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2008-08-23李建中
李建中
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学习方法,阅读是学生提高能力、开拓视野乃至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如何转变语文教学理念,让学生掌握富有成效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从而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反复思索的问题。要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布鲁诺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只要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教师要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可帮助学生尽快驶上读书的快车道。一是创设读书的大环境。首先,在校园中拉起竖幅: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在橱窗中出“新书推荐”板报。其次,布置漂亮的新书展览于图书室,并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生被那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另外,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二是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适当的时候,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间读书等。三是开展有关活动,如举办书籍交流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定期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等,在班级中让学生在相互评议。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学得正确的读书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阅读充满热情,明确目的,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那么,这种自己当家作主的学习态度,才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动力。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中。”当我们“乐其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时,就变成了习惯。如何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呢?
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许多著名的作家能写出不朽的文学作品,闪耀着思想的光辉,焕发出独具一格的魅力,无不是读思结合,深入思考的结果。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应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就是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教师不必统一学生记笔记的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读记结合,二者是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既增加了词汇量,又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养成“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好习惯。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能使我们更熟悉文言诗句,精美语句,增强语感,增强感悟能力,积累文学素养。这些背诵的知识,犹如储存在头脑仓库中的丰富物质,一但应用时便犹如源头活水般涓涓涌来,就不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
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良好的习惯。阅读时,一定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不能边聊天边阅读,也不能边阅读边干别的事。对于不同内容的阅读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对于重点的文章、精彩的段落要精读,即逐字逐句地熟读深思,达到出口成诵,对于一般的文章只需泛读,即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或故事的情节概况,以求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对于那些与自已实际语文水平相差甚远、过难或过易的文章,不能从中获取知识的文章可以略读,跳读,甚至干脆不读。这样,阅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一定的时间内收到最大的功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待于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确实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在阅读中获取愉悦,收获人生的感悟,升华精神世界。
(作者单位:河北枣强县王均中学)