪,有人说它像撒盐,有人说它像柳絮;李白吟出了“燕山雪花大如席”,岑参唱出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要使学生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受,必须使学生学会分析,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中寻找出事情所蕴涵的意义,挖掘它的深刻含义。朱自清的《背影》以质朴的语言描绘出父亲在浦口车站爬月台给自己买几个橘子的事情,事情很小,但是作者却从父亲步履蹒跚的艰难背影中,感受到了父亲挚热的爱子之情。想到此,作者不禁流下了热泪,乃至于最不能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贾平凹的《我的小桃树》通过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遭受摧残的事情,暗寓了作者人生的感悟,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因此教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多思考一些“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鼓励学生寻找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分析把握事情的本质,小事件发掘大主题。例如一名学生写父子之间的争吵,字里行间总是流露出一种儿子对父亲的怨气。我发现文中有两处不经意的描写——父亲早晨9点钟回来带来了两袋方便面,中午回家带了两个盒饭。这两处不经意的文字恰恰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关心,而儿子对这些始终未进行深入的思考。我引导他进行分析:父亲为什么9点钟要回来?为什么要带回两包方便面?为什么中午带回两盒饭?为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通过分析他认识了父亲这无言的关爱。鲁迅讲:“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平凡的小事更有意义,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鲁迅的《一件小事》不正是他这创作原则的体现吗?在引导中教师要让学生不断质疑,不断变换不同的方式和角度进行练习,尤其是进行联想训练,将事件与表达主题巧妙融合,避免产生喊口号、戴高帽、牵强附会拖尾巴的嫌疑。

ニ摹⒔袒嵫生捕捉灵感

チ楦惺且恢侄傥颍是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高度紧张的精神力量和心理状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念头在头脑中一闪,这种稍纵即逝的念头和想法有时是极为珍贵的,往往是思维智慧的火花,这种灵感的火花如果放弃一段时间再去采撷,往往很难有收获。因此必须让学生捕捉这种智慧的灵光,记载下他们灵性的感悟。彭荆风的《驿路梨花》、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无不是这种灵感迸发的结晶。要教会学生捕捉灵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1.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良好的情感是灵感突现的基础,对生活观察的灵感往往是现实与人的情感共鸣的结果,共鸣愈大,体会愈深,为使学生有更多的灵感,教师就要培养学生丰富而良好的情感。2.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正是因为灵感稍纵即逝,因此要学生出现灵感即刻记录,正所谓集叶成章,集腋成裘。3.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观察时要多提出几个问题,思维和发现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能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就会有新的发现。4.培养学生的联想力。联想是产生灵感的一个重要条件。杨朔就是从喝到香甜的荔枝蜜联想到蜜蜂,又从蜜蜂的勤劳联想到劳动人民的勤劳,这一串的联想诞生了一篇美文。可以说联想力丰富的人,他的思路比较开阔,越可能出现灵感。

ノ濉⒏谋渥魑钠栏姆绞剑互评互改,自评自改

ヒ酝作文评改比较注重构思和表达,往往以教师评改为主,学生活动极少,而且又常常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忽略学生的切身经历和独特感受。教师讲评一结束,就意味着这次作文教学的终结。情境作文以图画、录像、活动为依托,通过“观察——写文——对照——改文”四个环节甚至于不断反复,让学生参与评改,或互评互改,或自评自改,评改中进行图文比照、像文比照、活动与作文比照,通过比照发现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疏漏优劣,在评改中进行观察的指导,并且通过不断地反复,以活动促观察,以观察促作文,学生的观察力就会提高。使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在互评互改中得到提高。

ド活是作文之源,我们的作文教学唯有正本清源才能搞活。教给学生一双慧眼,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正是让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达生活,写出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那时学生的作文就不必有“问渠哪得清如许”的疑惑,取而代之的则是“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喜悦。

ィㄗ髡叩ノ唬汉颖比河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观察力作文教师
数数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观察力大考验
美国小镇找找看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观察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