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思维的多维性和创造性

2008-08-23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社戏创造性思维能力

刘 鑫

プ灾鹘逃是着眼于当前的终身化教育、发展型人才的新形势下提出的教育新课题,它要求我们在民主化的教育体势下,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习惯,从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受教育者的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自主教育就是充分调动师生两者的积极性,使教师主动教,学生主动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更要实施自主教育,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和创造性。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自主教育呢?几年来,笔者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下面浅谈认识。

ヒ弧⒙足学生的主体“参与心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デ啻浩谧钪匾的特点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和稳定的自我表现能力。其具体表现有三:

第一、他们精力充沛,热情奔放,有很强的求知欲。

第二、他们对新事物极感兴趣,富有好奇心。

第三、他们富于幻想,不肯盲从,喜欢亲自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

总之,他们力求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学习的主人。这种愿望一旦实现,学生心理上就能得到极大的满足,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以求下一次成为更好的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学习知识的主人,更出色的自我表现。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他们的创造潜能犹如埋藏在深山大海的座座金山,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地寻求知识、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实现自主学习,就必须满足学生的主体“参与心理”。对所有经过努力能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教师要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发展进行创新,最终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不要硬灌,必须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充分酝酿讨论之后达到共识。这样,才能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发光体,并呈网络式辐射型发光,教师所发的光只作为一种光源,诱发所有学生发光,大面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我执教《社戏》一课时,并没有按旧时的教育理念逐段逐句地分析,而是在阅读完课文后,提出让学生们找出你喜欢的地方或不喜欢的地方。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偷豆”这一情节好,有的学生反而说不好,有的说题目是《社戏》,但为什么不写“社戏”的内容呢?甚至有的学生说这篇文章“的”字用的太多了,读起来太不通顺了。我把这些看法都列在了黑板上,然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磋商,相互感染,相互碰撞。这个过程,灵感的火花得以较多机会的撞击,并且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以人为本,激发求异思维

人的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统一的。正确认识初中学生心理活动的一般特征和个别差异,是向学生提出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前提。面对迅猛发展的科技潮流,敦促每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现代创造教育观念。旧的课堂结构是“单向型”,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实行填鸭式教学,单纯研究怎样把知识讲给学生听,却忽略了学法。很多的问题教师都备有标准答案,不让学生越雷池一步,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我们是新世纪的人民教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青年学生,我们必须尊重他们,解放学生的思维和言行,重视个性发展。“既然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方面进行思考、超常发挥、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让他们不唯师,不唯课本,可实行开放式教学,各抒己见,发展逆向思维、求异思维。例如在执教《海燕》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就主动提出:“海燕像黑色的闪电,而作者又把‘闪电象征成了反革命势力,这不是矛盾吗?”这是多么好的质疑啊!我当即对这位同学不迷信书本的做法给予表扬,号召大家向勤于思考的同学看齐,并且鼓励大家把“闪电”改掉,这一提议一经提出,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有说流星的;有说火箭的;有说爱国者导弹的。多么令人称奇的想象啊!求异发散思维充满课堂。这样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只有保护的权利,而没有阻止或扼杀的权利,否则便是教育的失误。通过这节课,足以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是像茂密的大森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我们教师开创意境,引发创造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明确一个问题也可以从多方面思维,就能激发学生们求异思维的智慧火花。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我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自主性与创造性的统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创造广阔的驰骋空间,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和创造的习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

ィㄗ髡叩ノ唬汉颖碧粕绞械谒氖九中学)

猜你喜欢

社戏创造性思维能力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社戏》唱的是哪出“戏”
母亲是贯穿“社戏”的核心人物
《社戏》的结尾赏析
鲁迅在《社戏》里撒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